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7至3月15日教学设计和反思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7218194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2月27至3月15日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年2月27至3月15日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年2月27至3月15日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年2月27至3月15日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年2月27至3月15日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2月27至3月15日教学设计和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2月27至3月15日教学设计和反思(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寓言两则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二、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三、教学时间3课时四、教学过程亡羊补牢 第一课时21202/28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课时

2、教学准备:投影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

3、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自由读1-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同桌互议。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

4、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指名读,评议。(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让我们来看看他不

5、听劝告的结果。(1)指名读第节,评议。(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齐读第4节。 ()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8、讨论交流: ()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6、(要是就如果就) ()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7、)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背诵这则寓言。 3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

8、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想法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又少 再没丢第二课时202/9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

9、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第三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三、拓展活动 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个参加班级寓言故事大赛,评出故事大王奖三名四、完成同步练习 惊弓之鸟012/03/0【教学目的】、会认5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

10、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工具】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1、出示pp: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11、、导入: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认读生字词: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 gng,不要读成 n。弦,读 xin,不要读成xun,笔画是画。“愈”读“y”,不要读成“yu”;“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2、?、全班交流。、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语、第九自然段、课堂作业本相关练习第二课时一、朗读感悟,解决难点1、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4)指名读4自然段: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 画出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指导朗读:更

13、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齐读自然段.2、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齐读5、6段。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句子对比: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指导朗读: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默读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

14、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同桌交流。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语言训练: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因为_,所以_.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二、总结课文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