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217654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昌市清澜智新小学 云曼芬【内容摘要】我们都知道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我们一线语文老师梦寐以求的事情,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呢?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组织教学,是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坚强后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在一些语文观摩课

2、和示范课中,语文老师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耗费了大量的精力精心准备了精美的课件,一上课就为学生放映生动可观的画面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整堂课的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自始至终围绕着多媒体课件,饶有兴趣地学着、演着、练着。每次看完这样的课,我都会思考:究竟学生是对多媒体课件中的动感画面感兴趣,还是对老师的讲解、教材的教学内容感兴趣呢?在这看似热热闹闹的教学背后学生又真正学到多少知识呢?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一定有效吗?我们都知道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我们一线语文老师梦寐以求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

3、题。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呢?或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判断一堂语文课有没有效率的标准应该是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面对教育资源有限的困境,如何凭借三尺讲台、一截粉笔、三寸巧舌来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呢?在这里谈谈本人为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探索。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

4、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首先我们必须对课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课堂好比一个大舞台,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好比演员,戏的质量好不好,既决定于导演的编导水平,也决定于演员的演技,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本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对话、交流和激发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兴趣和自尊,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工具,而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所以教师要完全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这里所说的自由空间并不是

5、对学生放任自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学生说什么都是对的,不是学生说什么都应给予肯定,学生说错了老师要及时引导纠正,老师在整堂课中应充分扮演好导演的角色,把握好“导”的尺度,既要为学生正确理解文本搭好桥铺好路,又不能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加在学生身上,只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我在教桃花心木时,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呢?有个学生很快就作出回答:“因为桃花心木长大了。”这跟我预设的答案不一样,但我没有否定他的说法,而是问他:“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这位学生理直气壮地说:“老师,你看教室外面那一棵棵高大的树,没有人浇水也不枯萎。”学生的认识来源于自己的生

6、活经验,但是学生看到的只是表面,并没有找到树长大了不会枯萎的本质原因。于是我这样引导他:“你想想,以后你长大了,如果你什么能力都没有,离开了父母,你能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吗?这树跟人是一样的,桃花心木要是没有独立生存的本领,离开了种树人,它还能存活吗?”学生听了以后,若有所思,我接着说:“请你联系上文的内容,应该很容易知道桃花心木必须要具备什么本领才不会枯萎”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再读课文,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还有一次在教灯光这一课时,我问了一个问题:“看到天安门前千万盏灯时,为什么我的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班里有几个尖子生踊跃发言,但没有一个说得好,我又继续引导学生换一种思路思考问题,时间

7、过了好久,也没有人愿意主动站起来回答,但我看得出来,有些学生想说但又不敢说,于是我故意煽动他们的情绪:“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你心里想好了,千万要把握好时机,再不说老师要说了,别后悔啊。”可学生仍然不举手,难道真的要自问自答了吗?正当我开口准备讲解时,突然坐在角落的一个女同学有点胆怯地举起手来,我心中一阵窃喜,赶紧说:“好样的,老师让给你先说。”这样的尊重给了她充足的信心,果然这个问题她回答得很好,我充分表扬了她。别以为小学生年龄小,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思维,在课堂中只要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好自己的主导作用,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给学生,就会收到更多的惊喜,就会大大

8、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面对学习充满兴趣,感受到自己对学习的需要,并能从中得到快乐,这种学习才是最有效的。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1、课前激趣。每次上新课之前,我总会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比如:(1)借助工具书扫除生字词的障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3)将预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记下来,待课堂上质疑。 (4)提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在这个预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积极思考,主动质疑问难,并努力解决问题,激

9、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让学生重视预习这个环节,我在上课之前总会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享受到在预习过程中收获的成就感。我偶尔要是忘记了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就会提醒我,这让我欣喜地觉得学生把预习课文当成是自己内在的一种需求了。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前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我教匆匆一课时,这样导入:“时间在我们的身边匆匆流逝,可你想知道时间是怎么溜走的吗?”教北京的春节时这样导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一起学习北京的春节,看看老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教各具特色的民居时这样导入:“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谈谈自己了解到

