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 冲刺题型专练 第25题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B卷)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23513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 冲刺题型专练 第25题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历史 冲刺题型专练 第25题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历史 冲刺题型专练 第25题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历史 冲刺题型专练 第25题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历史 冲刺题型专练 第25题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B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 冲刺题型专练 第25题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 冲刺题型专练 第25题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B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5题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B卷)限时:15分钟 实际用时:_分钟 掌握程度:优 中 差本试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云梦秦简语书中提到,“凡良更又廉洁,敦诚而好佐上;以一曹事不足独治也,故有公心又有自端也,面器与人治,是以不争书”,即凡是良更,廉清、忠诚而能为君上效力,他们知道一曹的事务不能独断独行,所以有公正之心又能够纠正自已,厌与别人争论治理的方法,所以不拘于自己的理解争执不体。这说明秦朝A对官员行为有明确的规范B对官吏提出了职业道德要求C注重对官员的考核与评价D官吏的选拔做到了德才兼备【答案】B2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

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帝国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C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性D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答案】B【解析】题干中“君主专制的刚性”是指君主地位的至高无上,反映了“家天下”的特点;“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则是指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统治者可以通过科举制等选官制度选拔优秀的人才,反映了“公天下”的特点,故B项正确。题干中“君主专制的刚性”有导致中央集权的极大可能,君主专制要求中央集权,而“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并不足以促成地方分权,中国古代始终

3、对地方权力的膨胀防范有加,故A项错误。皇权的至高无上指的是“君主专制的刚性”,未全面反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结合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但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5汉代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繁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据此可知,设置中朝有利于A制约丞相权力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D监察三公九卿【答案】B6下面是某学者将秦汉官吏享受特权方面的不同所做的比较表。由此可知,汉代A官僚机构日益完善B政治容易走向腐败C官吏违法现象较多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答案】B【解析】根据秦

4、汉官吏享受特权方面的比较看出,汉朝官吏比秦朝享受的特权多,以爵免罪各种人、官员世袭等,这种现象容易导致政治腐败,故B正确;材料只是反映官吏享受特权情况,无法体现“官僚机构日益完善”,材料也不能得出“官吏违法现象较多”,排除A、C;材料只是反映官吏享受特权情况,和君主专制无关,排除D。7汉书记载:“卜式,河南人也式入山牧,羊致千余头,买田宅。”史记记载:“言陂泽养鱼,一岁收得千石卖也安矣千树枣渭川千亩竹。”这反映汉代A传统农牧业十分发达B私营畜牧业规模大C土地经营方式多样化D边患影响生产方式【答案】C8考古学家发现,在出土的许多汉代漆、陶器上,往往有“市”“亭”等戳记(“市”和“亭”指各地官府管

5、理的手工业和商业区)。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铭文“成市草”“市府草”等,经考证,“成市草”“市府草”为成都县的市所造,而这类产品曾在汉代一些小官吏或平民墓葬中出现。由此可以看出,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的生产A冲击了当时的等级观念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具有一定的商品生产性质D导致了私营工业的萎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汉代许多漆、陶器上,往往有市亭等戳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铭文“成市草”“市府草”等,经考证“成市草”“市府草”为成都县的市所造,而这类产品曾在汉代一些小官吏或平民墓葬中出现,由此表明,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也在一定程度上从事商品生产,具有一定的商品生产性质,故C

6、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对当时等级观念的冲击,A项排除;官营手工业是由政府控制的,产品是供皇室和贵族使用的,本身无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对私营手工业的影响,D项错误。9下图为东汉酿酒画像砖拓片,图中除了劳作的诸人外,右上角另有一人,宽袍大袖,与其他几人紧身窄袖的装束不同,坐于一侧,似为监视劳作,上有仓房。据此图中描绘的应为A酿酒源于东汉的史实B世代相袭的匠户制度C自给自足的家庭副业D豪强地主的酿酒作坊【答案】D10汉初提倡“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黄老学说,“开关梁,驰山泽之禁”,经济上较为开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实行盐铁官营等措施,国家强化统制经济的力度,民间经济

7、自由度弱化。对材料主旨理解最正确的是A汉代长期奉行黄老无为学说B汉武帝时民间经济无自由度C汉代官方统治思想不断调整D经济自由度与政府政策相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汉初的经济政策。西汉主要是在初期实行黄老无为学说,并没有长期奉行,故排除A项;汉武帝时民间经济自由度弱化,而不是无自由度,故排除B项;汉代的官方统治思想是儒学思想,并未不断调整,故排除C项;汉初奉行黄老无为,经济上较为开放,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民间经济自由度弱化,所以说经济自由度与政府政策相关,故选D。 11谶纬之学是两汉时期一种把经学神学化的儒家学说。“谶”是对于未来带有应验性的预言和隐语,常以天命与神意的形式出现。“纬”是

8、儒生以神学迷信观对儒家经典所作的解释,旨在宣扬国家治乱兴衰、帝王将相出世等都是天命的安排。两汉时期谶纬之学盛行A反映出汉代神权政治的勃兴B表明当时儒学已完全宗教化C适应了当时巩固统治的需要D说明儒释道三教实现了融合【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谶纬之学“常以天命与神意的形式出现”、“旨在宣扬国家治乱兴衰、帝王将相出世等都是天命的安排”,可见其适应了巩固统治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强调两汉时期谶纬之学盛行适应了当时巩固统治的需要,且两汉时期并非神权政治,A项错误。儒学已完全宗教化与史实不符,且材料强调两汉时期谶纬之学盛行适应了当时巩固统治的需要,B项错误。宋代儒释道三教实现了融合,而非两汉时期,D项错误。12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答案】D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