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选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7209468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作品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代文学作品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代文学作品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代文学作品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代文学作品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作品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作品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诗四大家”门指元代中期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并称虞杨范揭 元曲,包括散曲和剧曲。一实际主要包含了元散曲和元杂剧两种文体。弋戏曲包括杂剧和南戏二个戏曲种类。二个戏剧圈一 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流行杂剧;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呈现两个剧种相互辉映的局面。元杂剧I是用北曲演唱的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戏曲艺术形式。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吸收融合多种 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它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成熟的戏剧形式。世界三大戏剧文化1、中国戏曲2、古希腊悲剧、喜剧3、印度梵剧南戏是宋元时期用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亦称“戏文”。因其最早发源于浙江沿海的

2、永嘉(即温州), 所以早期又叫“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它的产生与发展时贯宋元两朝,地处江南浙闽一带,因此文学 史上习惯称之为宋元南戏。散曲之所以称“散”,是与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的。元杂剧剧本I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曲词占有最重要的位置,是剧本的核心和主干。) 元杂剧剧本的基本组织形式可以概括为: 四折一楔子。一曲词:就是按曲牌填写的文字,主要作用是抒发剧中人物的感情,同时也起到描绘场景、渲染气氛和 贯串情节的作用。宾白:简称白,也叫道白,一般可分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韵语组成,其作用是叙述剧情、交代人物, 在杂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科介:也叫科范,是对演员表演动作或表情的说明,

3、同时也说明舞台效果,现代戏剧统称为舞台说明。 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 白朴的梧桐雨 马致远的汉宫秋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散曲、剧曲之分异前贤所言:i 凡不须有科白之曲谓之散曲。i 土今日我们多依此分类之。剧曲合曲文、科介、 宾白,而以代言之体裁来搬演故事;至于散曲,因为只供清唱而无科白,所以又叫清曲。元前期散曲作家作品 关汉卿 【双调】沉醉东风【南吕 一枝花】不伏老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双调夜行船】秋思元后期散曲作家作品 张可久【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曲状元”马致远明代俗文学的兴盛3首先是小说勃兴::长篇章回体小说以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

4、这i四大奇书i 土为标志。短篇以三言二拍为代表。3其次是戏曲兴盛::嘉靖后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问世。:四大声腔的昆山、弋阳腔火爆。:汤显祖牡丹亭、徐渭四声猿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平。 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章回小说*章冋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它的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章回小说是在宋元长篇讲中平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它与讲中有直接的关系:章回小说作为相对独立的单元的“回”来自于讲中的次或段;章回小说的回目来自于讲中开宗明义的题旨;章回小说

5、由“话说”、“看官”等构成的虚拟的说书场景来自于讲中的叙述方式。 *我国章回小说的五种类型:讲中型、神魔型、公案型、世情型、武侠型等。“吴中四杰” I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 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后七子I也叫嘉靖七子,是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的文学流派。成员有 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复社:明末以张溥、张采为首的具有政治斗争色彩的文化组织。其宗旨是i兴复古学,务为有用i 土。文学 上反对公安派、竟陵派末流空谈性灵、不问时事倾向,重新标举i

6、复古i 土,为现实斗争服务。作品多表现时 事,富于激情。几社:明末以陈子龙、夏完淳为首的文社组织。政治态度、文学主张都与复社相同。明代散文的分类历史散文:记言散文一一尚书、国语、战国策; 记事散文左传、春秋 说理散文:论语、孟子、庄子等史传文学:陈寿三国志、范晔后汉书;新创地志散文: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骈体文论散文:文心雕龙。 唐宋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小品文:皮日休、陆龟蒙、罗隐明代戏曲的主要剧种有杂剧和传奇。两大系统:明传奇 宋元南戏发展而来 明杂剧元杂剧发展而来 徐渭作品有徐文长全集、徐文长佚草及杂剧四声猿,戏曲理论南词叙录等。徐渭的四声猿包括I狂鼓史雌木兰女状元玉禅师昆曲,

7、产生于明代嘉靖,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 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四大声腔J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公安派是晚明时期受李贽影响而出现的一个反复古的文学流派,因其代表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是湖 北公安人而得名。公安派不满前后七子的拟古之风,主张i独抒性灵,不拘格套i 土,反对艰深古奥,诘屈聱牙。表现了 一定的变古创新精神。艺术上多能流露个性,清新洒脱,意达词畅。但也有境界狭窄、俚俗空疏的流弊。清代长篇小说纷繁多样: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 英雄传奇水浒后传 才学小说镜花缘 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不朽巨著红楼梦 文言短篇小说的

8、巅峰之作:聊斋志异陈维崧为宗主的阳羡词派 朱彝尊为领袖的浙西词派 纳兰性德清代诗歌流派清初有尊唐派、宗宋派、神韵派; 清中叶有格调派、肌理派、性灵派。遗民诗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子、屈大均、杜濬、吴嘉纪、归庄等。江左三大家I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吴伟业“一代诗史”)清初六家I王士禛、施闰章、宋琬、朱彝尊、查慎行、赵执信等王实甫对西厢记诸宫调的发展首先,题旨的改造 表层意义。也就是今天人们普遍认为的,它赞美了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 深层意义。即它表现了人类社会一个普遍现象一一 爱欲与文明的冲突。人有爱的欲望,这种欲望本质上是 向往自由的,但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往往制定出许多制度、观念来限制

