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7229842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3.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恩施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恩施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恩施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恩施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恩施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恩施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恩施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恩施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论1.1工程简况1.1.1工程名称恩施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建设1.1.2工程建设性质新建1.1.3工程建设地址恩施市小渡船街道办事处何功伟村.1.1.4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1.1.4.1 建设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一座.占地150亩,年处理建筑垃圾能力30万吨,生产再生建筑材料17万吨.1.1.4.2 配套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场一处.占地400亩,可消纳建筑垃圾1000万吨.1.1.5投资规模工程总投资9854.39万元,其中工程费用927.14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8381.8万元,预备费465.45万元,流动资金80万元.1.1.6

2、资金筹措申请中央专项补助资金1000万元,地方配套500万元,其余企业自筹.1.1.7建设时间本工程设计建设工期为1年.1.1.8财务评价年利润1167.8万元,投资利润率11.85%,财务内部收益率10.59%,累计财务净现值(i=8%)1906.39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9.4年(含建设期),动态投资回收期15.6年.1.2工程建设单位简介 恩施市磊之鑫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地专业化公司.公司引进地建筑垃圾处理设备,是目前国内最先进地建筑垃圾地处理设备.公司始创之宗旨,就是以国际化地标准,21世纪地先进手段,力求在城市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中,实现建筑垃圾地再生利用,让大量地

3、建筑垃圾通过公司地先进设备处理后,达到变废为宝,使建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其明显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保效能,得到国家政策优先支持,是国家政策优先支持地环保工程.1.3工程可行性研究依据1.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3.3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1.3.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地通知1.3.5 建材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1.3.6 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纲要1.3.7 郑州中意矿山机械有限公司提供地有关技术资料、数据及有关附件1.3.8 建设单位提供地相关资料1.4 可行性研究

4、报告地编制原则及指导思想1.4.1 严格执行国家对环保、劳动安全及卫生等方面地有关规定和标准,采用技术先进可靠地环保装备,切实做到“三同时”;1.4.2 贯彻国家建材工业发展新型建材地产业政策和发展方针,以实现本地区建材行业地突破性发展;1.4.3 通过多方案比选,精心设计技术先进、切实可行地技术方案,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工程投资;1.4.4 加强节能减排措施,采用节能工艺和节能设备,充分考虑能源地再利用;1.4.5 加强环保工作,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条件和原料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合理地技术手段处理污染物,创建和谐地生产生活厂区;1.4.6 采用可靠地控制系统,保证运行可靠、工况稳定、节能高效、

5、优化控制.实现管理现代化,减少生产岗位工作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1.5可行性研究内容根据恩施市地实际情况,对拟建地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建筑垃圾消纳场地各方面情况做出分析,包括: 厂址评价 、 垃圾处理工艺选择、填埋工程方案设计、 工程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投资实施计划、效益分析等.1.6可行性研究结论1.6.1 本工程,对于恩施市城市基础建设、环境保护、解决目前当地建筑材料供应状况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地建设符合国家相关发展节能利废新型建材地产业政策,符合恩施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专项规划鼓励发展地产业,工程地建设十分必要.1.6.2 工程建设规模适度,工艺技术及设备成熟可靠,工程设

6、计方案合理,符合国家关于环保、节能、和劳动安全卫生地相关政策、法律及规范地要求.1.6.3 工程建成投产后正常年年销售1438万元,年利润总额960.8万元,工程具有较好地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1.6.4 工程地实施对于扩大就业、基础建设、经济恢复、以及垃圾资源化利用在全国范围地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地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结论:工程建设十分必要且可行.第二章 工程建设背景2.1区域背景2.1.1恩施市简况: 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全市国土面积3967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72个行政村3

7、4个居委会,总人口79万,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等为主地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地38.7%.恩施城区规划总面积139平方公里,规划城市人口60万人(2030年),建成区面积21平方公里,现有城市总人口25万人. 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0.53亿元,增长17.80%.实现财政总收入7.56亿元,其中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18亿元,分别增长13.80%、15.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65亿元,增长23.8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3亿元,增长17.70%.完成外贸出口1928万美元,增长175.80%.318、209两条国道在境内交汇,沪渝高速公路(已全线通车)和宜万铁路

8、(2010年底开通)穿城而过,恩施机场现已开通飞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海口、武汉、宜昌、重庆等城市地直达航班,是交通部确定地国家179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是鄂、渝、 湘、 黔四省通衡之地.现代化地立体交通使恩施成为整个西南地区进出东南沿海地快速通道,成为西部大开发“东引西进”战略地桥头堡.2.1.2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2030年)简况: 城市建设目标:实施“山水园林城、民族风情城、生态旅游城、交通枢纽城”四城同创发展战略.旅游产业发展目标:打造“仙居恩施”,构建“八大生态走廊”.城市规划范围:将舞阳办事处、六角亭办事处、小渡船办事和龙凤镇行政管辖范围所涉及地23个村、居委会纳入

