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第四课时乘法结合律 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720881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第四课时乘法结合律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第四课时乘法结合律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第四课时乘法结合律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第四课时乘法结合律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第四课时乘法结合律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第四课时乘法结合律 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版数学精品资料(北师大版)第四单元 运算律第四课时 乘法结合律教学内容: 课本第54-55页。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2、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意义,能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3、学习“猜测验证”的科学思维方式,经历发现归纳乘法结合律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类比、分析、概括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的方法,发现现乘法结合律。难点: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尝试练习,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计算式题。(24)32(43)(74)257(425)全班齐练,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

2、报,师根据生答板书。 (24)32(43)(74)257(425)=83 =212 =2825 =7100=24 =24 =700 =700 师:仔细观察上面的式题,你发现了什么? 师根据生答(前后两个算式数字相同,但由于括号的位置不同,所以它们的计算顺序不同,但计算结果是相同的。) 引入: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也发现了第二种算法更简便,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索这个问题吧!(板书课题:乘法结合律)二、互动新授,探索新知 1、引发猜想,举例验证乘法结合律。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第54页情境图,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 指名汇报自己的发现,师根据生答板书

3、: (24)3=2(43)(74)25=7(425) 师概括小结:每组的左右两个算式,数字相同,但由于括号的位置不同,所以计算的顺序不同,但计算的结果却是相同的。 (2)师追问:你能照样子再写出两组同样的算式吗? 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仿写的算式。 (3)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等式左右两边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指名汇报,师根据学生答归纳概括:等式左右两边运算顺序变了,但式题中的数学和计算结果都没有变。 (4)师启发:这是乘法计算中的一个规律。根据在数学上的探索和前面的学习,你认为可以给这个规律在数学上称为乘法结合律。 (5)四人小组之间简单交流:如果用a、b、c分别代表三个数,那

4、么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 乘法结合律:(ab)c=a(bc) (6)指名用自己的的语言说说乘法结合律,师归纳概括(课件出示):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与第三个数相乘,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所得的积与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2、理解运用规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中间情境图。 让学生独立思考每一种算法的意义,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师根据生答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2)师课件出示题:12598=。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指名汇报:你是怎样算的?说说你这样做的理由。完善板书:12598 12598=11258=12589=9000 =10009

5、 =9000 (3)启发:这两种算法,你认为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结合律简便?(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教材第55页“练一练”第3题。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2、独立完成教材第55页“练一练”第4题。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3、自主阅读教材第55页“练一练”第5题。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1、通过探索活动,我们发现了乘法的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2、通过实际计算,我们理解了乘法结合律的意义,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计算简便。板书设计: 乘法结合律(24)3 2(43) (74)25 7(425)=83 =212

6、 =2825 =7100=24 =24 =700 =700 乘法结合律:(ab)c=a(bc) 12598 12598 =11258=12589 =9000 =9000教学反思:探索数学的规律是有一个过程的,对这个过程的认识,并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需要学生自己体验、感受。对学生已有的体验与感受及时地进行梳理,是提高探索能力的重要一环。在本节课的最后,当学生已经概括出乘法的结合律后,教师并没有立即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练习,而是询问学生:“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结合律的呢?”通过学生对方方面面的反思,引出教师最后的概括。虽然,学生要真正理解教师所做的概括还需要大量的体验,但相信经历多次这样的过程,学生就能体会到探索的基本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