10、的不同地方的民居特色.”通过交流,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民居的世界了,让学生尽情领略各种民居的特色。好的课前导入可以创设各种情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因为课前的导入在于改善学生的心理准备,也明确了本节课的目的,也为学生学习新的内容提供了学习基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想学。这样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课中创趣。课堂的40分钟对学生是非常关键的,学生在课堂上只要自始至终以100%的精神听课,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但是小学生偏偏天性好动,注意力比较分散,很难定下心来,所以教师就要多花些心思使自己的课堂充满生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许传授的知识是枯燥无味的,但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却是美

11、妙多变的,在课堂中善于运用教学语言,就能把“枯燥无味”变成“美妙有趣”。幽默的语言是课堂的润滑剂,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我平时上课时,看到学生精神不振时,会说点笑话让他们捧腹大笑,这样他们的精神就调动起来了,看到学生听课走神时,我会说:“你去旅游该回来啦,那边风景独好吗?”,许多同学都会意地笑了,搞得那位学生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比严厉的批评好多了,既唤回学生的情绪,又不伤其自尊。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也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班里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只要我们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特长,让他们的特长在课堂中充分展现出

12、来,及时表扬激励,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我上课时,会把朗读课文的简单任务交给后进生,他要是读得较好我就这样夸他:“你的学习成绩虽然不突出,但是读书很流利,很正确,以后你要是带点感情来读,就更了不起了。”这样后进生就会觉得自己在课堂中也是被老师关注的,上课也不敢走神了,甚至每次朗读课文都很期待老师能叫他。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会交给中等生来回答,概括性比较强的问题,我会交给优秀生来处理,因为优秀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好,这样在课堂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表现的机会,只要学生表现得好,我会说“这问题对你来说真是小菜一碟”、“你说得太好了”、“你的语言太优美了”、“这样的问题,我

13、们班的小才女一时间都想不出答案,你竟然想出来了,太让人刮目相看了”、“你仿写的这个句子比老师刚才说的还要好”。教师的这种激励性的语言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学生上课时特别带劲,能增强课堂的学习效率。3、课后留趣。一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可以留给学生一些有趣味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去探索,为学生留点空白,留点想象的空间,这也能让课堂的生命得到延续。我教完穷人一课,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续写穷人以后的故事,下次带到课堂中来交流,这样就使学生把课堂中的学习热情又带到了课后。学完北京的春节一课,我让学生回去写自己过春节的情景,这样学生就把课堂中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学

14、现用,学生就会觉得趣味无穷。三、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组织教学,是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坚强后盾。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出发,了解了学生学习上的需要和心理上的需要,课就会如磁石紧紧吸引住学生。怎样才能了解到学生的需要点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总的来说,需要教师先钻研教材,研读文本,再站在学生的角度确定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1、教师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深入了解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那些知识基础?积累了怎样的情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学生的难点可能会在哪儿?哪些地方是学生最需要老师引导的?作为教师,在组织教学之前,都应该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深入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不会重复教学浪费教学时间,也不

15、会因为知识链的隔断而让学生不得要领。2.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紧紧地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兴奋的状态,使学生在“我乐学”的心理需要中主动获取知识。3、要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生成点果断地调整教学思路,积极配合学生的思维。教师不能一味要求学生配合老师,其实课堂中更需要教师学会配合学生,这样师生在课堂中的交流互动才能更加融洽。不管课前教师准备得多么充分,课堂中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教师应敏捷地捕捉并判断、重建学生在课堂上涌现出来的信息,及时调控,充分利用。因着学生的思路顺势引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顺势而学,那么整个课堂教学气氛会非常融洽,学生也会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就能够出现精彩不曾预约的有效生成,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参考文献: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郭成功教师必知的22条“军规”张广亮 好教师必学的5项教育新思维曾庆春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