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概论复习笔记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221711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概论复习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医药概论复习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医药概论复习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医药概论复习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医药概论复习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概论复习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概论复习笔记(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绪论1中医药学概论:是介绍中医药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的一门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与基本诊断方法,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与常用中药以及方剂学基础理论与常用代表方剂。2中医学:是以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题,研究人类生命活动的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与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与保健的综合性学科。 3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础理论和各味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 4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 5中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没有经过加工的原生药材,主要包括植物药、矿物药、动物药,具有天

2、然药物属性。 6中药饮片:是指中药材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7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8方剂学:是研究与阐明方剂基本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等相关知识的学科。 9辩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中医药学史概要1: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标志着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基本形成。2:难经,是另一部中药医学典籍。3:伤寒杂病论,张仲景。为临床医学及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4:脉经,王叔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

3、专著。5:诸病源候论,巢元方。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6:千金要方,孙思邈。7:药典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朱杲、朱丹溪。8:本草纲目李时珍。9:医林改错王清任。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和【辨证论治】。 第二章 阴阳五行 1阴阳学说:是研究自然界事物的运动规律,并用以解释宇宙间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之中古代哲学理论。授课:XXX 2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的概念、特性、生克规律,并用于阐述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3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交感;阴阳对立

4、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阴阳相互转化。 2五行的生克乘侮:五行的相生、相克;五行的相乘、相悔。 3五行的特性:木的特性:具有能屈能伸、向上向外伸长舒展的特性 火的特性: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的特性土的特性:具有播种和收获的特性金的特性:具有坚劲、清肃、收杀的特性水的特性:滋润万物、向下流行的特性 第三章气血津液1气: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二是指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2津液:是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津液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1气的运行可归纳为升、降、出、入4种基本形式2气的生理功能:推动功能 温煦功能

5、防御功能固摄功能 气化功能。3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4血的生成:5血的运行:血在脉中循环运行,心、肺、肝、脾、脉构成了血的循环系统。6血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血是神的主要物质基础7津液的生成与输布排泄与那些脏腑有关? 生成:主要是通过胃对饮食水谷“受纳腐熟”,小肠“分清别浊”,然后“上输与脾”,清者经脾运化,成为津液,再散津于肺而不散全身 输布:主要是通过脾的运化,飞的通调水道和肾的蒸腾气化而实现的,还与肝的疏泄,三焦的决渎、水道通利有关。 排泄:主要是通过肺将宣发至体表的津液化为汗液而排出,通过肺在呼气时带走部分水液,通过肾将下输膀胱的水液蒸腾气话后形成尿液而排出,通过大

6、肠排出粪便时,带走一些残余的水分。8气与血的关系可以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概括。气为血之帅包括: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包括:血能养气、血能载气。授课:XXX 第四章脏腑经络1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根据生理功能特点的不同,分为五脏(心肺脾肝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2脏腑学说:是研究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与形体、官窍、精、气、血、津液之间相互联系的学说。3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是构成人体的中药组成部分。4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五脏:心、肺、脾

7、、肝、肾心: 生理功能:1:主血脉 2:主神志 与体窍志液的关系:1在体合脉2在窍为舌3在智为喜4在液为汗5其华在面6与小肠相表里肺: 生理功能:1:主呼吸 2: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3:朝百脉,主治节 与体窍志液的关系:1在体合皮2在窍为鼻3在志为忧4在液为涕5其华在毛6与大肠相表里脾:生理功能:1:主运化 2:主升清 3:主统血 与体窍志液的关系:1在体合肉2在窍为口3在志为思4在液为涎5其华在唇6与胃相表里肝: 生理功能:1:主疏泄 2:主藏血 与体窍志液的关系:1在体合筋2在窍为目3在志为怒4在液为泪5其华在爪6与胆相表里授课:XXX肾:生理功能:1:主藏精 2:主水3:主纳气 与体窍