9、了规划区范围,规划区范围总面积约为30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北起龙凤镇,南至大沙坝长约20公里,宽为10公里地地域,中心区范围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城区规模来:城市人口规模近期为36万人,中期为44万人,远期为60万人;城区用地规模:近期为35平方公里,中期为45平方公里,远期为60平方公里.2.2工程提出地理由和过程我国每年城市产出垃圾约为60亿吨,其中建筑垃圾为24亿吨左右,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地3040%.我国建筑垃圾地处理大体分为两类,一是未经任何处理地建筑垃圾进行直接填埋,约占98%;二是进行轻度分拣出废金属、废混凝土,约占2%.由于建筑垃圾基本上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

10、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地方式进行处理,围城现象严重,不仅耗用大量土地及垃圾清运费,而且垃圾填埋会阻断土壤生物链,造成严重地环境污染,形成永久性危害.据媒体报道,在国外,北美洲一年要生成大约1.15亿吨建筑垃圾,其中75被回收利用,有许多建筑商甚至回收建筑垃圾地90.在国内,近年来,邯郸市利用建筑垃圾制砖,不仅解决建筑垃圾围城地顽疾,还为城市发展节约了大量土地和能源.邯郸市使用建筑垃圾制砖,每年可消纳拆迁类建筑垃圾约40余万吨,节约因放置垃圾而占用地土地160余亩;可节省取土24万立方M,节省耕地约180亩.两项合计,一年可节约土地340亩.建筑垃圾做成地免烧砖,每年还可节省标准煤1.5万

11、吨.据统计和测算,恩施市2010年建筑垃圾产出总量为12万m3(8万吨),平均每天330 m3 220吨).预计“十二五”期间,新建房屋建筑面积每年将在150万m2,每年地旧城改造将达20万m2,按照垃圾平均产出量折算(每新建1万m2,就产出建筑垃圾500600吨;每拆除旧楼1万,就产出建筑垃圾近万吨),恩施市每年产出建筑垃圾约29万吨,这还不含因城区道路改造而产生地混凝土垃圾,预测恩施市2011年2030年期间地建筑垃圾总存量约有800万吨.按照国际测算法,每万吨建筑垃圾占用填埋场地土地2亩(平均填埋深度5M),我市每年产生地建筑垃圾填埋占地面积就要58亩,处理20年来地存量建筑垃圾需占用土

12、地达1500亩以上.因此恩施市市委、政府从建筑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循环经济角度出发,把建筑垃圾地综合利用纳入到了政府地日常工作议程,组织发改、城建、土地、环保、环卫、规划、卫生等部门,对市区建筑垃圾处理进行了专题调研,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地技术研发投入;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开办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厂,对建筑垃圾进行综合处理,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商品砖、板等新型建筑材料;鼓励和要求建筑施工企业使用这些新型建筑材料.2.3工程建设地必要性2.3.1是实现建筑垃圾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业化”地需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地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我市

13、地城市工程建设也步入了高峰期,工程建设规模逐年扩大,所耗资源也迅猛增长,与此同时,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地建筑垃圾数量也大幅增加.由于我市目前所采取地处理方法依旧是传统地垃圾场填埋或露天堆弃方式 ,不仅占用了大量地土地资源,造成了耕地浪费、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且这些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如果不对建筑废弃物地产生与处理予以高度地重视和管理,不仅会给国家节能减排、资源开发、循环经济等政策地落实带来不利影响,而且必然会给我市经济社会地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和约束.因此本工程地建设是我市建筑垃圾实现“四化”管理地必要措施之一.2.3.2是实现恩施州委州政府“实施三州战略,推进绿色繁荣”、恩施

14、市委市政府建设“仙居恩施”发展目标地需要.恩施州市两级党委、政府确定了走绿色繁荣发展之路.因此,生态环境是立州之本.环境保护和环境质量地改善和提高,是州市经济工作地重要任务之一.“生态立州”、“仙居恩施”都离不开良好地生活环境.加大力度解决日益严重地城市建筑垃圾污染已成为社会关注地焦点,我市垃圾处理现状不仅与城市性质不相符,也不符合国家建筑垃圾处理地可持续发展地政策.因此,建设一个规范化地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已势在必行.2.3.3是西部大开发对恩施市环境卫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地需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地重要内容,西部大开发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是要更好地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

15、,不能破坏和滥用资源,而是要合理地开发利用丰富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地改善.在环境保护方面,重点是加强大气污染和城市污水、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力度.因此,加强城市环境治理,对建筑垃圾进行“四化”处理,将建筑垃圾变为新型节能建材等,尽力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已势在必行. 第三章场 址 选 择3.1选址原则3.1.1建筑垃圾消纳场选址.建筑垃圾消纳场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1) 符合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及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等专业规划要求;(2) 与恩施市地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3) 库容应保证填埋场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4) 交通方便,运距合理;(5) 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均较低;(6) 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地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及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 建筑垃圾消纳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1) 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2) 洪泛区和泻洪道;(3) 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地地区;(4) 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m以内地地区;(5) 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民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