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欣赏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7235352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故事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成语故事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成语故事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成语故事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成语故事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语故事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故事欣赏(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语故事欣赏】 读了三则成语故事,是不是觉得成语故事特别有意思,肯定还想读是吧。这里选了几则,赶快读一读吧! 杯弓蛇影 晋朝淯(y)阳有个当官的名叫乐广,性情恬淡,非常好客。他有个朋友常到他家来喝酒、聊天。可是有很长时间,不见那个朋友来家作客了。乐广很思念他,便前去看望。登门后,只见朋友卧在病床上,样子很憔悴,便关心地问道:你怎么病得这样啦?好些了么?那朋友有气无力地回答说:前次去你家作客,刚端着酒杯喝酒时,见杯中有条蛇,心中十分厌恶。可是当时有好几个朋友在座,不便说出,也不好不喝,只得硬着头皮把酒喝了下去。回家之后,总觉得恶心,不知怎的就病倒了。 乐广觉得奇怪,想来想去,终于记起他家墙上挂

2、有一张弓。他料想这位朋友所说的射一定是弓的影子倒映在酒杯中了。 看罢朋友,乐广归家。为了医治朋友的病,又在原地置酒招待那位朋友。当他把那位朋友请来时,乐广便扶他坐在那天喝酒的位置上,斟上满满的一杯酒,恭敬地请客人喝。那朋友连连摆手说:杯里有蛇,我不喝,我不喝!这时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墙上的弓说明原委,那朋友豁然明白,眉头舒展,疾病顿时痊愈。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杯弓蛇影,用来比喻疑神疑鬼,神经过敏,自相惊扰。 茅塞顿开 战国时候,有个人名叫高子,开初他在孟子那里学习,可是过了不久便半途而废到别处学技艺去了。 孟子知道这事后,认定高子是做事缺乏恒心,于是他就对高子说:山间小路经常有人走就成了大

3、道;如果没有人走,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意思是:你的心已被茅草塞住了)?quot;高子听了有所领悟地说:老师,今后我一定专心致志地学习,决不三心二意的了。孟子笑了一笑说:那好吧,今后就看你的行动了。 后来人们就用茅塞子之心比喻心窍不开。如果心窍突然开了,就叫茅塞顿开,并用茅塞顿开形容一下子打开了思路,懂得了某种道理,有了某种知识。(茅塞:像茅草堵塞道路。顿:立刻) 胸有成竹 宋代有个画家名叫文同,子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宝先生,梓 (z)州永泰人。他在宋仁宗时考上进士,后来做司封员外郎。他不但能诗能文,而且长于绘画。在他的绘画中尤长于竹。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人们极为赞赏。他为什么能取

4、得这样的成就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熟悉生活。据说为了画竹,他在自己住房的周围栽了许多竹子,仔细观察竹子一年四季的变化及晴天、雨后、茂盛、萧条时的各种姿态,因而对竹子的形象十分熟识。当他提笔画竹时,心中早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正因为他先得成竹于胸中,所以能画出生动逼真的竹子来。 他的朋友晁补之十分佩服他这种作画精神,便在文中赞扬文与可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后来人们把胸中有成竹简缩为胸有成竹,用来比喻做事之先,已作好了准备,心中有谱,临事不慌,十分沉着。胸有成竹也作成竹在胸。 夜郎自大 夜郎在汉代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国土很小,只有一个县那么大,而且出产不多。可是夜郎的国王却很骄傲,自以为他

5、统治的国家是很大、很富裕的。当汉朝派使臣去访问他时,他竟不知天高地厚地问:汉孰与我大? 后来人们称夜郎王这种行为叫夜郎自大,用来比喻眼光短浅、见识贫乏却又自高自大。 一、什么是成语: 什么是成语?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出。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

6、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炼,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现在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 成语跟专名不同:专名和成语虽然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但是专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庄小学只是一个学校独有的名称(当然,可能有重名),广安人民公社只是一个公社独有的名称。成语则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开败了的花朵,又可以用来形容被打败的军队,也可以用来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又如津

7、津有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感觉有兴趣。 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主观能动性革命乐观主义无限花序平行四边形这些科学术语,尽管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可是并不是成语。 成语跟谚语不同: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谚语经常用在人民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谚语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象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谚语的形式,不象成语那样整齐。例如坐山观虎斗天下乌鸦一般黑之类的谚语,都不是那么整齐。当然,如果把这些谚语一定说是成语,也是可以勉强的。 成语跟歇后语不同:歇后语是一种固定的句子,一定要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

8、是用事物作比喻,后一部分是从正面作说明。写文章为了收到鲜明、形象、生动、具体的表达效果,也可以象引用成语似的引用歇后语。如泥菩萨过河 自身难保。狗拿耗子 多管闲事。泥菩萨洗脸 越洗越难看。蜜饯黄连 先甜后苦。这些话,都是歇后语而不是成语。 成语跟引语不同:在古人的著作中有个别语句,如勾心斗角(见杜牧阿房宫赋)水落石出(见苏轼赤壁赋)等,因为时常被人们使用,后来就成了成语。但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两句诗。这两句诗不是人们时常使用的,而是在文章中偶而被引用了。因此这类语句应该称之为引语,不能看做是成语。 成语跟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也不一样,因为成语由四个字组成的占

