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片断看新课程理念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223211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教学片断看新课程理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教学片断看新课程理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教学片断看新课程理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教学片断看新课程理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教学片断看新课程理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教学片断看新课程理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教学片断看新课程理念选自: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施.P88P95一、“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片断师:同学们,有谁会唱凤阳花鼓这首歌?生:(有一位学生走上讲台演唱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有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师:你们知道朱皇帝是谁吗?(学生纷纷回答)生:朱皇帝就是朱元璋。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师:对。关于朱元璋的事我们还看过电视剧乞丐皇帝等,有谁能介绍一下他?生:他小时候家境非常贫寒,曾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当了和尚。后来他投奔了元末农民起义军,因为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

2、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明朝。师: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生:(纷纷回答)有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师: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又是怎样巩固明朝统治,加强君权的?(由此导入新课)师:“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这一内容老师不讲,你们能自学吗?生:能。师:请同学们看书,讨论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学生看书,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然后纷纷举手,欲说出自己的看法。)生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生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生3:实行八股取士制度。师:好,你们归纳得比较全面。再进一步对每一项措施进行分析、讨论,说出每一项措施的具体表现,然后指出每一项措施的作用。生:改革行政机构首先表现

3、在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把权力分归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掌管,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师:丞相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生:秦朝。师:这样,自秦汉以来的丞相制度从此废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现象就不存在了,皇帝的权力得到空前加强。生:改革行政机构还有一个表现就是:在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管地方民政、财政和军政。师:这三司各行其职,互不统辖,都直接归中央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生:朱元璋还设立了特务机构锦衣卫。师:朱元璋利用特务机构监视官吏是很有名的,谁能说一说。(二位学生站起来表演)生1:(朱元璋)听说爱卿家昨天晚上请客了?生2:(大学士宋濂)我请了几位好朋友,请厨师烧了几个好菜。生

4、1:(朱元璋)卿家没有欺骗我。(又二位学生站起来表演)生3:(钱宰摇头晃脑地)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生4:(朱元璋见钱宰)你昨日的诗作得好。但是我何尝“嫌”你,为什么不用“忧”字呢?(钱吓得连忙磕头请罪)生5:我看出朱元璋的特务机构太厉害了。生6:大臣们每时每刻都受到监视,太没安全感了。生7:朱元璋就是利用特务机构来进行统治的。师:朱元璋利用特务机构,了解官吏的一举一动,随时向他报告,以便掌握官吏的活动,惩治他认为对他不忠的官员,从而加强皇权。点评:上面课例体现了教师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谈出了独特的见解,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个

5、性得到了张扬,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录像片范进中举片断。生:(观看录像)师:范进中举后发疯反映了一个什么社会现象呢?生1:科举考试害死人。生2:明朝的科举考试制度残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师:明朝时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能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取士”。下面分组讨论评价一下明朝的科举制度,要求每个同学在小组内都要发言。(学生经过讨论合作学习后,各抒己见。)生1: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好方法。生2:不对。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师:二位同学说的都很有道

6、理,大家看一看谁说得对。提示一下,从科举制度的作用上考虑。生1: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这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生2:但是,由于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八股文文体束缚了对考试内容的发挥。生3:命题内容的狭窄,也有束缚思想的作用。生4:文人只知道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以考试做官为自己学习的终极目的,不讲实际学问。生5:八股取士也使明朝得到一些有用的人才,加强了皇权。 师:大家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很好。点评:上面课例中教师提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合作学习的空间,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启

7、发,思想相互碰撞,并产生了创新的火花。二、教学片段蕴含的课程理念新课程改革把改变学习方式作为核心任务和显著特征,这是因为改变学习方式的根本意义,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人的个性发展价值的需求,也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1.自主的根本目的是张扬个性,个性是创新的前提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工业社会的特点是标准化,而信息社会的特点是多样化和个性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的。当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奴力程度,学生对为什么学、能否学、学什么、怎么学,有自己的意识和反应。这时,表现为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8、的时候,创新潜能才能开发出来。在课例中,学习“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前,教师问学生:“老师不讲,你们能自学吗?”,学生非常自信地说了“能”。既然立下了军令状,学生的学习异常的主动,当然学习效果也特别理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学一步步得出结论。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自主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参与,亲自扮演角色,亲身体验,对这段历史及历史人物有了感性的认识,并逐渐上升为理性的认识。我们从中看到了自主的表现是个性张扬,个性张扬又为创新创造了契机。这里,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学生的学习是独立的,因此学生的个性表现得非常突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9、。2.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独立自主的,因此,面对同样的问题,学生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产生各种不同的结果,有些甚至是出乎意料的。教师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交流讨论的机会,能满足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同时,通过生生互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课例中,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如何评价明朝的科举制度?”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看法,学生谈出了五种看法(见教学片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主动探究,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在深入思考和探究过程中,通过生生合作交流,思维碰撞,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批判性的品质。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