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接收灵敏度原理分析与算法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7237148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线接收灵敏度原理分析与算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无线接收灵敏度原理分析与算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无线接收灵敏度原理分析与算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无线接收灵敏度原理分析与算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无线接收灵敏度原理分析与算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线接收灵敏度原理分析与算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线接收灵敏度原理分析与算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接收灵敏度原理算法接收灵敏度是检验基站接收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它是制约基站上行作用距离的决定性技术指 标,也是RCR STD-28协议中,空中接口标准要求测试的技术指标之一。合理地确定接收灵敏度 直接地决定了大基站射频收发信机的性能及其可实现性。它是对CSL系统的接收系统总体性能 的定量衡量。接收灵敏度是指在确保误比特率(BER)不超过某一特定值的情况下,在用户终端 天线端口测得的最小接收功率,这里BER通常取为0.01。接收机的接收灵敏度可以用下列推导得 出:根据噪声系数的定义,输入信噪比应为:(S/N)i = NF(S/N)o其中NF为噪声系数,输入噪声功率Ni = kTB。当(S/N)

2、o为满足误码率小于10-2时,即噪声门限, 则输入信号的功率Si即为接收灵敏度:Si = kTBNFSYS(S/N)o(1)其中:k:波尔兹曼常数(1.38X10-23 J/K);T:绝对温度(K);B :噪声带宽(Hz);NFSYS:收信机噪声系数;(S/N)o :噪声门限。k、T为常数,故接收机灵敏度以对数形式表示,则有:Si = -174dBm+10lgB+ NFSYS+(S/N)o(2)举例来说,对于一个噪声系数为3dB的PHS系统,其带宽计为300KHz,如果系统灵敏度为 -107dBm,则该系统的噪声门限为:(S/N)o=174-107-10lg(3 X 105)-3=9.2从以上

3、公式可以看出为提高接收机灵敏度也即使Si小,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降低系统噪 声系数,另一个是使噪声门限尽可能的小。n/4DQPSK有三种解调方式:基带差分检测、中频差分检测、鉴频器检测。可以证明1三种非 相干解调方式是等价的,我们以基带差分检测为例进行分析。在具有理想传输特性的稳态高斯信 道,基带差分检测的误比特率曲线表示于图1实线2所示,由图可以查出在误比特率BER为0.01 时,噪声门限(S/N) o为6dB,对于上述例子来说,其噪声门限还有可以再开发的潜力。图1 n/4DQPSK的误比特率性能及频差Af 引起的相位漂移A0=2nAfT对误比特率的影响对于基带差分检测来说,收发两端的频

4、差Af引起的相位的漂移A0=2nAfT。当A0n/4, 将会引起系统的错误判决。因此系统设计必须保证AO n/4。当A0取不同值时,误比特率 的曲线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Af=0.0025/T时,即频率偏差为码元速率的2.5%时,在 一个码元将引起90的相差。在误比特率为10-4时,该相差将引起1dB的性能恶化。所以说,为了获得较高的接收机灵敏度一方面可以从降低低噪放的噪声系数上考虑,另一方面提 高本地振荡器频率精度对改善系统的灵敏度也是很重要的。接收机灵敏度有两种表示方法,我们常用的是用dBm表示,而在协议中接收机灵敏度的表示单 位通常是用dBuv来表示的。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dBm

5、是功率的单位,而dBuv是电势的单 位。信号电势Es与信号功率Si的关系为:Es =(3)我们所用的系统的阻抗一般为Rs=50Q,当信号功率Si用dBm表示,信号电势Es用dBuv表 示,则有20lgEs=113+10lgSi举例来说,灵敏度-106dBm,也就是7dBuv0式(2)、(4 )是我们经常能用到的应该记住,熟练换算。 .功率灵敏度(dBm dBmV dBuV)dBm=10log(Pout/1mW),其中Pout是以mW为单位的功率值dBmV=20log(Vout /1mV),其中Vout是以mV为单位的电压值dBuV=20log(Vout /1uV),其中Vout是以uV为单位的

