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涵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222565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浇涵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现浇涵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现浇涵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现浇涵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现浇涵作业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浇涵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浇涵作业指导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铁十四局额哈铁路I标钢筋混凝土框架涵洞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 审核:接底:1、 工程概况新建额济纳至哈密铁路川地托至梧桐水段线路全长419.383km,额哈铁路I标线下工程170km,涵洞共计351座,其中现浇框架涵37座。2、 编制目的及依据提高额哈铁路I标施工涵洞施工标准,明确涵洞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从而达到指导、规范涵洞施工的目的。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指导性施工组

2、织设计(临策铁路有限责任公司);额哈铁路额哈铁路I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3、适用范围适用于额哈铁路工程I标的现浇框架涵洞施工。4、施工工艺流程涵洞施工工艺流程框图见图4.1-1:不合格地基处理基坑开挖基坑修整基坑检查基础浇筑底板浇筑涵身浇筑翼墙与帽石出入口浆砌石防水层施工基坑防护排水立模钢筋制作与安装立模与钢筋制作与安装测量放线混凝土拌制混凝土运输砼配合比设计图4.1-1 现浇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图4.1施工准备技术准备(1)熟悉设计文件,向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操作、安全、环保交底,满足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确保施工过程的工程质量和人身安全。(2)熟悉施工

3、现场环境,排查清施工区域内的地下管线(管道、电缆)、地下构筑物、危险建筑等的分布情况。本工程危险源包括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中毒、火灾、职业病等。4.1.2机具准备(1)混凝土机具:插入式振捣器、料斗、溜槽等。(2)机械:吊车、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3)支护模板设备:钢管、扣件、双面胶带、钢卷尺等。 (4)安全设备:安全帽、防护网等。 (5)其他机具:铁锹、十字镐、钢丝绳、发电机组等。4.1.3作业条件准备 (1)施工前场地完成三通一平。 (2)安全防护设施、标志牌全部就位。 (3)人员配备及技能培训。人员配备:工区长一名,技术员一名,专职安全员一名。技能培训方式:采

4、用会议、授课、观看影像资料及考察观摩的形式。培训内容:施工工艺工法、技术要求、安全文明环保施工要求。4.2施工方法及施工要点4.2.1清理施工现场,修筑施工便道 施工前对现场进行清理平整,修筑必要的施工便道、排水系统及安装施工用电供应设备。4.2.2测量放样 采用全站仪,用坐标法,对涵洞进行总体定位,根据原地面高程与涵通基础设计高程确定基坑开挖深度及开挖边线,并洒出白灰线标识。4.2.3 基础开挖及基础处理(1)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基坑。开挖宽度比设计宽度宽出50100cm。机械开挖到距设计深度10cm左右时,改由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避免超挖后回填及扰动原状土影响承载力检测。清除坑底的浮土,整平

5、。(2)用动力触探仪进行基坑底的地基承载力检测,地基承载力不小于设计要求。若不满足要求,则应根据情况进行换填、夯实或固结处理,并向驻地监理报施工方案,处理范围应宽出基础底50cm。(3)基础底处理完毕后,由测量队恢复基础控制点,测量基底标高,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4)基坑开挖出的土应码放在路基一侧堆成土坝,防止行人、车辆落入坑中。并设立明确的标识牌,做好围挡。4.2.4 垫层施工 地基验收合格后,按设计要求,中间涵节无基础,做15cm厚C40混凝土垫层。4.2.5 绑扎涵身钢筋(1)按照设计图纸放出涵身钢筋位置并绑扎。(2)钢筋绑扎时,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每点都必须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以相

6、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绑扎时如果采用一面顺扣时应交错变换方向,也可采用十字花扣。绑扎时必须保证钢筋不移位,网片不歪斜变形。(3)绑扎成型后,要根据保护层的厚度,在安装侧模前绑扎砼保护层垫块,成梅花形布置,间距1米。支模板并浇筑底板、涵身砼(1) 在基础砼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涵身混凝土的浇筑分两阶段施工:先浇筑涵身底板(浇筑至涵身下倒角顶面处),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再施工边墙及顶板。(2) 组合钢模板安装前应根据涵身高度、宽度和涵底铺砌层的标高进行模板组合设计,设计中应注意新模板在外露面上,旧模板在内的原则,模板应按一个顺序拼接,以使砼模板缝少、

7、且匀称好看为原则,模板后面的加劲、背衬应底密上疏,分段拼接固定,重量合适,固定牢靠,便于运输、起吊、拆卸、安装。组合钢模板采用人工配合吊车进行安装,安装前应将模板清理干净,按模板组合设计图进行试拼、调整,然后涂刷脱模剂。(3)两侧模板采用对拉螺栓孔连接,模板内应根据对拉螺栓的位置,设方木作为内支撑,浇筑砼时边打边拔。(4)涵身模板上口尽量在同一水平面上或在模板上弹出混凝土浇筑线,严防墙(台)顶部标高不一。(5)模板安装完成后,浇筑砼,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合,罐车运至现场,吊车吊装通过串筒入模浇筑。混凝土浇筑要点:(1)控制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如超过2m