8、志液的关系:1在体合骨2在窍为耳和二阴3在志为恐4在液为唾5其华在发6与膀胱相表里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胆:1贮存和排泄胆汁 2主决断胃:1受纳、腐熟水谷2主通降小肠:1受盛化物2泌别清浊 第五章病因 1: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2: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感反应。 3:痰饮:痰和饮都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较清稀的称为饮。二者并称痰饮 4:瘀血:之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1: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外感性、

9、季节性、区域性、相兼性、转化性2: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性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2风性主动,善行而数变3风为百病之长,易兼诸邪 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滞3寒性收引 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署为阳邪,其性炎热2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3暑易夹湿 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湿为阴邪,易阻遏阳气2湿性重浊3湿性黏滞,易阻气机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授课:XXX2燥易伤肺 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2火性燔灼,易伤津耗气3火性急迫,易生风动血4火毒结聚,易致肿疡3:疫疠的致病特点:1发病急骤,病情危笃2传染性

10、强,病状相似3一气一病3:七情的致病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 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 忧则气郁 3影响病情变化4:饮食劳逸: 饮食失宜:1饥饱失常 2 饮食不洁3 饮食偏嗜 劳逸失度:1过劳(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2过逸5:痰饮的致病特点:1阻滞气机运行2影响水液代谢3易于蒙蔽心神4治病范围广6:瘀血的致病特点:1易于阻滞气机2影响血脉运行3影响新血生成4部位固定,病症繁多 第六章 发病与病机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1正胜邪退 2邪盛正衰 3正虚邪恋 4邪去正虚阴阳偏盛:1阳偏盛 2阴偏盛 阴阳偏衰:1阳偏衰 2阴偏衰阴阳互损:1阴损及阳2阳

11、损及阴阴阳格拒:1阳盛格阴2阴盛格阳阴阳亡失:1亡阳2亡阴 第七章诊法四诊:望、闻、问、切1望神:神气旺衰 神志异常2望面色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赤色:主热证;黄色:主虚证、湿证;授课:XXX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黑色:主肾虚证、寒证、痛证、水饮证、瘀血证。3望舌淡白舌主虚证、寒证;红、绛舌主热证;深红为绛,舌色愈红说明热势愈甚;紫舌主热证、寒证青紫舌主寒证、瘀血证。舌尖分属心肺;舌中分属脾胃;舌根分属肾;舌的两边分属肝胆4望舌苔: 白苔:主表证、寒症 黄苔:主里证、热证 灰黑苔:既可主寒症又可主热症5切诊: 三部九侯:寸口脉有寸、关、尺三部,每部可分浮、中、沉三候,三三为九。

12、 正常脉象:又称平脉、常脉。平脉表现为: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一息四至,从容和缓,柔和有力,尺脉沉取有力,节律一致,并随生理活动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而发生相应变化。P70第八章 辩证1:八纲辨证,是运用表里、虚实、寒热、阴阳八个纲领辨别疾病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的辩证方法 2:脏腑辨证:是以藏象理论指导下,对四诊搜集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以判断脏腑病变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等情况的一种辨证方法第九章预防与治疗措施:1:未病先防:调摄精神 锻炼身体 注意起居 药物预防2:既病防变:早期诊断 遏制传变治:(运用原则)1正治与反治:正治是逆疾病的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方法,又称“逆治” 反治是指顺从疾病

13、的症候表面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从治”2治本与治标:急则治标 缓则治本 标本同治3三因制宜: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中篇 中药学基本知识 第十章中药学基础理论1:四气: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是反映药物影响人体寒热病理变化以及阴阳盛衰的作用性质,是中药的重要性能之一授课:XXX2: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3: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一部位的选择性作用,是用以表示药物作用部位、作用范围的一种性能,有“定位”4:升降沉浮:是表示药物作用趋向性的一种性能,药物的作用趋向是与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对而言,也是通过药物对病症的治疗效应加以认识和概括的5: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是反映药物安全程度的一种性能6:道地药材:是指历史悠久,品种优良,栽培加工合理,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且质量优于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