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燃烧和灭火9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217452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1 燃烧和灭火9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题1 燃烧和灭火9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题1 燃烧和灭火9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题1 燃烧和灭火9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题1 燃烧和灭火9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1 燃烧和灭火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1 燃烧和灭火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 张沙沙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从燃烧的条件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意义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可巩固并深化对氧气化学性质、碳单质及碳的氧化物化学性质、水电解等知识的认知与理解。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在内容的安排上还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且本单元的内容是前后呼应,层层递进的。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氧气性质时,学生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二氧化碳的

2、性质和制法时,学生有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本单元从燃烧条件的实验入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再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然后介绍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课题】7.1燃烧和灭火【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 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3. 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

3、理。【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引言(提问):说到燃烧,大家能想到什么? 学生:火.教师:火对人类产生怎样的影响?(播放视频)燃烧带给我光明和温暖 燃烧可做饭 发射火箭 火灾现场 (小结)火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提供便利、带来灾难。既然燃烧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有关燃烧与灭火的问题.(板书)7.1燃烧和灭火2明确学习目标,导入新课。提问:是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够燃烧?学生:不是.教师:生活中常见的能燃烧的物质与不能燃烧的物质有哪些?学生:(1)能燃烧的如:纸、煤、木条等; (2)不能燃烧的如:水、石头、玻璃等.提问:燃烧需要哪些

4、条件呢?追问:只要是可燃物,就可以燃烧吗?(板书)一、燃烧的条件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演示实验一】PPT展示实验步骤如下:观看【实验一】,完成表格,并总结燃烧的条件:编号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燃烧条件)(一)用坩埚钳分别夹取玻璃片、木条在酒精灯上点燃。燃烧需要:1现象:玻璃片不能燃烧,木条燃烧。2上述实验中,为什么木条燃烧而玻璃片不燃烧?答:木条属于可燃物,而玻璃片不是可燃物;3通过这种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答:需要可燃物。(板书)可燃物;教师:接下来我们再看第二个小实验,大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演示实验二】PPT展示实验步骤如下:观看【实验二】,完成表格,并总结燃烧的条件:编号实验方案

5、实验现象结论(燃烧条件)(二)点燃两支蜡烛,然后用烧杯罩住其中一支。 燃烧需要:1现象:烧杯罩住的蜡烛逐渐熄灭,敞露在空气中的蜡烛继续燃烧。2上述实验中,为什么烧杯罩住的蜡烛熄灭了?答:氧气消耗完了;3通过这种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答:需要氧气。(板书)氧气(或空气);提问:是不是只要满足这两个条件物质就可以燃烧?学生:不是;【演示实验三】PPT展示实验步骤如下:观看【实验二】,完成表格,并总结燃烧的条件:编号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燃烧条件)(三)将碎纸片和一小块木炭分别放在铜片上,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火焰上分别加热。燃烧需要:提示:纸的着火点130-180;木炭的着火点320-370

6、. 1现象:碎纸片燃烧,木炭不燃烧。2上述实验中,为什么碎纸片燃烧而木炭没有燃烧?答:没有达到木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3通过这种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答:需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教师:对,物质燃烧还必须达到其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我们把这个最低温度又称为物质的着火点,因此,我们说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达到着点。(板书)达到着火点。提问:那这三个条件是要同时满足还是只需要满足其中一个呢?学生:同时满足;(小结)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教师:我们知道了燃烧的条件,那到底什么是燃烧呢?(小结)定义: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

7、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提问:那是不是所有的发光放热现象都属于燃烧呢?学生:不是;追问:能不能举个例子?学生:灯泡。(PPT展示图片)1如何灭火?(PPT展示灭火实例)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燃烧的条件,分析归纳灭火的原理:灭火事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煤气着火关闭阀门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纸箱着火用水浇灭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到灭火的原理或方法)灭火可通过以下方法:三者选其一即可灭火(板书)灭火原理(破坏燃烧条件)2观看实际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及其原理。(1)如何熄灭酒精灯? (2)酒精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3思考: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该如何

8、应对呢?(播放视频)火场逃生与自救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四、课堂检测1.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清除了可燃物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C.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D.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2.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按如下图的甲、乙两个装置进行对比实验,回答: (1)实验过程中,装置甲热水中的白磷和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都能够燃烧,而装置乙热水中的白磷未能燃烧,说明 。如果停止往装置甲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将会 。(2)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红磷

9、未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燃烧所需的 (也叫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 (填“低于”、“等于”或“高于”)白磷的着火点。五、作业布置练习册P94:考点2 、学以致用4、7【板书设计】 7.1燃烧和灭火一、 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 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温度达到着火点。二、 灭火方法和原理: 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降低温度到物质着火点以下; 破坏其一,燃烧熄灭隔绝氧气(或空气)。【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本课采用了“创设情境”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生活中的问题,且通过播放视频并结合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常识,并学会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中的【实验7-1】改为家庭小实验,实验比较成功且非常直观,这样将实验延伸至课外,课堂上给了学生更多思考和发言的机会,营造出宽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不足之处:应多注意规范用语,注意课堂环节衔接性。再教设计:将燃烧的定义放在前面引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