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单元教学计划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234834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单元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五上单元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五上单元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五上单元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五上单元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上单元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上单元教学计划(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名称 认识负数 教学时间: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初步能认、读、写负数;第二部分是负数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练习一的第题配合第一部分的教学,第题配合第二部分的教学。“你知道吗”介绍我国古代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本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回忆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培养转化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三个图形的面积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本单元教学

2、要求: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三、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难点:体验并尝试在生活中应用负数,从而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四、本单元教学进度安排:3课时五、本单元教学注意点:教材中的“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负数都小于”这些知识不需要我们告诉学生,他们只要联系例题学习的体会完全能够自己得出,教学只要引一引就可以了。这些知识也不需要机械记忆,学生自己得出的知识能够记住

3、,并通过这些知识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例题4比较“开放”。表现在两点上:一是情境与问题有开放性。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米,到了什么地方?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即小华如果向东走,则到达邮局;如果向西走,则到达公园。同样,小华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米,到达的地点也有超市或少年宫两种可能。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开放性。在前面的几道例题中,用正数表示零上温度、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盈余金额,用负数表示零下温度、低于海平面的高度、亏损金额,这些几乎都是人们已经约定了的,在通常情况下大家都遵循这些表示的规则。在本例中,朝哪个方向行走的路程记作正数,朝哪个方向行走的路程记作负数,一般没有约定,而

4、是在解决问题时临时规定的。这点要让学生感受到。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名称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时间: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227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梯形的面积计算、整理与练习、校园的绿化面积。二、本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2、使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等策略,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加深对各种图形特征及其面积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空间观

5、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4、使学生在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三、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2、掌握、理解这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运用这些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四、本单元教学进度安排: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1课时2、三角形的面积计算:2课时3、梯形的面积计算:2课时4、整理与练习:3课时5、校园的绿化面积:1课时6、机动:2课时五、本单元教学注意点:1、根据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与长方形图形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进行自主探索

6、。2、加强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各种图形的内在联系,体会多边形面积计算的一般策略。3、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操作、验证、归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名称 认识小数 教学时间: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846页。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求小数的近似数、整理与练习。二、本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知道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进行小数的化简,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会把较大

7、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使学生经历小数概念的抽象和小数性质的探索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3、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三、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以两、三位小数的意义为教学重点,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和计数方法。2、教学小数的性质,突出对性质的体验。首先体验性质的合理,然后体验性质的应用。3、比较小数的大小,淡化统一的法则,鼓励个性化的思考。4、联系学

8、生已有的知识,教学改写较大的整数和求小数的近似数。四、本单元教学进度安排: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2课时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2课时3、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求小数的近似数:2课时4、整理与练习:2课时5、机动:6课时五、本单元教学注意点: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学小数的知识。这些经验包括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金额,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长度等,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认识了的。这些经验能支持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发现小数的性质,进行比较小数大小的活动,从而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2、数形结合,教学小数的知识。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小数的性质也是抽象

9、的数学规律,小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观成分,能有效地降低教学的难度。3、把小数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本单元的四部分教学内容是循序渐进的,小数的意义是进一步教学小数性质、比较小数大小的规则、改写大数的方法的基础,后面三个内容的教学又促进了小数概念的逐步清晰、逐渐深化。4、选择大量有意义的现实数据。如普通食品、常用物品的价钱,我国部分大城市的人口数。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名称 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时间: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1、教材第4751页的例1、例2和练习八,主要教学小数加、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2、教材第525

10、6页的例3、例4和练习九,教学把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推广到小数,以及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3、本单元的“整理与练习”。二、本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

11、极情感。三、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2、能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3、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四、本单元教学进度安排:1、小数加、减法:3课时2、加法运算律的推广和利用计算器计算:2课时3、整理与练习:2课时5、机动:1课时五、本单元教学注意点:1、联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之前,已经通过整数加、减法的学习初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基本程序及进、退位的规则。2适当指导学生计算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的题目。教学时着重应抓住两个环节。第一,启

12、发学生想到要在被减数的末尾添0。第二,学生在被减数末尾添0后,要进一步追问“添0的依据”,以促使学生有根有据地思考。3要恰当把握计算的难度要求。小数加减法应限定在相应的范围内教学中,一方面要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适当控制计算的难度,以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4让学生在计算和比较中体会加法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5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计算器。(1)要注意提供适合用计算器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或隐含某些数学规律的式题,让学生体会用计算器计算的价值;(2)要提醒学生合理使用计算器,以免影响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名称 找规律 教学时间: 一

13、、本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物体的排列规律。例1,引导学生根据周期现象中的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例2,引导学生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的总个数。练习十第1题配合例1的教学,第24题配合例2的教学。二、本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

14、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三、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2、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3、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四、本单元教学进度安排: 2课时五、本单元教学注意点:1引导学生用画图、列举等方法探索并发现规律。教学时,一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正确表示按周期规律排列的物体或图形,在操作中不断丰富对规律的认识;二要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式描述操作过程,以促使学生在表达中逐步提升对规律的认识。2选择合适的时机,突出周期规律与相关除法算式的内在联系。用除法算式表示周期现象中的规律,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

15、解决相关问题的关键。教学中一是要启发学生在画图、列举的过程中想到相关的除法算式;二是要让学生联系具体情境解释除法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3指导学生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练习十第1题先让学生用列举的方法认识到:比自己大12岁的人,属相与自己相同;再启发思考:除了比你大12岁的人与你属相相同外,与你属相相同的人还可能比你大多少岁?与你属相相同,但比你小的人是否已经出生?你多少岁哪年出生的人与你属相相同?第2题直接要求学生先用除法计算后再让学生各自算出每种颜色灯笼的个数。第3题先让学生通过在日历表上圈一圈,并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再追问:4月份的30天中,把几天看作一组比较合适?(7天)30天一共可以分成几组,还剩几天?剩下的2天分别是星期几?这个月上课的天数可以怎样算?休息的天数呢?第4题先要让学生列除法算式判断“最后一人报几”,再启发学生利用计算结果推算报“一”的学生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