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723304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普及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先决条件对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相较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非专业计算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正处在发展状态。本文将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进行讨论,为非专业计算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提出意见和建议,旨在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人才奉献力量。 核心词: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前言 互联网以飞快的速度渗入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因此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使用技能提出了多元化的规定。因此,非计算机专业开始加强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人才

2、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国内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措施还不够完善,因此,广大计算机教育者必须对新时期赋予的对计算机教学的规定重新审视,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培养,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全面到来,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一、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重要性分析 (一)适应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需要 0世纪中期以来,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互联网经济的大幅度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全面渗入,对世界各国的人才构造提出了更高的规定,规定人才不仅要具有坚实的专业基本,同步必须将计算机应用于工作当中,将计算机应用技能作为一项工作基本技能存在

3、于人才的知识储藏库当中,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肩负经济建设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使命。数字化时代的全面到来结束了单纯性规定人才“术业有专攻”的时代,开始对人才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出更高规定,规定社会分工的各个角色都可以将计算机应用能力,市场应变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全方位能力系统有机整合,形成适应现代化生产发展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中注重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适应人类文明全面进步的规定,是适应网络时代全面发展的规定,是适应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是推动现代化建设迈进的重要举措。 (二)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

4、的迅猛发展使得人类进入数字化时,这次全球性的社会信息化改革浪潮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事业发起了挑战,规定教育事业应向新的高度迈进,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体系。社会信息化改革的人类文明发呈现状规定世界各国必须变化老式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对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大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2。因此,加强对非计算机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适应人类文明发展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有效措施。根据互联网经济时代对计算机应用提出的全新规定,国内高职教育在对高等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国内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对高等人才的培养已经开始注重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大

5、了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根据教学必须遵循培养“面向世界,面向将来,面型现代化”的基本教育理念规定,就业市场竞争日新月异的发展,必须注重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现状 随着国内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相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经贯彻到高职教育的教学实行过程中,各高校已经把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提到教学日程的高度加以注重,就目前状况分析,高职教育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但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培养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基于高

6、职教育对非计算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在结识上存在一定模糊性这一基本因素,各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定位普遍较低,从而导致在课程设立中存在系列问题,非专业计算机教育虽然已经成为高职教学的基本课程,但是课程体系以计算机理论、数据库有关知识、程序设计语言基本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为主,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课程体系局限性,使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不能直接形成纯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使计算机成为研究本专业的重要工具,从而导致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局限性,严重阻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程3。 第二,由于在非专业计算机大学生的计算机教学课程上的缺陷,导致非计算机

7、专业学生在接受计算机教育过程中,理论学习比重过高,实际应用课程甚少,、不可以满足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对实践教学课程的需求,从而导致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对计算机的结识只停留在计算机基本的层面,不利于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形成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因此,目前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存在教学环境缺失的问题4。 第三,在高职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察与评价,对受教者的学习构造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高职教育中,对非专业计算机学生针对计算机课程的评价体系仍然处在初级的考核状态,此类低水平的评价机制直接导致非计算机大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处在被动的状态,从而导致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对

8、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学习没有足够的思想保障和学习爱好保证。因此,针对非专业计算机教育缺少行之有效有效的评价体系。 三、加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方略 加强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是世界性、现代化建设、将来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定,因此高职教育必须针对如何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这一问题,以实际教育背景为出发点,根据目前实际教育状况做出对策,满足社会进步相应用型人才的规定。 (一)教学内容科学化 课程设立是一切教育实行的出发点,是理论能力向实践能力转化的核心环节,因此课程设立与否科学化,对教学实行的顺利进行、教学目的的顺

9、利达到起着基本性的作用5。若想高职教育可觉得社会发展培养出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极强的人才,必须在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立上实现科学化,以计算机基本理论为理论基本,从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实际教学背景和学习状况出发,将系统性突出、专业性突出、实践性突出三者有机结合,形成重点合理,可以激发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学习爱好,提高学生计算机专业水平和应用能力的课程体系,实现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立科学化,从主线上保证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二)实践性教学环境的构建 教学环境的构建对教学实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性的教学环境可觉得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因此,在注重对大学生计

10、算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对实践性教学环境的构建,进而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环境层面支持。构建实践性的教学环境要实现对课内实践环境构建和对课外引导实践环境构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课内、课外两个实践性教学环境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从而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 (三)加强评价体系整治措施 评价体系是对教学过程的有力反馈。构建科学性高、鼓励性强的评价体系可以强有力的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实行,保证教学目的的顺利完毕,因此,在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评价体系的整治措施。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必须使评价体系实现权威性、层次性、动态性的有机结合,构建科学化的教育评价体系,激发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学习爱好,提高高职教育计算机教学效率,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 四、结语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规定,规定教育事业的使命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就业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就业中相应用型人才的规定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对高等人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满足社会全面进步的规定,推动社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笔者但愿通过本文的论述,为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做出奉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