6、电压值换算关系:Pout = VoutxVout/RdBmV=10log(R/0.001)+dBm, R 为负载阻抗dBuV=60+dBmV应用举例无线通信距离的计算这里给出自由空间传播时的无线通信距离的计算方法:所谓自由空间传播系 指天线周围为无限大真空时的电波传播,它是理想传播条件。电波在自由空间传 播时,其能量既不会被障碍物所吸收,也不会产生反射或散射。通信距离与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和工作频率有关。Lfs(dB)=32.44+20lgd(km)+20lgf(MHz)式中Lfs为传输损耗,d为传输距离,频率的单位以MHz计算。由上式可见,自由空间中电波传播损耗(亦称衰减)只与工作频率f和

7、传播距离d有关,当f或d增大一倍时,Lfs将分别增加6dB.下面的公式说明在自由空间下电波传播的损耗Los = 32.44 + 20lg d(Km) + 20lg f(MHz)Los是传播损耗,单位为dBd是距离,单位是Kmf是工作频率,单位是MHz下面举例说明一个工作频率为433.92MHz ,发射功率为+10dBm(10mW),接收灵敏度为-105dBm的系统在自由空间的传播距离:1. 由发射功率+10dBm,接收灵敏度为-105dBmLos = 115dB2. 由 Los、f计算得出d =30公里这是理想状况下的传输距离,实际的应用中是会低于该值,这是因为无 线通信要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

8、响,如大气、阻挡物、多径等造成的损耗,将上 述损耗的参考值计入上式中,即可计算出近似通信距离。假定大气、遮挡等造成的损耗为25dB,可以计算得出通信距离为:d =1.7公里结论:无线传输损耗每增加6dB,传送距离减小一倍GPS接收机的灵敏度分析(2012-3-22 14:35)1 GPS接收机的灵敏度定义随着GPS应用围的不断扩展,业界对GPS接收机的灵敏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灵敏 度的接收性能可以令接收机在室或其它卫星信号较弱的场景下仍然能够实现定位和 跟踪,大大拓展了 GPS的使用围。作为GPS接收机最为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高灵 敏度一直是各个GPS接收模块孜孜以求的目标。对于GPS接收系统

9、而言,灵敏度指 标包括多个场景下的指标,分别为:跟踪灵敏度、捕获灵敏度、初始启动灵敏度。目 前业界已经可以实现跟踪灵敏度在-160dBm以下的接收机,同时,初始启动的灵敏 度和捕获灵敏度也分别可以达到-142dBm和-148dBm以下。GPS接收机首先需要 完成对卫星信号的捕获,完成捕获所需要的最低信号强度为捕获灵敏度;在捕获之后 能够维持对卫星信号跟踪所需要的最低信号强度为跟踪灵敏度。为了实现定位,GPS 接收机还需要解调GPS卫星发送的导航电文,相应的,解调导航电文所需要的最低 信号强度为初始启动灵敏度。根据上述定义可知,跟踪灵敏度最高,捕获灵敏度次之,初始启动灵敏度最差。2 GPS接收模

10、块的灵敏度性能分析从系统级的观点来看,GPS接收机的灵敏度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接收机前端 整个信号通路的增益及噪声性能,二是基带部分的算法性能。其中,接收机前端决定 了接收信号到达基带部分时的信噪比,而基带算法则决定了解调、捕获、跟踪过程所 能容忍的最小信噪比。2.1接收机前端电路性能对灵敏度的影响GPS信号是从距地面20000km的LEO(Low Earth Orbit,低轨道卫星)卫星上发送 到地面上来的,其L1频段(fL1=1575.42MHz)自由空间衰减为:按照GPS系统设计指标,L1频段的C/A码信号的发射EIRP(Effective Isotropic Ra diatedPo

