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明代文学概况(第四周 1)明前期文学突出的成就是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经过 长期流传而加工创作成书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而戏曲和诗文 则成就不高,出现了一些宣扬封建道德、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杂剧和诗文明 中叶诗文创作中提出许多主张,但成就不大复古主义文风占了统治地位戏曲 和小说又有新的发展,除了历史的、神话的题材以外,还以现实斗争为题材,及 时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政治斗争,对社会的黑暗,封建礼教的束缚进行了不同 程度的批判很多作家积极参加现实斗争,对动乱现实的不同反映明代是小说、戏曲等俗文学昌盛而正统诗文相对衰微的时期然而这种力量 消长的变化并不表现于诗文数量的减少,而是表现在作品思想和艺术质量的蜕 化从时间上看,明代享国的时间大致与唐代和宋代相等,都是约三百年左右; 从数量上看,明代诗文作家及作品的数量也远在唐宋之上仅《千顷堂书目》著 录的明人别集就大约有近五千种,《明诗综》收录的诗人也有三千四百多人;然 而从质量上看,明代的诗文作家很难找到像李白、杜甫、苏轼那样在诗文方面做 出划时代贡献的巨匠,缺乏唐宋诗文作家在艺术上的创新精神从他们的作品中, 我们虽然也能够看到作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抒写的个人心理感受,但不足的是 他们传达信息的手法基本上是模仿古人,没有或很少在艺术观念及方法上创立一 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新天地。
尽管如此,明代后期社会和文学的进步思潮仍然在诗 文领域留下了深深的遗憾明代传统文学形式如此演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社会方面来看,明代文学家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经历了一个从紧到松 的过程元末文人在远离政治旋涡的环境中所形成的隐逸心理和孤独性格在明初 的政治高压统治下受到猛烈的重创,他们在血的事实面前,不得不再次承担其个 人对封建政权的服从义务魏晋和元代文人尽管也受到封建强权政治的挤压,但 还有隐遁于山野之途明代文人则连隐逸也会获罪,“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者 皆“罪至抄扎”于是,从明初到隆庆之前的文坛一片沉寂就理所当然了从嘉 靖以后,社会上的进步思想开始抬头,明代中期以后的几个皇帝也因二百年的稳定而放松了警觉,而将精力更多地放在淫逸生活上;其次,在思想方面,由于统治者官方的提倡,理学思想继续成为社会统治思想理学对文学最大的影响是“文道合一”观念,是表现封建纲常思想、宣扬复 古思想成明代前期文学的主流而理学演变到后期,则成为进步文学思潮的旗帜第三,从文学形式本身来看,传统的旧体文学形式如诗歌、散文等经过唐宋 等作家的努力,在内容、风格、形式、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因而使 明代的诗文作家感到望尘莫及,所以只能尽模仿遵从之能事。
与此同时,小说、 戏曲等通俗文学形式却获得了无限的生机,使旧体文学形式未免相形见绌正统 文人的才能只能局限于八股取试的樊笼里,而八股的体制显然不利于文人思想和 情感的自由抒发,由此造成诗文等传统形式的萎缩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明代文学的演变发展,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大的阶段,从明初到正德年间是 明代文学的前期,从嘉靖年间到明亡是明代文学的后期这两个阶段的文学有着 显著的变化,表现着鲜明的时代特点这种变化和特点,是社会经济、政治、文 化和哲学思潮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前期文学】明代前期文学的发展,有个曲折的过程除元、明之交产生了著名的长篇小 说《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外,这时期没有产生成就较大的作品,只是到成 化年间戏曲和民歌才有一些新的开拓罗贯中和施耐庵在民间长期流传的三国、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加工写成《三 国志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巨著《三国志演义》以宏大的结构,曲折的情 节,展现出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期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军事的、政治的、外交 的种种斗争作者描写的斗争场面,千变万化,各具特点,显露出独到的艺术匠 心和《三国志演义》表现的对象不同,《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农民战争的小说, 它艺术地概括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
