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218181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泊船瓜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泊船瓜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泊船瓜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泊船瓜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泊船瓜洲教学反思课堂教学之后,有幸第一次聆听专家剖析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又有些诚惶诚恐。下面,本人结合教研专家与同行们的真诚讲评,做个简单的课后反思。1、教材把握不准讲评过程中,上海方略教育集团教育专家张校长直言不讳地指出本人对分析教材、把握教材力度不够,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的多音字教学,五年级没有必要花那么大的时间、精力去组织多音字的教学活动,因为这是中年级的教学范围,只能点到为止。课后,我翻开了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师教学用书,认真地研读了有关识字、写字教学的内容。对五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教师教学用书这样论述:“学生通过前四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学生认字

2、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或在小组里合作完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高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要更加放手,要有别于中年级。”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对于古诗中出现的多音字教学,又是写又是读的,老师没有大胆放手、放权让学生自学,生怕放手学生学不会。张校长一语中的:“你永远不相信你的孩子。”真的令我汗颜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放心、不放手,生产了多少低效的“产品”,阻碍了多少能力的开发与培养,既耗时又无功。“你永远不相信你的孩子”还表现在“导读”的教学方面。张校长说:“语文课堂教学不是把简单化的知识复杂化,而是把复杂化的知识简单化。”他说到“导读”部

3、分的教学时强调,老师没有必要花那么多时间、精力去引导学生抓重点词来理解本组专题,因为它的内容简单、明了,学生阅读后能够一目了然。老师可以直接概括出来,让学生知道本组专题就是“思念家乡”即可。这样,老师就能把课文中复杂化的知识简单化了,学生也会易于接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的小语课堂教学常常就是人为地制造麻烦,老师总是觉得这个要讲清楚,那个也要说明白,往往会把简单化的知识点讲得天花乱坠,弄得体无完肤。这都是老师对学生理解能力的不信任,永远不相信你的孩子能够自我学习,自我理解,对“应知应会”的知识不敢于放手而造成的教学短板。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我们的小语老师要相信孩子,多多放手,解放自己

4、,还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片宁静与思考。2、关注孩子不够课堂教学之后,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嘴里念叨要多关注学生,为什么到了课堂上又适得其反,无法实现呢。张校长说我只关注了那么几位学生,而且是优秀生,没有关注到特别需要关注的学困生。我也知道,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于学困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还是靠学困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回顾自己评价别人的语文课堂教学时,也常常得出“关注学生不够”的结论,可是,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也会出现“关注学生不够”的问题。这是咋了?因为我们总是看不到自己的教学短板,总是觉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呀,积极举手发言的又总是优秀生,老师真的很不愿意浪费那么多时间去引导讲得不好、

5、甚至不会讲的学生。这就是老师的一种观念与心态。思想决定行动。我们真的有必要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了,不能惜时如金而放弃学困生的关注,不能关爱优秀生而抛弃需要关爱的学困生。我们可以树立一种信念:学困生,老师的奖学金就靠你了。3、学生读书太少每一位语文老师都知道,小语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多读,读贯始终,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但是,还是我们的不放心,不放心学生自己能够学好,不放心学生能够理解透彻,不放心老师所教的学生都能铭记于心了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不放心,以至于该读读的时候不读了,要学生说说理解,谈谈体会,甚至于表演表演等等,下了不少无用功,做了不少瞎腾事,折腾自己,也在折腾学生而浑然不知也。羞愧啊!

6、于永正老师说,只要我们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只要抓住“读写”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能把语文教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4、语用训练不够教师教学用书强调:“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还建议“教师教学时,应整体关照本组的编排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指导学生理解了诗句意思,没有组织语言学习,没有抓住“京口”“瓜洲”“钟山”这三个地名词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心里的真正想法。课堂上,老师也没有结合课文后的“资料袋”引导学生了解“绿”字的故事,没有组织学生细细揣摩“绿”字的奥妙,体会不出作者的“思乡的愁绪像春天的草一样,很快地滋生、蔓延起来,当春风吹绿江南岸的时候,诗人的心里也充满了乡愁”的思乡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