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7218168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习要求1.领悟作品悲凉苍劲的特点,体会词人的爱国情怀。2.理解这首词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的写作特点。3.理解这首词用典的艺术特色,品味词中富于表现力的词句。学习重难点了解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以与用典的意思。学时安排2学时学习方法诵读法、质疑法、归纳法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主要任务:了解词牌、作者、背景,熟悉典故,诵读并背诵全词。一、课前学习1.注音舞榭()歌台 巷()陌() 廉()颇() 封狼居胥() 佛()狸()祠下2.古今异义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古义:_;今义:指。3.活用“赢得仓皇北顾”中“北”是方位名词用作,解释为。“尚能饭否”中“饭”是名词用作_,解释

2、为。4.填空本词作者,字,别号,(时期)著名爱国主义词人。其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与(北宋)齐名,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作品集: 。二、课堂探究1解读文题,课文题目提供了哪些信息?2问题探究(1)反复朗读课本,给本词划分节奏,找出韵脚,体会情感。(2)通过反复诵读,你觉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找出文中引用的各种典故词中句子涉与人物典故运用典故的好处是什么?像词人在该词中如此频繁地用词,到底好不好?3巩固练习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置语序的一项是(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仲谋处。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路。下列典故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狼居胥(仲谋) B.人道寄奴曾住(裕)C.佛狸祠下(拓跋焘) D.元嘉草草(义隆)名句填空。元嘉草草,。四十三年,。凭谁问,。第二课时主要任务:了解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以与用典的意思,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体会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一、课前学习1.背诵全词(默写)2. 本篇中刻画自然景物和摹写历史场景的句子十分形象、传神。请找出这样的句子反复诵读。3.典故是古代诗文中较为常见的

4、一种艺术手法。引用以往典籍中的原话或据原话稍作修改的,叫做语典;引用某种史实而高度概括的,叫做事典。请从本篇中任意选择一个典故,说说它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二、课堂探究1典故一: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权有何作为? “舞榭歌台”指什么? “英雄无觅仲谋处”是什么句式? 这表现词人什么情感与立场?2典故二:裕。“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裕有何表现?(试比较裕与南宋皇上的不同表现)作者对裕的感情如何,表现作者怎样的观点?3.典故三:义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义隆是个怎样的人?作者对义隆北伐持何态度?这

5、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4.典故四:佛狸祠“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烽火扬路”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二者对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5.典故五:廉颇“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的处境如何?作者的处境与廉颇完全一样吗?“凭谁问?”的“凭”如何理解?这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6.词中,作者在运用典故时,既表现了权、裕的百战建国、开疆辟土,又写到了义隆失败的仓皇,百姓安居若素的现状,这是不是犹豫不决、进退不定?你是怎么认识的?教师指导学生用“既_又_”的句式概括词人矛盾的情感。 明确:既,又; 既,又;

6、既,又。7小结:作者引用典故的目的何在?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写作上的另一个特点是运用对比。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如: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用与相比,这是以历史上的英主与庸才之比,用以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用与相比,这是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得淡淡的了;用与相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3归纳总结三、课后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一样的一项是( )A.蹊跷 溪水 栖身之所 休戚与共B.夙愿 星宿 追本溯源 沧海一粟C.陌路 蓦然 厉兵秣

7、马 拐弯抹角D.参劾 涸澈荷枪实弹 一丘之貉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舞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羸得仓皇北顾C.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锋火扬路3.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巷:胡同,里弄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路 犹:尤其C.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饭:吃饭,动词D.人道寄奴曾住 寄奴:这里指义隆的小名4.下列词人与辛弃疾并称“二安”的是 ( )A.轼 B.柳永 C.清照 D.晏殊5.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8、。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6.下列诗句中,没有倒装的是(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仲谋处。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路。7.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眼前壮丽的江景,下阕书写对昔日英雄的怀念之情。B.词末作者自比廉颇,突出自己功绩显赫,壮心不已。C.词中运用裕的典故是为了借古讽今,讽刺侂胄贸然出兵必将误国。D.这首词的突出特色是运用对比的手法。如用权、裕的英雄壮举,对比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妥协。8.对永遇

9、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于作者1205年(京口)知府任上。1204年,执政的侂胄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抗战派辛弃疾任知府。濒临前线,乃军事重镇,辛积极备战,并劝谏不可草率用兵。不但不听,反而将辛调职,若换个角度理解,本词堪称一篇“谏书”。B.诗言志,词也言志。上阕赞颂权、裕,旨在表明词人自己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同时也表达了对侂胄的期望;下阕借对义隆草率北伐而招致失败的史实进行讥讽,警戒当权者:切勿急于求成,重蹈“元嘉草草”的覆辙。C.词的最后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了一个典故,作者怀念廉颇,吊古伤今,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那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D.这

10、首词用典较多,且全词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即借典故来表达词人对收复失地、完成救国大业的深谋远虑。词人“怀古”,不是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去评价史实,其用典原则是“古为今用”,即以艺术的眼光取材,调动历史人物为自己的抒怀服务。9.关于本词作者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北宋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B.其词与轼齐名,并称“辛”,“唐宋八大家”之一。C.字幼安,别号稼轩,山东人。10.“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批判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B.批判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南宋近期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C.以义隆的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类比南宋近

11、期浚北伐遭到大败,慨叹南宋遭到挫败。D.以义隆的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侂胄切勿草率出兵。11.下列对“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举行祭祀,不可一世,表明这是历史上的耻辱。B.写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寻欢作乐,气焰骄横,表明陷于异族统治之下的当地百姓处境凄惨。C.写宋朝百姓在佛狸祠下迎神致祭,慨叹人们竟忘却了历史上的耻辱。D.以“元嘉草草”造成的侵略者在侵占地区建宫设庙、迎神致祭的惨痛后果,警告侂胄切勿草率出兵。1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英雄无觅仲谋处”“人道寄奴曾住”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

12、的共同点是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从京口起步的。此处借权和裕两个历史英雄人物的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词人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B.写权和裕一略一详,是因为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出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侂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裕的歌颂不仅表达了他对裕英雄业绩的向往,还含有“如果碰到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C.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借鉴历史,说明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暗指侂胄急于北伐可能重蹈覆辙。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路”说的是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以北地区参

13、加抗金斗争,后来渡归。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四、拓展提高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辛豪放派”.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辛二词的异同点.析:一样点:不同点:五、资料索引1.永遇乐写作背景宋宁宗喜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64岁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侂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乱。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年)任他作知府,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积极作为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侂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辛弃疾施

14、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2.译文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回想当时啊,裕率兵北伐,武器竖利,配备精良,气势好象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南朝宋文帝(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一带遍地烽火。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敌占区里后皇帝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