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研究自考29782历年真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23776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研究自考29782历年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教学研究自考29782历年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教学研究自考29782历年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教学研究自考29782历年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教学研究自考29782历年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研究自考29782历年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研究自考29782历年真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042005.04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用现代大教育的视野和全面发展的观点来研究语文学科的全部教育因素,语文学科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塑造健全的_.2在我国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语文课程的设置始于_年。3在语文能力要素中,听话能力一般可分解为:(1)辨音识义能力;(2)记忆整合能力;(3)_能力;(4)评判话语能力。4累计认识_个现代常用汉字,被明确规定为7-9年级汉字教学的目标。5南朝梁太子萧统所编选的_,开我国古代文选型语文教材之先河。6语文教材的主要功能有:凭借功能、_功能、教育功能和功能。7辩论是训练说话能力的有效方式

2、,辩论要努力做到“四善”:进则善攻、退则善守、_、终则善结。8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的“六字”基本要求是精要、好懂、_.9修改文章的要求是:(1)深化主题;(2)取舍材料;(3)调整_;(4)推敲文字。10.在美的形态中,_美是社会美的最高表现形式。11.语文教育研究课题主要有填补空白、纠正通说、补充_、参与争鸣等几类。12.语文学科德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的教育,坚强意志的教育,_精神的教育,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教育,友谊情怀的教育等五个方面。13.中国科举文科笔试的主要五种题型是帖经、墨义、_、论和诗赋14.语文学习过程中,应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观,提高文化_和审美情趣。*15.语文

3、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_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16.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_性。*17.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中捕捉_.*18.语文课程丰富的_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19.在我国古代学校教育“六艺”中,与语文教育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礼、乐、射B射、御、书C书、乐、礼D书、乐、数20.我国单独设置语文学科最早的名称是()A.语文B中国文学C

4、国语D国文21.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是()A.基础性与教育性B广泛性和动态性C规范性和选择性D基础性和广泛性22.提出“创设情境,引起动机,确定目的,制订计划,实行计划,评价成果”这一教学过程模式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凯洛夫C杜威D布鲁姆23.按照成书时代先后,下列古代语文教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千字文、古文观止、三字经B诗经、三字经、文选、古文观止C诗经、千字文、百家姓、古文观止D礼记、文选、古文观止、三字经2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课程标准产生于()A1903年B1923年C1929年25.由“读”过渡到“说”,训练学生能在较长时间连贯的、有条理的完整说话能力的训练方

5、式是()A答问B讨论C口头作文D复述26.在说话训练中,熔说话、朗诵和宣传鼓动为一炉的综合性较强的训练方式是()A.采访B复述C辩论D演讲27在中学生听话能力构成因素中,理解语义能力主要是指()A.准确把握含义B听得清楚C听得完全D判别评析28.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思维速度快,概括程度高,这体现了思维品质中思维的()A.灵活性B敏捷性C深刻性D批判性29.在语文课堂教学常规方法中,有利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尤其适合某些文学作品教学的方法是()A.欣赏教学法B诵读法C问答法D谈话法30下列语文教育媒体全部属于传统媒体的一组是()A.教科书、板书、实物、幻灯B教科书、图表、录音、模型C板书、图表

6、、标本、模型D板书、标本、电影、图表31在语文教育研究方法中,人们经过特别安排、适当控制研究对象,以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对之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观察法B比较分析研究法C历史文献研究法D实验实证研究法32.按照考试的目的、用途分类,属于学能考试性质的是()A单元测验B期末考试C毕业考试D高考33.语文学科美育与德育互相渗透,与智力发展和谐一致,这体现了语文学科美育的()A.功利性B效应性C诱导性D协调性34“表达要生动感人”,这一写作指导要点针对的文体是()A记叙文B说明文C议论文D应用文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35.蒙学教材(举例不少于2个)36.语文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37.语文

7、教学过程*38语文学科美育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9.简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及相互关系。*40.从功能和价值来看,阅读和阅读教学的实质是什么?41.简述文学作品教学的要求。五、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42.结合教学实践,论述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于4个要点)43.语文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接受继续教育?2007 年 4 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9782 语文教学研究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题分 21 10 9 30 30 合分人 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1 分) 这里的“道”是指(1. 在语文教育方面,古人主张“文以载道”“文

