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中古诗词艺术手法复习(学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7210338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初中古诗词艺术手法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年初中古诗词艺术手法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年初中古诗词艺术手法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年初中古诗词艺术手法复习(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年初中古诗词艺术手法复习(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初中古诗词艺术手法复习(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初中古诗词艺术手法复习(学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初中古诗词艺术手法复习(学案)初中古诗词复习专题一一艺术手法(学案)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体会一下这几句诗词中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1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3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4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5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二、复习预习艺术手法是诗歌中用来提高表达效果的各种方法的总称,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常见的艺术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衬、对比等等。回忆几个我们熟知的

2、诗句,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描写出一幅雄浑开阔的景象,令人称道;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蝉噪”“鸟鸣”写动景,“林静”“山幽”写静景,以声衬静,更见其静。除了上述艺术手法,在诗歌中还有很多艺术手法是考试中常常涉及的考点。三、知识讲解知识点1修辞手法诗词当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1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它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2 .拟人:拟人属于比拟的一种,比拟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

3、)和把此物当作别物来写(拟物),关键是让物或人具有人或物的动作。它的作用是: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富有动感。3 .夸张: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夸张。其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此外还有:比拟(生动形象)、对比(鲜明突出)、借代(简练含蓄)、对偶(整齐含蓄)、通感(化抽象为具体)、反复(强调突出)、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强)、设问、反问(承启深化、强调)、互文(言简意赅)、起兴(渲染、引导)等考点/易错点初中阶段修辞手法中常常考察比喻

4、、拟人、夸张和对比。在分析诗、词句时要能够对修辞手法进行准确的分析,找准本体和喻体以及拟人的对象。知识点2表现手法初中常见的诗词表现手法包括:衬托(正衬、反衬(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乐衬哀)、对比、象征、渲染、烘托、用典、联想、想象、动静、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正侧面、用典、虚实结合考点/易错点这里要重点强调一下反衬,这是在考试中经常考察的考点,分析反衬要注意它与对比的区别。用甲、乙来代表两种事物,那么对比就是在一句话中,甲、乙都要进行描述,通过一个来强调另一个;而反衬则是只出现甲,或者只出现乙,但实际上则是在写另外的一个。反衬主要有以动衬静

5、、以声衬静、以乐衬哀这三种表现形式,在诗词中根据诗、词句还是比较容易判断的。知识点3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一共有五种,分别为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在诗词当中主要考察描写和抒情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抒情:直接抒情(直白):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隐晦):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借古讽今(怀古伤今)、托物言志(情)、用典抒情、叙事抒情(即事感怀)考点/易错点在初中阶段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古诗词鉴赏中经常涉及的考点。知识点4如何分析艺术手法弄清了艺术手法具体有哪些之后,我们就要着手解决如何分析艺术手法的问题。在拿到一首诗词的时候,通过题干判断属于鉴赏

6、艺术手法类的题型,那么就要明确诗词中哪句写景、哪句抒情,从这个大方面入手,再进行具体的分析。写景句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有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抒情句运用的艺术手法则为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借古讽今(怀古伤今)、托物言志(情)、用典抒情、叙事抒情(即事感怀)。此外,把握重点词语也是分析艺术手法的途径,比如动词常涉及的手法就有拟人、动静结合和细节描写。分析手法要注意对细节的把握,从各个角度进行突破。四、例题精析古诗词艺术手法鉴赏常考题型: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艺术特色/艺术手法/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有何

7、效果?/某句含义丰富,请说出这句的妙处。/赏析某句。/请从某角度(情与景/虚与实/动与静)赏析诗句/某句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妙处?并说说这句的作用。古诗词艺术手法鉴赏主要方法:1 .明确诗、词句是写景句还是抒情句2 .写景句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有描写,再具体分析3 .抒情句运用的艺术手法则为抒情,再具体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答题思路:1 .准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手法2 .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 .此手法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步骤来回答,同时还要结合题目的问法,做到扣题。【例题1】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题干】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

8、就其中的一种结合相关诗句做简要的分析。【例题2】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题干】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例题3】陶者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题干】简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五、课堂运用【基础】1、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简析这首唐诗的艺术手法。2、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有人认为“红叶青山”的描写展示了一幅色彩艳丽的画面,这似乎与送别的气氛不大协调。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试加鉴赏。【巩固】1、送魏十六还苏州皇

9、甫冉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注】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时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阴虫,指蟋蟀。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2、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拔高】1、江行【宋】严羽瞑色兼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梢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请从“景

10、”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2、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课程小结在涉及到诗词艺术手法类的赏析题时,往往是学生容易丢分的地方。要答好此类题型,必须要牢记诗词赏析的一些专用术语,然后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究竟是用了哪种手法。要注意点面结合,从细节处入手,再结合全诗分析。古诗词艺术手法鉴赏主要方法:1 .明确诗、词句是写景句还是抒情句2 .写景句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有描写,再具体分析3 .抒情句运用的艺术手法则为抒情,再具体分析重点掌握鉴赏诗词艺术手法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步骤来回答,同时还要结合题目的问法,做到扣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