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考点知识练习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7209359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考点知识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考点知识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考点知识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考点知识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考点知识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考点知识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考点知识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考点知识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根据诗意填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朝()1、这首诗写了什么时间,谁在哪个地方的什么事?请用一句完整的话来回答。2、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诗中找一个词来解释吗?()3、诗中的“佳节”指的什么节日?()。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在他乡,遇到佳节,()的思想感情,假如你的亲人在外地工作,春节即将来到,你把自己最想对亲人说的话浓缩为一句诗:()。2.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乡愁四韵余光中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酒一样的长江水 信一样的雪花白醉酒的滋味 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滋味 是乡愁的等待

2、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血一样的海棠红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沸血的烧痛 母亲的芬芳是乡愁的烧痛 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1诗人选择了_、_、_、_四种事物来代表乡愁,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_之情。2每一个小节的开头和结尾都重复,这样写的作用是( )A.相互呼应B.相互衬托C.相互对比3你觉得还有什么可以代表家乡的景物呢?写一写,并说明理由。_3. 听古诗,并选正确的选项。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这首诗的体裁是( )A.七言绝句B.七言律诗C.五

3、言绝句D.五言律诗2下列有关作者的说法的一项是( )A.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B.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C.杜牧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D.杜牧还有一些诗篇,如清明忆江南秋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并积累。3下列对这首诗中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山行:在山中行走。B.径:小路。C.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D.坐:坐下。4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5全诗的中心句是( )A.远上寒山石径斜B.白云生处有人家C.停车坐

4、爱枫林晚D.霜叶红于二月花6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A.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B.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C.“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

5、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D.诗人与许多一般的封建文人一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4. 读下面的诗歌片段,完成练习。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1)读诗重在想象,读这个片段的第一小节时,你想象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呢?选择恰当的选项填到横线上。A想象各种野花美丽而清香。 B想象颗粒归仓的丰收景象。C想象落叶飞舞,在空中盘旋。 D想象农民辛苦劳动,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2)对

6、诗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秋的声音来去匆忙,非常短暂。B.不知道秋的声音从哪来,上哪去。C.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秋天。5. 课内阅读。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这首诗的作者是,他与、并称“三苏”。2这是一首_(题画诗写景诗咏物诗),诗中“欲”的意思是_。3诗中哪些是诗人看到的?哪些是诗人想到的?请把相关诗句摘抄下来。看到的:_想到的:_4全诗写了竹子、等景物,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5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令的景物?诗中哪些意象能够表明这一时令特征?(列举两例)_6. 读古诗,回答问题。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

7、叶红于二月花。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全诗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从第、句诗中可以看出。2人笔下的秋景图,主要写了、四种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前三句是为第四句做铺垫的。B.第三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C.“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D.古诗歌颂的虽然是大自然的秋色美景,但是通过诗中的“寒山”“霜叶”等景物可以看出诗人对秋季到时的哀伤叹息深秋。7.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绝 句_代_,_。_,_。1默写古诗绝句2古诗讲究对仗。诗句中“迟日”对“_”,“江山丽”对“_”,“泥融”对“_”,“_

8、” 对“鸳鸯”。3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1)这首诗的首句和第二句分别从(_)和(_)的角度来描写春天的清新秀美。A视觉 B嗅觉 C听觉(2)这首诗的后两句通过燕子衔泥翩飞的(_)描写和鸳鸯相偎而眠的(_)描写,表现出春天的和谐宜人。A静态 B动态4根据诗中景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填空。(填序号)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诗中依次描写了_、_、_、_、_、_、_、_等景物。江山 太阳 花草 鸳鸯 春泥 春风 燕子 沙滩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登幽州台歌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登幽州台歌作者是,字伯玉,人称“初唐四杰”之一。( )A.陈子昂B.白居易C.

9、骆宾王(2)点明诗人登台感想,表达报国无门忧伤心绪的诗句是:( )。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B.“独怆然而涕下”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怆然”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A.悲伤、悲怆B.兴奋、激动C.孤独、寂寞(4)“念天地之悠悠”既写出了,同时衬托出,从而表现诗人。( )A.天地之广大;人生之渺小、短促;慨叹生命之短暂B.天地之广大;人生之渺小、短促;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C.天地之悠闲;人生之渺小、短促;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5)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想感情。( )A.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官场顺利,春风得意B.登楼远眺,凭今吊古

10、;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C.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怀才不遇,积极进取,矢志不移9. 根据意思选出相对应的诗句,然后再回答问题。(1)下列与“两岸青山相互对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对应的一项是(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El边来。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2)诗句选自代诗人的。我还能写出这首诗的前两句:,。10.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_,时间是_。2这首诗中泊舟的地点是_3“对”的意思

11、是()正确对着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孤寂忧愁喜爱夜色11. 课内阅读。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首句中的“和”,在诗中意思是( )A.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B.和气的意思。C.感觉很舒服。(2)诗中对洞庭湖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它是_。( )A.青螺B.白银盘C.白银(3)这首诗中第一句表现湖面的_,第二句表现夜晚湖面的_,第三句写远望湖中_的君山,第四句再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A.平静、开阔、翠绿B.开阔寥远、平静、翠绿C.开阔寥远、翠绿、平静(4)对这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

12、“两相和”的“和”字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B.诗中的“潭面无风镜未磨”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C.诗人只用了一个视角,即遥望,就将洞庭山水的美景图描摹得很是生动、美丽了。12.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溪边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 )绿了,钓竿上( )着一只红蜻蜓。忽然扑腾一声人影( )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1补全诗歌,体会用字的精妙。2画线的部分把“山溪”比作_,写出了“山溪”_的特点。3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山间钓鱼图啊!我从诗句“_”中读出了他的专心,我还从诗句“_”中读出他获得了成功。4这首诗的描写既有色彩的点染,又有动静的转换,在写的时候一步步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小小的“点”上,请你试着来填一填。13. 阅读诗歌,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