8、以明道” ) A. 做人的道理 B. 道德品质 C. 道家思想 D. 儒家道统 ,这一思想的代表者是2. 设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儿童中心主义,兴趣主义和“做中学”( )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莱因 D. 克伯屈 ,这句名言出自著名语文教育家(3.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 A. 叶圣陶 B. 吕叔湘 C. 张志公 D. 陶行知4. 当代语文教育第一次大讨论发生的时间和讨论的焦点是( ) A. 1957 年,文言白话之争 B. 1958 年,文道之争 C. 1959 年,工具性与人文性问题 D. 1960 年,“双基”训练问题 ,5. 读书要达到“使其言皆出自于我之口”“使其意若

9、出于吾之心” ,这句话出自( ) A. 朱熹 B. 韩愈 C. 王安石 D. 唐彪6.属于情感态度的“经历”水平的一组行为动词是( ) A. 感受、参与、体验 B. 尝试、喜欢、热衷 C. 尝试、知道、树立 D. 讨论、交流、养成7.“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这一教学模式的创立者是( )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莱因 D. 凯洛夫8根据学习方法的分类,“韵语识学法”和“诵读法”属于( ) A. 学习原则和学习策略层次 B. 一般学习方法层次 C. 某学科特有的学习方法层次 D. 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层次9语文作为工具的一个显著标志是( ) A. 熏陶渐染 B. 科学训练 C. 整体感悟 D.

10、 个性解读1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上的一个特色是,特别关注() A. 知识与能力 B. 智力发展 C. 情感态度和习惯 D. 动作技能11最早实行选课制的国家是( ) A. 德国 B. 美国 C. 法国 D. 英国12.编写教材应该给使用教材的教师和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这体现了编写教材的 A. 开放性原则 B. 弹性原则 C. 发展性原则 D. 层次性原则13.要求根据一定的目标,对阅读材料的内容、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进行认真琢磨,要求逐字、逐句、逐段地仔细推敲,力求透彻地理解和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这是进行 A. 默读训练 B. 略读训练 C. 浏览阅读训练 D.

11、精读训练14.鲁迅曾经说,“人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一个,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体现了写作过程中的 A. 再造想象 B. 创造想象 C. 相似联想 D. 相关联想15.运用增、删、调、换等手段,使文章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好些,这就是作文批改中的 A. 旁批 B. 面批 C. 修改 D. 总批16.和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是 A.“智仁双修”的人格理想 B“有教无类”的全民观念 “义利统一”的价值取向 C “天人合一”的博大情怀 D17.“要做到有理有据”这一写作目标,主要针对的文体是 A. 应用文 B.

12、议论文 C. 记叙文 D. 说明文18.富有艺术性的教学板书设计不应该是 A. 认知的“梯子” B. 想象的“窗子” C. 创造的“起子 ” D. 知识的“筐子”19.就阅读能力而言,“对读物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肯定准确、深刻、优秀的内容和形式,批判错误、浮泛、平庸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为 A. 阅读感知能力 B. 阅读理解能力 C. 阅读评价能力 D. 阅读创造能力20.“通过广泛、粗略地涉猎,来获取各种信息,积累知识,也可以初步判断读物的价值, ,这种阅读方式是(以决定是否进一步阅读” ) A. 朗读 B. 略读 C. 默读 D. 浏览21.与其他三种剧作不同的

13、一部是( ) A. 雷雨 B. 威尼斯商人 C. 窦娥冤 D. 罗密欧与朱丽叶二、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22. 据记载,我国古代最早的识字教材是周代的_。23.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中国文教界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课程名称由“国文” 。改为“_”24.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_国教育家的这句名言成为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25. 用“大语文”教育观来看,整个语文系统是由学校语文教育、_和社会语文教育三个系统组成的具有广泛性的结构。26. “语感”的对象是言语,语感的主体是个人,语感的方式是_,语感的表现是能力。27. 20 世纪中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_提出了刺激反应理论,并应用于教学设计,出现了程序教学设计。28. 现代教育媒体的主要特征是:多媒体化、信息化、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