8、,应采用减速装置如溜槽或串筒浇筑,在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得超过1m。(2)分层浇筑:分全面分层和斜面分层两种方式,应根据结构物高度和宽度,合理确定浇注方式。一般高度60cm的结构按斜面分层,60cm的按全面分层方式浇筑。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每层斜面界面交叉处应插不同颜色彩旗区分振捣段落,每层振捣班组应协调施工,不得漏振。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表1的规定。表1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捣实方法浇筑层厚度(mm)用插入式振动器300用附着式振动器300用表面振动无筋或配筋稀疏时250配筋较密时150人工捣实无筋或配筋稀疏时200配筋较密时150注:表

9、列规定可根据结构物和振动器型号等情况适当调整。分层浇注示意图: (3)浇筑混凝振捣应符合下列规定: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应快插慢拔,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型号的89倍,30棒R=240270mm、50棒R=400450mm);与侧模应保持100mm的距离;浇注上层混凝土时应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100mm;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振动棒的插点要均匀排列,移动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振捣棒插入深度与作业半径:振捣棒的插点与移动: (4)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

10、间视采用水泥品种一般不超过表2的规定。当超过规定允许时间时应预留工作缝,工作缝应按规定要求处理。表2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允许时间(min) 混凝土强度等级气温不高于25气温高于2530210(3.5h)180(3h)30180(3h)150(2.5h)注:当混凝土中掺有促凝或缓凝剂时,其允许时间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 (5)预留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和弯矩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理:凿除处理:a用钢丝刷刷毛或水冲洗凿毛时,须达到0.5MPa见表3-1;b用人工凿除时,须达到2.5MPa见表3-2;c用风动机凿毛时,须达到10MPa(48

11、个小时左右)。表3-1 混凝土强度达到0.5Mpa所需时间(h)序号混凝土强度(Mpa)日平均气温()515162021301301074215201185表3-2 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所需时间(d)水泥品种及强度等级外界平均气温()5101515硅酸盐水泥及强度等级大于等于32.5的普通水泥2.52.01.51.0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及强度等级小于32.5的普通水泥4.03.02.01.5(6)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表面,应先用空压机吹再用水冲洗干净在浇筑混凝土前,对垂直施工缝宜刷一层同型号水泥拌制的净浆,对水平缝应铺一层厚为1020mm的1:2的同型号水泥拌制的水泥砂浆。(7

12、)重要部位及有防震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稀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在施工缝处补插锚固钢筋;有抗渗要求的施工缝应按设计要求施工,设计无要求时宜做成凹形、凸形或设置止水带。(8)施工缝为斜面时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9)施工缝处理后,须待处理层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需要达到的强度,一般最低为1.2MPa,当结构物为钢筋混凝土时,不宜低于2.5MPa。混凝土达到上述抗压强度的时间宜通过试验确定,如无试验资料,可参见表3-1、表3-2。(10)在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如用海绵、干布吸水)将水排除。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

13、原因,减少泌水。(11)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应及时进行收面抹平,待定浆后压光或拉毛。当裸露面面积较大或气候不良时,应加盖防护,但在开始养生前,覆盖物不得接触混凝土面。(12)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13)浇筑混凝土时,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14)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应及时进行收面抹平,待定浆后压光或拉毛。当裸露面面积较大或气候不良时,应加盖防护,但在开始养生前,覆盖物不得接触混凝土面。(15)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

14、时,应及时处理。(16)浇筑混凝土时,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防水层、保护层施工 涵身涵节沉降缝处设止水带,出入口涵节与八字墙不设。止水带的设置方式有中埋式和背贴式两种:(1) 中埋式:即止水带在涵节端部沿框架板厚中心线呈环形布置。当涵身顶底板、边墙的厚度均大于30cm时采用中埋式,若止水带与涵节钢筋有干扰时,可刺穿止水带,但不得截断涵节内钢筋。(2) 背贴式:即止水带敷设于涵身外侧,当涵身顶板与边墙的厚度小于等于30cm时采用背贴式。其中底板下的止水带可在浇筑涵身混凝土之前将止水带铺设固定于涵身沉降缝处的垫层(或出入口涵节的基础)上,然后浇筑混凝即可。(3)防水卷材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中的相关规定。沉降缝施工 沉降缝的施工,要做到使缝两边的构造物能自由沉降,又能严密防止水分渗漏,故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 (1)沉降缝施工步骤为:首先,将浇筑的混凝土的基础沉降缝进行表面清理,其次,在相邻两块垫层之间安装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垫层的沉降缝设置位置、间隔尺寸、沉降缝尺寸要按照图纸要求施作。最后,浇筑垫层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沉降缝的填充物的施工质量。 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施工涵洞防水层时,同时施工沉降缝防水层,沉降缝防水层采用50cm宽的改性沥青弹性防水卷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