9、绝大多数,所以有些人往往把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尤其是文言色彩比较浓厚的普通词组,也看做是成语。应当指出:凡是一个词组里的词可以抽换的,就应该把它看做普通词组。例如根本改变这个词组,在某种场合,也可以改为彻底改变、基本改变或大大改变。又如密切合作这个词组,可以改为紧密合作,肆意挥霍,可以改为任意挥霍或随意挥霍。这几个词组改了以后,并不影响内容,使人感到也很合适。象这样可以自由改动的词组,都是普通词组。至于成语,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成语的词,一般不能用其他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来替换。例如虎口余生这个成语,就不能改为狼口余生或豹口余生,也不能改为虎嘴余生。又如:不管哪个殖民主义者怎样花言巧语地

10、侈谈和平,也掩盖不了他们的侵略本质。在这个句子里,不但不能把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改为花言地侈谈和平,或巧语地侈谈和平,就是改为巧语花言地侈谈和平也是非常勉强的。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和歇后语的不同,看起来相当明显。成语跟引语、普通词组、谚语的区别,一般说来也是清楚的,但是有的也不容易分辨。我们应该承认有些固定词组或相当固定的词组是介于成语与谚语、引语或普通词组之间的,对这类词组,不必一定去划分它的界限。例如一文不值,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普通词组,因为把它该为不值一文、不值一钱或一钱不值都毫不勉强。但是,这个词组毕竟有相对的固定性,极象成语,把它看作成语,也未尝不可以。又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把它

11、看做成语或谚语皆无不可。 二、成语的四字性: 前面已经说过,成语多由四字组成,少于四字或多于四字的比较少;尤其少与于四字的成语,相形之下更少。因此日本人讲汉语,就有四字汉语这种说法(见一九七八年版,吉田昇等编著的中学校现代国语),也有的称为四字熟语(见一九七八年版,今泉忠义等编的中学校国语)。不过他们列入四字汉语和四字熟语中的例语,在我们看来,有的不是我们所说的成语,因为我们没有那种说法。如左往右往上意下达执行犹豫质疑应答之类。又如他们把春夏秋冬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也都认为是四字熟语,我们也未便苟同。春夏秋冬这是气象学名词,前后左右这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位名词,东西南北是地理学上常用的方位名词。

12、尽管这样,成语之显然有四字性是无可否认的。例如下列的成语,就它们的出处来看,都不是四个字,换句话说,也就是这些成语都是把非四字的话加以提炼、形成四字成语,试看以下成语与其出处的关系: (1)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篇) (2)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篇) (3)事半功倍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证,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孟子公孙丑上篇) (4)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刻)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13、) (5)黔驴技穷唐朝柳宗元有篇文章题目是三戒,其中有一个小题为黔之驴。黔驴技穷就是从这篇文章叙述的故事中提炼出来的。 (6)敝帚千金(或说敝帚自珍)里语曰: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曹丕典论论文) 从上文看来,成语的四字性非常明显。或者把比四字为多的话缩减为四字,如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或者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 只用四字,如事半功倍敝所千金。或者把一个用字较多的故事,编写为四字,成为一个成语,如刻(契)舟求剑黔驴技穷都是。 古人有些话,本来够得上警句,可以成为成语。只是因为改变为四字,比较麻烦,也就只好把它放弃,作为引导语来用。例如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14、而乐之语,意思很好,但因字数较多的关系,就没能形成成语,我们只能视为警句,有时引入文章。而如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容易说,容易记,便可以成为成语。而同在岳阳楼记中的文句百废俱兴,因为是四字,就成了成语。 成语为什么四字者为多?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古代历史尚书,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后来初学读的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后两种即全为四字句。四言杂字龙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这虽然是训蒙书,也足以说明四字句之为人所喜爱、所乐诵。 不过把四字成语缩短为二字的也颇不少,如: 画蛇添足 蛇足 东施效颦 效颦 墨守成规 墨守 杞人忧天 杞忧 囊萤映雪 萤雪 以上都是从四字成语缩写为二字的例子。在某种场合,也许有宜于用二字者。又如矛盾推敲之类常用的成语,都是来源于有名的故事,但都不是由四字成语精简为二字的。这种与一般词汇又有所不同,我们不妨认为是成语中之二字者。 三、成语可充当句子里的各种成分: 成语也同词一样,可以充当句子里的各种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也就是说,成语在一个句子里可以起一个词的作用,它也是构造语句的材料。有些成语还可以用作句子。这也是人们所以大量地、广泛地使用成语的原因。例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