全书着力歌颂了众多的 起义英雄,不少英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性格鲜明《三国志演义》和《水浒 传》的创作成功,对后来的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的大量产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在诗文领域里,也出现了一些揭露社会弊病、具有一定社会内容的作品比 如,刘基的一些诗歌和散文就有这一特点刘基、宋濂、高启是这时期重要的诗 文作家,他们的创作,有的以传记取胜,有的以寓言见长,有的善于驾驭五古,有 的善于采用歌行,都取得一定的成就随着明王朝的逐渐稳定,封建统治者为了强化统治,一方面是大兴文字狱, 文士往往因一字一句之误而罹大祸;另一方面,又采取了笼络手段明太祖时开设 了文华堂,明成祖时召集了天下文士两千多人编纂类书《永乐大典》为了控制 文人的思想,明统治者还大力提倡程朱理学,明成祖曾命胡广等人编纂“四书”、 “五经”、《性理大全》,指定为“国子监、天下府州县学生员”的必读之书统 治者对文艺创作的控制也严厉起来比如,尽管明成祖本人喜欢戏曲,但对戏曲 创作的内容注意控制,永乐九年(1411)曾有榜文:“今后乐人倡优装扮杂剧,除依 律神仙道扮、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者不禁外,但有亵渎帝 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印卖,一时拿送法司 究治。
奉圣旨,但这等词曲,出榜后,限他五日都要干净,将赴官烧毁了,敢有收藏的, 全家杀了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十《国初榜文》)这种严酷的禁令不能不影 响当时的文学创作当时把持文坛的,不是皇亲藩王,就是宰辅权臣,还有的是道学儒生这些人, 极力想把文学变成歌功颂德、消遣享乐的工具,成为宣扬封建道德、推行教化的 教材在正统诗文的创作领域里,形成了雍容典雅、词气萎弱的台阁体代表人物 是杨士奇、杨荣、杨溥,世称“三杨”他们先后都官至大学士在他们的作品 里,充满了大量的“圣谕”、“代言”、“应制”和“颂圣”之作,其内容多为粉饰 现实,点缀升平艺术上也平庸呆板,了无生气当时这种诗风的追随者不少 只有个别诗人不为台阁诗风所牢笼,如于谦,较能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且多忧 国忧民之作,但由于他的诗作锤炼不足,在当时影响不大统治文坛几十年的台阁体,首先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不满,先有以李东阳为首 的茶陵诗派,后有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加以反对至于小说创作,这时几乎是空白,只产生了瞿佑《剪灯新话》和李祯《剪灯 馀话》这两部传奇小说,但意境和功力都逊于唐代传奇,并且“劝善惩恶”的说 教气氛较浓后期文学】从嘉靖以后,小说、戏曲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创作十分繁荣,不仅数量多, 而且取材面也较广。
这是明代后期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小说、戏曲创作繁荣的现象之所以产生,既有社会原因,也是文学本身发展 的必然结果明代小说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教材)繁荣的表现:嘉靖以后 ,东南沿海一带的城市经济已相当发展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因 素在这种情况下,印刷术也随之繁荣这是更快传播小说、戏曲的物质条件 广大群众对小说、戏曲的爱好和需要也不断增长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不少市 民的子弟也入学读书这种既有文化又不参加科举的市民知识层,极有利于原来 植根于市民阶层的小说、戏曲的流行,因而促使书商印行这类作品,这种通俗文 学流行过程中的商业化现象,又进一步激发了不少文人对小说、戏曲的创作热情 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文人认识到小说、戏曲的长处,也是其繁荣的重要因素 他们看到,小说、戏曲能更广阔地、更灵活地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如汪道昆十 分赞叹《水浒传》所反映的现实面广阔,作品反映的地域宽阔、人物众多、事件 复杂、头绪纷繁,“如良史善绘,浓淡远近,点染尽工;又如百尺之锦,玄黄经纬, 一丝不纰”(《水浒传序》)胡应麟欣赏《水浒传》竟能:“排比一百八人,分量 重轻,纤毫不爽,而中间抑扬映带、回护咏叹之工,真有超出语言之外者。
