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水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7237908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沂水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沂水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沂水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沂水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沂水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沂水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沂水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请考生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准确填涂在答题纸上;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非选择题答案准确填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超出答题区域无效。3本试卷考试内容:必修2(人教版)第一到第四单元(113课)第卷 (5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填涂在答题纸上。)1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由此

2、,可推知 A中国是世界最早的农业生产区 B小农经济是商周时经济的基础 C商周重要的粮食作物是黍和稷 D诗经是反映农事的文学作品2汉代书籍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特点是A男耕女织 B注重施肥 C铁犁牛耕 D精耕细作3.成都生产的“臣僚袄子锦”是宋朝皇帝在每年的端午节和十月初一赏赐百官所用的丝织品。这里的“臣僚袄子锦”最可能产自A. 工场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 民营手工业 D. 家庭手工业4唐律规定:所有的商品交易都必须在政府划定的“令市”中进行,县城之下不得有“草市”。这一规定表明当时唐朝A

3、严格控制商业发展 B没有出现夜市C城市经济异常繁荣 D市坊界线分明5明代文人叶权在贤博编中写道:“今时市中货物奸伪,两京为甚。卖花人挑花一担,灿然可爱,无一枝真者;杨梅用大棕刷弹墨染黑色;老母鸡毛插长尾,假敦鸡卖之。”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当时商人经济地位仍然较低 B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人们的利益观C政府对商人征收高额的赋税 D政府缺乏对商品市场的有效监管6明实录记载:“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敢有私下诸藩互市者必置之重法”。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明初海禁政策A只是禁止私人的海外贸易 B没有真正实施 C只是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 D禁绝海外贸易7明朝洪武十二年规定:“农家许着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着绢布

4、。如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细纱。”这反映了当时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农民生活水平富足 D棉纱纺织技术的进步8明朝之前通过“丝绸之路”中华文明传播天下。但到了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逐渐降低。造成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B封建制度日益腐朽 C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D西方列强的侵扰91433年,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的途中(印度古里)病逝。六十多年后,一支来自欧洲的船队到达这里,开辟了一条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这支船队的指挥者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10英国作家笛福曾在评论17世纪欧洲某一国家时,称它是“世界的运货人、

5、贸易的中间人和欧洲的经纪人”。这反映了该国家A工业经济最发达 B拥有强大的世界航运业C海外殖民地广阔 D冲击了英国的商业霸权11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年份(年)168416891701售价(荷盾)807.752.32A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C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2从16世纪开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曾先后活跃于世界舞台上,但到了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导致英国“后来者居上”的最主要原因是A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6、和经济的发展 B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增强了英国的实力C葡西荷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 D紧邻大西洋的英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13下图体现了工业革命机器发明的递进状态。推动这种“递进状态”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科学理论的突破B思想文化的进步C政府措施的激励D市场需求的带动14到19世纪初期,许多下岗的机器纺纱工、无地的农工、流浪汉和爱尔兰人等潮水般涌进英国手织业,其手织工人队伍迎来了大膨胀阶段,英国手织业发展到繁华旺盛的阶段。这反映出A英国手工业受到了机器工业冲击B圈地运动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C手工业成为机器工业的重要补充D英国政府推行了自由放任政策15“一只只银燕把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们紧密地

7、联系起来。对于现代人来说,早晨还在北京,下午已毫无倦意地出现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座城市,这已经是十分平常的事了。”材料中的交通工具是A轮船 B蒸汽机车 C汽车 D飞机161903年,一位英国企业家说:“从前,一个制造商自己有一家企业,然后有几个合作者,就出现了股份公司。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一个新阶段,需要把若干股份公司集合成为我们所称的一种联合。”材料中所说的“联合”A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B说明自由资本主义形成 C适应了工业化发展需要 D标志着世界市场的扩大17歌谣卖布谣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首歌谣反映的实质是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外国商品价廉

8、物美C民族经济发展艰难 D外商企业垄断市场18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材料中“轮船招商”属于A军事工业 B民用工业 C民族工业 D外商企业191895年前,上海已建立了少数近代企业,但总体规模不大。1895年之后,上海就出现了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这主要是由于A洋务运动的蓬勃发展 B列强放松对中国侵略C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20阅读下表,表中数据呈现以下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19271936年上海华商纱厂数及设备统计年

9、份192719291931193319351936纱厂数242828313131纱锭数684204810978908446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 B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1到1957年,我国已建成450个限额以上的工厂,拥有能制造飞机、汽车、蒸汽机车、远洋货轮、新式机床、发电、冶金和矿山设备等近代工业企业。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A重工业基础雄厚 B大跃进运动进行C改革开放的推动 D一五计划的实行221961年冬季,湖南省将数百万亩冬闲田借给农民(大体每人可借三至五分)种植冬菜或冬种春收作物,收入全归社员。这

10、一举措A加剧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B有利于缓解农村中“左”的政策危害C改变了土地所有权的归属 D表明当时已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3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摁下18颗“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伟大序幕,孕育和形成了富于时代特色的“小岗精神”。小岗村的做法A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始了农村历史性的变革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D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24漫画三代人赶集反映了新中国30多年来农村的巨大变化。这一巨大变化不能反映 A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B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C国企改革的成

11、效显著 D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251990年,邓小平与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谈话说:“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此后把上海搞起来的一个重要决策是A列为沿海开放城市 B开发开放浦东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始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第卷 (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0分。26题 18 分,27题 14 分,28题18 分。)26(18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这有利于中国经济逐渐走向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

12、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钱穆中国经济史材料二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材料三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品种1957年产量比1952年增加比旧中国最高年产量增加粮1.95亿吨19%30%棉164万吨26%93%钢535万吨296%580%煤1.3亿吨96%210%电193.4亿千瓦时166%320%原油146万吨235%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李斯的经济思想和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2分)(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2分)2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土地制度的变革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宋太祖的指导思想是“藏富于民”,不管土地兼并者如何富有,只要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