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河中石兽》翻译及相关练习名师(完整版)资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239085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80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河中石兽》翻译及相关练习名师(完整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河中石兽》翻译及相关练习名师(完整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河中石兽》翻译及相关练习名师(完整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河中石兽》翻译及相关练习名师(完整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河中石兽》翻译及相关练习名师(完整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河中石兽》翻译及相关练习名师(完整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河中石兽》翻译及相关练习名师(完整版)资料(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河中石兽翻译及相关练习名师(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卖油翁翻译:陈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他也凭借这射箭的本领自夸。有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子里练习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表示赞许头。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本领不是很精湛吗?”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的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卖油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卖油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

2、慢地用勺子倒油滴入葫芦里,油从铜钱的方孔中倒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于是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康肃公笑着把卖油翁打发走了。相关练习题及答案1、卖油翁选自归田录 作者是北宋的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2、文中重点实词意义(课文序号)(4)自矜 :自夸 (6)释 :放下 :(7)睨:斜着眼看(8)颔:点头(12)安:怎么(13)轻:轻视(14)以:凭,靠 (15)覆:盖 (19)遣:打发3、本文通过陈尧咨善射、卖油翁酌油入葫芦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2分)4、 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指出来。陈尧咨: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卖油翁:谦虚稳重,本领高强5哪句话写出了

3、陈尧咨的骄横之态?“尔安敢轻吾射”;6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手熟”;7哪句话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以我酌油知之8“公亦以此自矜”的“此”指什么?用原文中的两个字回答。答:善射9作者详写卖油翁“取一葫芦置于地酌油沥之”这一动作的目的是什么?答用自己的实力来说明问题,以事实服人,事实胜于雄辩。10写出两句勤奋成才的名言警句。答: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因斯坦11、揣摩下列词语对刻划人物性格的作用。(1).公亦以此自矜。答(1).矜:自夸。表现他的骄傲自大,不可一世。(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2).睨:

4、斜着眼睛看。表现卖油翁不是很在意。(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3).微颔:微微点头称赞,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称许,有肯定的意味。12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为什么久而不去?对其箭术持何态度?答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只微颔之:只觉此技无他,但手熟耳。13、康肃由“忿然”到“笑而遗之”说明了什么?答通过卖油翁的表演,使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技术是无止境的。14、卖油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答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艺无止境,精益求精,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谦虚低调,不骄不躁,智者超然物外,愚者坐井观天)15谈谈你对“康肃笑而

5、遣之”一句中“笑”的理解答陈尧咨对卖油翁高超技艺以及所说道理认可,心悦诚服,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解嘲;16、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答卖油翁。因为故事的目的是通过卖油翁对酌油的技巧的解释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17、卖油翁对陈尧咨善射的本领是怎么评价的?凭什么作出这样的评价?答评价是:“无他,但手熟尔”是凭他倒油的经验作出这样的评价的(以我酌油知之)。18、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答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下文对话河中石兽翻译: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大门倒塌在河中,门前的两个石兽一起落入水中。经过十多年,和尚们募

6、集金钱重新修建寺庙,在河水中寻找两个石兽,最后没有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冲到下游去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一位教书人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冲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泥沙中,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很荒唐了吗?”大家都很信服,以为是正确的结论。一位护河的老兵听说这件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在水中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所以河水不能冲走石头,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必定在石头下面迎

7、水的地方冲刷泥沙形成坑洞,越冲坑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摔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再一次冲刷,石头又再次翻转,这样转动不停止,于是石头反而逆流移动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很荒唐,到河底寻找石兽,不是更荒唐吗? 按照他说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几里远的地方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中的一点,不知道其中的第二点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相关练习题及答案1、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是纪昀字晓岚,清代文学家2、文中重点实词意义(课文序号)(5)圮:倒塌。 (6).阅:经过,经历。(7)求:寻找。(8)竟:最后,终了。(9)棹:划船。(10)曳:

8、牵引,拖着。(14)湮:埋没。(15)颠:颠倒,错乱。(2)啮:咬、侵蚀、冲刷。(5)遂:于是。(6)溯:逆流。3、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答: 三种:一是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二是就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答:不能片面的理解,要全面深入的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做事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实际经验比书本理论更可靠,实践出真知)5、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于水中”、理由是“顺流下矣”;讲学家

9、判断其在“湮于沙下,渐沉渐深”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求之于上流”,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6、为什么“寺僧、学者”的结论是错误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因为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寺僧高估了水流的推力、忽视了“石性坚重,砂性松浮”,讲学家只考虑了“石性坚重,砂性松浮”,却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而“老河兵”经验丰富,能将石性、沙性和流水等因素综合考虑,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7、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答:讲学家“笑”是嘲笑寺僧无知,只按照常理做事,寻不可得。是他自以为是,自认为学识渊博的表现。写老河兵的“笑”,是嘲

10、笑讲学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主观臆断,以及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阅历深广,也表现出他的自信满满。8.、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 “其二”的具体内容。“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孙权劝学一、重点字词1.当涂:当道,当权。2.辞:推托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4.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5.邪:通“耶”,语气词。6.但:只,只是7.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8.及:到,等到。

11、9.今者:如今,现在10.才略:才干和谋略。11.更:重新。12.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13.见事:知晓事情。二、重点句子翻译。1.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和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啊!三、问题探究。1.本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请你谈谈学习的体会。例: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所表现出的才能令

12、人刮目相待。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吕蒙知不足而后弥补,最终大有长进。这说明:“学习,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孙权是个善用人才的明君。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2.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

13、蒙。3.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指出其可行性。木兰诗一、重点字词1.当户织:对着门织布。2.唯:只。3.军帖:军中的文告。4.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军书,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5.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6.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为,为了。市,买。7.万里赴戎机:远行万里,投身战事。戎机,战事。8.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

14、的关塞山岭。度,越过。9.策勋十二转:级最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10.赏赐千百强: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11.不用:不愿做。12.愿驰千里足:希望驰骋千里马。13.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14.帖花黄:帖,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1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16.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傍,靠近、临近。走,跑。二、重点句子翻译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花

15、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山。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着铠甲。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为国捐躯(生存无几),将军和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给木兰)记很大的功,赏赐很多财物。5.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6.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雌雄双兔一起并排在地上跑,怎么能分辨出是雄是雌呢?三、问题探究1.读完此诗,你觉得我们应向木兰学习哪些精神品质?本诗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沙场征战和辞官还乡的叙述,塑造了木兰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机智谨慎、淳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