11、wer,有效通量密度)为P=478.63W(26.8dBw)(12),若大气层衰减为A =2.0dB,则GPS系统L1频段C/A码信号到达地面的强度为:GPS ICD (Interface Control Document, 段C/A码信号强度最小值为-160dBw, 不同、以及受树木、建筑物等的遮挡, -160dBw。一般GPS接收机的结构如下图所示:2匚七=一万一且=3&上-1B2.4-2.0=-1 ri7.6dBw接口控制文档)文件(3)中给出的GPS系L1频 和上述结果一致。在实际场景中,由于卫星仰角的 L1频段C/A信号到达地面的强度可能会低于GPS信号被天线接收下来后,如果天线有源

12、,则经过滤波器和低噪放,再通过电缆接到接 收机部分,接收机同样经过一级低噪放和一级滤波器,再进入射频前端模块进行下变频和模 数转换处理。上图中,天线后直接接滤波器进行前置滤波,其作用在于防止宽带干扰阻塞低噪放,但会增 大前级的噪声系数,因此在选用器件时需要考虑采用插损尽量小的滤波器。天线的有源部分 主要是用来补偿从天线到接收模块之间的电缆损耗,如果天线和接收模块之间的插损极小, 则可以使用无源天线。GPS接收机前端的特性可以由整个接收机的G/T值来表征。设GPS 接收机的射频前端可以分n级,第i级的增益、噪声系数、等效噪声温度分别为Gi、NFi Tei,则GPS接收机的总的等效噪声温度为:由上

13、式可知,整个接收机的噪声温度受前级影响最大,因此需要在前级采用较高增益、较低 噪声系数的低噪声放大器。系统的G/T值为:G/T = -其中,Ga为天线增益,Ta为天线噪声温度。天线的噪声温度和天线大小、信号频率、天 线方向图、摆放位置等都有关系,一般认为GPS天线噪声温度为Ta = 100K。根据系统的 G/T值即可以得到在一定输入信号功率下的接收载噪比:kT k其中,k=1.38e-23,为 Bolzmann 常数。下表给出了采用有源天线的场景下常见的GPS接收模块前端载噪比计算:表1有源天线场景下GPS接收单元前端载噪比计算键叫擎驻天供入口惘号攻率J dBIOOK环境牌住揪K无线41口般叫

14、比151 tlBHz无地耐地沌波器仙拒0 6 IB26 dB入我有缘都分嗪岗系数1.6 dBh阴犬玲出口拍垛比;4S*d3Hz同鱼搔机电貌拘耗46.W dBH;l6dS步收机后叫心W4S_MdBHz从上表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影响系统载噪比的最主要因素是天线本身的增益和噪声温度,在 天线无源部分性能确定的条件下,天线有源部分则决定了整个系统的载噪比变化,而后级的 链路增益和噪声系数对系统载噪比基本没有贡献。实际电路设计中,由于电磁干扰的存在,每一级都有可能引入新的噪声,后级的性能也会对 系统载噪比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需要重点考虑电磁干扰对系统性能带来的损失。有源天线 的主要目的是补偿天线至接收机的

15、电缆损耗,对于天线和接收机比较接近的场景,天线至接 收机的损耗基本可以忽略,则可以直接采用无源天线,通过提高接收机部第一级低噪声放大 器的增益和噪声系数性能,同样可以达到采用有源天线的性能。第一级的噪声系数决定了前 级引入噪声的大小,而第一级的增益则决定了后级引入的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一级的 增益越大,后级噪声性能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越小,但同时需要考虑整个信号通路至A/D量 化部分的总体增益,以确保A/D量化对信噪比的损失最小。下图给出了接收机前级低噪声放大器的噪声系数对系统整体载噪比的影响,图中还给出了不同增益天线的性能差异。实际中选用天线时, 圆度以及轴比、驻波系数等性能。除天线增益外,还需要考虑天线的方向图、不44 -* 25126 pal ch antenna + 19x19 pal ch aritena o 1515 patch artennd 12x12 patch antem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