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育学补修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7220882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教育学补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心理学教育学补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心理学教育学补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心理学教育学补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心理学教育学补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教育学补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教育学补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 中 教 师 资 格 考 试教 育 心 理 学 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各章 知识 要点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与教是个系统工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个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u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A. 学生 群体差异 个体差异 B. 教师 C. 教学内容 D. 教学媒体 E. 教学环境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

2、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u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诞生。u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u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u 1.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u 2.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u 3.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u 4.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u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u 我国心理学家

3、将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乳儿期(01岁);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36、7岁); 童年期(6、7岁11、12岁); 少年期(11、12岁14、15岁); 青年期(14、15岁25岁); 成年期(2565岁); 老年期(65岁以后)。u 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格赛尔双生子实验)u 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敏感期) 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青少年心

4、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少年期(转折期) (二)青年初期第二节 中学生认知的发展与教育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领会: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简单应用:u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u 人格: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简单应用:u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u 影响人格发展

5、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识记:u 认知方式: 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独特而稳定的风格。u 认识方式差异: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冲动型与沉思型 辐合型与发散型u 斯坦福比纳量表(世界最早的智力量表),它的智商计算公式是: IQ=MA/CA *100u 性格: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嵌图形测验 领会:u 智力的差异 A. 智力的个体差异 个体间和个体内 B. 智力群体的差异 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

6、论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识记:u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u 学生的学习内容: 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 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u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领会:u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u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第二节 学习的联结理论识记:u 联结学习理论:一切学习都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

7、联结的过程。 u 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 正强化:给予一个好刺激 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 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 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 正强化在学校行为中的正用正强化在上课行为中的误用削弱在课堂行为中的正用削弱在学校行为中的误用 惩罚在学校行为中的误用 黄老师进入教室时,发现他的写字台上有一堆桔子皮。他满脸通红,向孩子们咆哮:“谁把果子皮摆在我的台子上?”结果没有人回答。 我再问一遍,谁干的? 一片沉寂。于是老师高声说:做这事的人,不但是猪,还是个懦夫。我要再给你个机会,谁干的? 老师的眼睛扫描全班,寻找这一头懦弱的猪,无人敢承认。于是老师罚全班同学各打手心两下。 负强化的正用 某班的

8、劳动班委小强因不以身作则关心班级的劳动卫生工作,被班主任撤了班委的职,后来他因此觉得羞愧,劳动态度变得很积极,班主任为了使他的良好行为延续下去,取消了对他的惩罚,重新让他当了劳动班委,后来他的工作表现一直很好。 领会: 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 程序教学所遵循的主要原则(1)教材分为小步子(2)学生对所学内容反应积极(3)反应后有即刻反馈(4)教学允许学生自定步调(5)尽量低的错误率简单应用: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u 学习的实质:人和动物的学习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形成的。u 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率、练习

9、率、准备率。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识记:u 认知学习理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顿悟和理解,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者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u 奥苏贝尔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u 意义学习: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u 接受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简单应用:u 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u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1)学习观 A.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B.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A.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B.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0、: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u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知识观(2)学习观(3)学生观u 综合应用:意义学习的条件u 客观条件: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u 主观条件:(1)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2)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第四章 学习的动机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概述识记:u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u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u 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领会: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

11、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识记: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领会: 强化理论:人的某种学习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关系,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领会:学习动机的培养: 利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综合应用:u 学习动机的激发: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1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第一节 学习迁移的概述 识记: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它活动的影响。领会:u 迁移的种类(1)正迁移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4)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u 迁移的作用(1)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领会:u 形式训练说u 共同要素说u 经验内化说u 现代迁移理论的观点第三节 迁移与教学简单应用:u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心向与定势u 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识记: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陈述性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