9、规定爱欲,因而二者之间就形成了 冲突。这种冲突往往能穿越时空,引起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共鸣。 西厢记 的戏剧效果就来自于这两者 的冲突。 其次,删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使结构更完整,情节更集中。 再次,使主要人物的立场更鲜明,从而加强了戏剧冲突。王实甫将两个阵营的人写得泾渭分明,态度毫不含糊, 并以此来展开矛盾冲突。最后,在情节安排、艺术手法的运用上,更为精致完美。再加上它的优美而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使得这一剧 本成为精致的典范之作。西厢记的戏剧冲突相互制约的两组矛盾老夫人与崔、张、红之间真实的、根本的、悲剧性的冲突崔、张、红之间误会性的、喜剧性的冲突 这两条冲突线,相辅相成,交错展开,构成

10、 西厢记 的戏剧性。而第一条冲突线,是主线,贯穿全剧始 终。I “长亭送别”艺术魅力丨1、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探索和真实描摹。作者细腻而多层次地展示了处于“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交叉点上莺莺心灵深处复杂心理内涵交织着 对亲人的百般依恋,对别离的无限悲戚,对老夫人的深深怨恨,对爱情的不尽忧虑。 2、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端正好】 萧瑟凄清的秋景与恨别愁离的心境化而为一,景中寓情,创造了一个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 凉意境。3、深厚的语言功力。既有诗词意趣,又不失元曲本色。 作者善于把典雅凝练的古代诗词与通俗流畅的民间口语融为一体。既有对前代诗词的借鉴、化用,又有对民 间口语的吸收、提炼。窦娥冤的思想

11、内容(1) 窦娥冤冤狱有巨大的典型意义,作家以“人命关天关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提出“官吏每(们)无 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个带普遍意义的问题,这是主人公认识的结晶,也是剧本的点睛之笔,一语道破 形成这千古奇冤的社会根源。(2) 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封建吏治压迫人民、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腐朽黑暗本质。作品表 明,窦娥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3)叛逆、反抗。弱以抗强的悲剧冲突南戏的体制特点 1、在剧本结构上,以“出”为单位,出数不定。长短 自由,少则几出,多则几十出。 2、在表演上,南戏角色分工更细,有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各种角色都可以唱,还有对唱、轮唱、 合唱。严3、在

12、音乐上,以南曲演唱。宫调音律的限制也不像杂剧那样严格。越调i天净沙秋思意境图I1 、情景交融,意境悲凉A秋思指一种萧条、寂寞、悲凉的情思。 (1 )精心选择的景 (2 )精心选择的人 (3 )精心选择的时空A秋思图 意境苍凉萧瑟,蕴含着无端的悲凉和无尽的思绪。景中含情,情自景生,情景交融,隽永含蕴。2、名词组合,意象繁复A用意象迭加的方式构成密集的意象。前三句十八个字,接连出现九个名词,九种景物。而加在名词之前 的定语,则体现出“断肠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这样所表现的就不是客观的景,而是情与景的交 融。3 、曲牌特征前三句结构相同,字数相同,句式工整,是一组鼎足对,给人明快的节奏感,呈现淋

13、漓的酣畅美。后 二句是散句,使得整支曲子表现出整散相间、长短结合的形式美。睢量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I “新奇”观念新.蔑视皇权主义,否定忠君思想。角度新选择了一位村民作为叙述人。真实而自然地进行嘲弄、讽刺和鞭挞。思想内容上奇A A、不颂其尊严的皇威,而揭其无赖的老底。A B、不就史写史,而借史讽今。表现手法上奇A A、有完整的情节和鲜明具体的人物形象。A B、对高祖还乡的盛典,不作正面地直接描述,而 借一个乡民的眼睛折光来反应。 I “五四”以来至今近100年间的发展类型I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体”, 二是以梁实秋、林语堂等为代表的“闲适体”,其中包括冰心、朱自清等美文散文 三是当代的学

14、者散文公安派文学主张李贽是先导。“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1 、反对抄袭模拟,主张文学因时而变。2 、倡导“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 、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袁宏道诗文创作:如满井游记、虎丘记等。汤显祖加工改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G一是突出杜宝等人的卫道士立场G二是改变杜、柳门当户对的关系 心三是改话本杜丽娘圭寸建淑女为叛逆女性G四是强调追心求自由爱情的艰难曲折 杜十娘形象杜十娘本是风尘女子、京城名姬,但她不甘于做王孙公子的追欢取乐的玩物,而是费尽心思脱离那个火坑, 但由于社会的原因,最后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她聪明美丽、热情真诚、心地善良、秉性纯厚、刚强坚毅 有胆有识,是反抗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的一个典型形象。塑造人物的方法1、让人物与周围的各种人物构成一种具体实在的社会环境;一 2、细写人物的行动、语言;(李甲回船时十娘的表现)一 3、让李甲、孙富构成鲜明的衬托、对比;一 4、运用对话表现人物心理。(“为郎君画此计者,诚两便之策也。”)百宝箱的作用1、在结构上,百宝箱贯穿始终。2、在人物塑造上,怒沉百宝箱显示出杜十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壮美的崇高人格。 杜十娘悲剧根源1、表面原因:李甲的软弱猥琐,孙富的利害劝诱2 、深层根源 娼妓制度 男权文化李甲父亲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红楼梦的悲剧世界I中国文学传统中向来并不缺乏悲剧精神。红楼梦悲剧的深刻性来源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