《少 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他们之中有些人还认识到,小说、戏曲更有形象的具体 性和感人性的优点臧懋循指出,戏剧艺术能“随所妆演,无不模拟曲尽,宛若 身当其处,而几忘其事之乌有,能使人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 飞”(《元曲选序二》)无碍居士在《警世通言叙》还举出例证:“里中儿代庖而 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曰:‘吾顷从玄妙观听说〈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 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这种文艺观显然与当时出现的先进的哲学思潮密切相 关宋元长期受程朱理学统治,至明代王守仁提出致良知的学说,对程朱理学有所 冲击,和以其弟子王艮为代表形成的泰州学派,以至于发展到李贽的“异端”思 想,开始肯定人们的生活欲望,肯定人们“好货好色”的本性在这种思想背景 下,也就不难理解李贽肯定《水浒传》、《西厢记》为“天下之至文”的原因这 时期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的繁荣,有着历史的必然性这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数量很大,留传下来的就有 50 至60 部之多它们大 致可分为四种类型:① 讲史小说这种小说有两种倾向,或为通俗演义的形式,或向英雄传奇小 说发展吴门可观道人在《新列国志序》里曾描述过当时创作讲史小说的情况: “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汪洋百余回,为世所尚,嗣是效 颦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 诸刻,其浩瀚几于正史分签并架。
如果将嘉靖至崇祯期间出版的讲史小说逐一 排比,就会发现,对上自春秋战国,下至明代的历史都有所描写这类小说 ,虽 然属于“讲史”类,但已是反映较近的社会现实了这类小说的数量之多,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特殊现象中国史籍丰富,除正史 外,有大量的野史笔记,它们为创作这类小说提供了素材创作者利用历史题材, 往往按照自己意愿进行必要的改造和加工,表达自己思想这类小说里最为成功 的是于描写中虚构成分较多的历史英雄人物小说② 神魔小说最先出现的是吴承恩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创作的《西游记》《西游记》的成功,刺激了不少作者从事这类题材的写作《西游记》的续书,这 时期就有无名氏的《续西游记》,董说的《西游补》此外,有的作者借历史事件 来写神魔战斗,如罗懋登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无名氏的《封神演义》 等有的对当时流传的神怪故事进行改造加工,如吴元泰的《东游记》,余象斗 的《南游记》、《北游记》等有的根据神话传说进行必要整理,如朱名世的《牛 郎织女传》等有的写道仙、禅师的离奇故事,如邓志谟的《许仙铁树记》、《吕 仙飞剑记》、《萨真人咒枣记》等这类小说的产生,同嘉靖以后道教、佛教相继 盛行颇有关系在这类小说中,成就最大的是《西游记》,其次是《封神演义》,它们在中国 小说发展史上都有一定地位。
《西游记》的独到处,不仅塑造了体现民间理想的 孙悟空形象,而且赋予这神怪故事以现实内容,使许多神佛形象带有人间色彩, 不少描写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的嘲讽,在形象塑造上,能使人性、神性、动物性 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做到妙趣横生《封神演义》的情况较为复杂作品一方面 比较成功地塑造了暴君纣王的形象,从而也写出了武王伐纣的正义性;另一方面, 作品又描写了人数众多的文臣武将为他效力,对这些人物作者不仅不采取嘲讽的 态度,还歌颂他们这种“清风耿流千载”的壮烈行动小说既描写了暴君形象, 也强调了忠君思想③ 世情小说虽然留传作品不多,但其中有著名的《金瓶梅》到了崇祯年 间,描写世情的小说多起来,大抵只是一些才子佳人的故事,如《吴江雪》、《玉支玑》 等《金瓶梅》以西门庆这个典型形象为核心,辐射出封建社会末期统治阶级内 部上上下下既互相勾结、互相包庇、互相利用又互相明争暗斗的复杂的网状社会 关系,反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金瓶梅》注意整体艺术结构的完整,注意从日 常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注意人物性格之间的差异,在相当程度上都具有开创性 的意义作为一部暴露小说,《金瓶梅》缺乏思想光辉,其中的淫秽描写更不可 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