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7208386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山水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学 科语文年 级四年级教学形式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教 师陈维单 位达州市通川区第七小学课题名称桂林山水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但不能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也不能很好地把语文知识用于生活中。在学习的方式上,存在着单一式的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不能做到与人交流,与人对话。喜欢受到表扬或

2、赞美,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是很幼稚的见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通过看图、学文,体会排比句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轰动。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 复习旧知,揭示目标二、初读感知,引入重点三、抓住特点,对话文本。四、小结,回归整体五、拓展运用,升华情感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走进了桂林山水,谁能

3、回忆一下课文是以怎样的思路描绘桂林山水的?师: 好,两位同学思路非常清晰,表达简洁明了,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小小复习。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桂林山水(板书课题),全身心去感受它的独特魅力。1、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朗读资料,边听边看边想:文字和画面中描绘的景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课件播放,课文配乐朗诵动画)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是的,广西的桂林以山清水秀的风景闻名于世,所以人们常说(板书“甲天下”)2、“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生:天下第一)这句话在课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生:总领全文)(一)现在让我们荡舟漓江,近距离体验这里水的别样风韵。1、读: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勾画

4、出来。2、思:从这些句子里,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提到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时,师评价并相机板书)3、析:作者怎样表现漓江水的特点? 师:本来是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要提大海和西湖呢?(用大海和西湖与漓江的水作对比更加突出了漓江水的美。)(课件出示每一分句的前半句,改为:“漓江的水特别静,漓江的水特别清,漓江的水特别绿”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对比来感受这样与原来的不同效果,感受不到那种惊叹和赞美的感情。后半句起到了使特点具体化的作用。特别感悟无瑕翡翠的比喻效果,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这样整齐的句子排在一起,是什么句呢?生:排比。)4

5、、再读:看哪,这静得柔滑,清得透亮,绿得发光的漓江水,怎能不使我们深深陶醉?惟有最深情的朗读,才能表达我们心中的这份激动,孩子们赶快来吧!(音乐起,生纷纷试读,生自评,再齐读)千言万语怎比得过最动听的声音,让这些优美动人的文字随着悠悠碧波流过我们身边,一直流进我们的心里。(出示课件,全段分角色读)(二)、这里的水含情脉脉,这里的山更是风姿绰约。让我们“放”眼群山,领略“山”的美1、 有了第2段的学习经验,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小组交流探讨以下问题:(1)作者描绘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2)用怎样的手法表现出来的?试着和第2段比一比。本段中的排比句,学生会说到比喻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奇峰罗列”

6、。“奇”表现在“形态万千”,“姿态各异”,“没有哪两座是相同的”。“罗列”的意思是排列。给学生解释“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并借助图片加深理解。3、拓展思维训练。师:桂林的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还像什么?课件随机出示图片资料与文字,指名说。附文字: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 ),像( ),像(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4、 这样的山怎能不使我们浮想联翩,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比比谁的朗读更精彩。(指名读合作读齐读,师领读生跟读)(三)山水相映,融情赞美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不正揭示出这里风景如此醉人的奥妙所

7、在吗?你感受到什么?(师引导学生感受山水相融相依,赋予它们人一样的情感。山无水不灵秀,水无山不翠绿)2、 除了山和水之外,作者还看到了什么? 所以,面对如此美景,作者引用诗句发出了赞叹,生接读“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相机板书)为什么会有画中游的感觉呢? 3、虽然我们手中没有画笔,但是,用心的朗读一样能描绘醉人的美景。(师范读,生齐读)桂林山水甲天下,一直无缘去见它,今天作者来帮忙,身临其境美如画。真要感谢作者精彩的描写,谁能帮大家整理一下这堂课的收获呢?桂林山水是大自然赐给全人类的珍宝,更是中国献给世界的礼物,五湖四海的游人都会慕名来此参观,如果你是一名导游,怎样向大家介绍这里的美景

8、呢?选一处景点,运用课文的语言,试一试吧。生1:作者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才乘船去游览,然后,具体写出了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最后写出作者的感受,发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赞叹。生2:课文用总分总的结构,前后呼应,完整而有条理。生:描写了桂林的山和水,很美。生齐接:“桂林山水甲天下”学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全班交流,师点拨并指导朗读。依据学生的发言,随机出示句子句子一:“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波澜壮阔”表现出大海波涛起伏,广阔宏大的气势,“水平如镜”则概括出了西湖的特点。师指导朗读。)句子二:“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

9、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同学们闪闪发光的眼睛告诉我,此时此刻的你已经禁不住要大声说些什么!(生用自己的语言发出感慨和赞美,师引导学生升华到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中去)学生交流后汇报(1)山的特点是奇、秀、险。(教师相机板书)(2)当学生提到本段第一句,结合第二段体会它的作用,同时理解“峰峦雄伟”表现出泰山的连绵起伏雄伟高大的气势。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感受文章并回答问题(正因为这里山美、水美,山水交融,加上绿树红花,竹筏小舟,更是优美奇绝,无与伦比(生能理解这里处处是美景,整条江水两岸仿佛就是一副连绵不断的

10、画卷,令人深深陶醉。)(学生看着课件上的板书总结:作者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乘船去游览,然后,具体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最后写出作者的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前后照应,结构十分完整。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把桂林的秀丽风光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掌握文中的重点,加深印象。便于在反馈中交流,也使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给予充分的学习时空,训练学生自主读书、自主积累 使语言文字的训练扎实 交流方法、促使积累 积累新方法 以情促领悟 介绍新方法积累新方法用多

11、种形式读课文,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询问,使学生真正融汇到文中去巩固方法 加深理解文章内容,增添学习兴趣知识积累 便于学生形成学习系统,也便于知识、方法的积累板书设计1、桂 林 山 水 甲 天 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作业或预习课前预习:1、利用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课后作业: 一、我会写规范字w xi ku sn png zhng pn dng ti shn( ) ( ) ( ) ( ) ( ) 二、我会选读音1、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s sh)火的香山。2、这样的山围绕( ro ro )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do do)映着这样的山。3、在漓江上撑起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jun jun)。 .三、词语积累1、将词语填充完整波( )壮( ) ( )( )雄伟 水平( )( )拔地( )( ) ( )( )罗列 色彩( )( )危峰( )( ) ( )( )万千 连绵( )( )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山”的词语?写出3个:( )( ) (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水”的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