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要点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208227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混凝土路面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泥混凝土路面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混凝土路面要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泥混凝土路面要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 一般规定: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层应具有一定的抗冻性,防止不均匀冻 胀。基层的施工应符合相关要求及规定。材料1、用于混凝土面层的水泥,应选择具有强度大,收缩性小、耐 磨性强、抗冻性好的水泥,一般采用标号为325、425、525 的普通硅 酸盐水泥。矿渣水泥早期强度低,使用时应适当延长搅拌时间,加强 捣实工作。水泥进场时,应附有质量证明文件,并证明出厂日期,按品种、 标号验收,并取样试验。水泥入库应按品种、厂家、出厂日期分别存 放,先出厂的先用。出厂期超过三个朋或受潮的水泥,必须重复试验。 已经结块变质标号不够的的水泥不得使用。2、混凝土路面用砂,一般采用洁净

2、、坚硬、级配良好的粗、中 砂。砂的技术要求按相关要求及规定。砂的颗粒大小用细度模数表示,一般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为 2.33.7,大于300 号的混凝土为2.5 以上。3、水泥混凝土用的碎(砾)石应质地坚硬,无风化,强度不小 于80mpa,磨耗率不大于6% (重量),须有一定颗粒级配,宜分 档配合。一般粗骨料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混凝土面层厚度大于 25 cm的,最大料径不超过50mm。混凝土用碎(砾)石的技术要求 按相关要求及规定。4、拌合混凝土及养生所用的水须清洁,不得含有油、酸、碱、 盐类等有害物质,一般饮用水都可使用。使用池水或河水需经化验,符合下列规定方可使用:一、硫酸盐含量(以S

3、03)不得超过2700mg/L;3二、含盐量不得超过5000mg/L;三、PH值(酸碱度)不小于4,不大于9。5、为减少混凝土混合用水量,改善和易性,可掺用适量的减水 剂。目前路面上常用的有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和糖密减水剂。在热天施工和需要延长工作时间时,可掺入缓凝剂。 冬季施工和为缩短养生时间时,可掺入速凝剂(早强剂)。严寒时节,月平均气温低于一15C时,为防冻,可掺入适量加 气剂,但混凝土中的含气量不得超过 4%,混凝土中各种外掺剂,应严格控制用量,并根据有关规定或标 准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6、混凝土路面中,起加固和传力作用的有边缘钢筋、角隅钢筋、 钢筋网,以及横缝上的传力杆钢筋和纵缝

4、上拉杆钢筋。7、混凝土路面填缝应具有弹性、不透水性、耐疲劳,温度稳定 性良好,高温不流淌,低温不缩裂,并与混凝土表面粘附牢固,常用 的填缝料有两种。一种是现灌液体填缝料,另一种是预制嵌缝条。8、常用的现灌液体填缝料有两种,一种是沥青橡胶填缝料,用沥青、石棉屑、石粉和橡胶混合配成,具有一定的弹性一和塑性一; 一种是聚氯乙烯胶泥,用煤焦油、聚氯乙烯、邻苯二甲酸二丁脂、硬 脂酸钙和滑石粉配成,具有良好的防水性、粘结性、弹塑性、抗老化 性、耐热和耐寒性。其配比按相关要求及规定。9、常用的预制嵌缝有两种形式:一、软木板条或沥青条。沥青条是用沥青粘结压制的多层油毛毡;二、沥青橡胶嵌缝条:用沥青、石粉、石棉

5、粉按比例配合压制成,其配比按相关要求及规定。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1、混凝土的配合比根据所需要的强度、耐久性及和易性来选择, 应以技术经济合理为原则。2、混凝土的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但考虑到实际施工条件与试 验室条件的差别,试配强度按设计抗折强度提高1015%。当材料和 施工条件好时采用低值,否则宜采用高值。3、混凝土的和易性,必须适应所用的振捣机械,并能达到所要求的平整度。路面用混凝土的稠度以坍落度不大于2.5 cm、工作度不小于 30为宜。4、路面混凝土以抗折强度为设计标准。施工时先以抗压强度初 步配料设计,然后用试件讥折强度作试配结果检验。水灰比的值可按 相关要求及规定。混凝土路面最大的水

6、灰比为 0.50。掺水剂的混凝土水灰比,比未掺减水剂的混凝土水灰比小0.02 至0.05。5、每m3混凝土的用水量,随粗骨料的最大粒径、级配、形状、 外掺剂的种类和施工温度而异,应通过试验而定。一般最大粒径为40mm干燥的粗骨料的用水量:砾石不大于160 kg/m3,如掺用外 掺剂,可相应增减用水量。6、根据已选用的水灰比和单位用水量,可按关系式求得水泥用料量。单位水泥用量=单位用水量/水灰比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最小水泥用量为300 k/m3。7、水泥混凝土砂率的经验数值为2833%左右,一般通过试配 实验确定,采用绝对体积法或假定容重法计算砂和石用量。8、按上述方法求出初步配合比,作试拌试验,检

7、验其强度和坍 落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不符合则进行调整,按试配校正合格后的 配合比,作为正式选用的理论配合比。在施工时测定现场骨料的含水 率,将理论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如坍落度不够,保持水灰比不变,可稍增加水泥和水的用量: 如拌和物流动性太大,则可在保持砂率不变的基础上,稍为增加砂子 和石用量;如拌和中砂量过多或不足,可改变砂率,稍稍有增骨料用 量,调整到符合要求为止。混凝土的拌制和运输1、路面用混凝土必须用机械拌和。选择适中位置搅拌站。运输 混凝土车辆可根据运距选定:运距为23 km, 般选用1 2 t翻 斗车;运距320 km,可选用4 t或8 t大型翻斗汽车。2、搅拌站应有足够场地堆

8、放砂石料和搭设搅拌台。搅拌台要有 适应运输车辆的高度,出料口靠近运输线,台下设置装车和出料的便 道。3、为保证配料正确,应做到:一、每盘所用各种骨料必须准确过称,每班开工前应检查校正 磅称;二、使用袋装水泥,可以袋讲师,但应抽样抽查重量是否准确;三、严格控制加水量,每班开工前,实测砂、石料的含水量。 根据天气变化,由工地试验室确定增减含水量;四、混凝土配料允许误差(重量百分比):水泥1%;砂2%; 石料 3%;水1%;外掺剂1%。4、搅拌机装料顺序,一般先放砂子,再放水泥,最后加粗、细 骨料。也可按石料、水泥、砂子的程序装料。水泥不应粘附搅拌鼓。 进料后,边搅拌,边加水。挖拌鼓内装料数量不得超

9、过标准容量,每 盘混合料未全部吐净前,不准向鼓内投新料。5、混凝土中掺用外掺剂时,须有专人负责,根据外掺剂的特点, 严格按操作要求施工。6、搅拌时间以混合料拌合均匀,颜色一致为度。搅拌时间从材 料全部入鼓开始计算,至混合料开始出料为止。一般连续搅拌的的最 短时间:400L搅拌机为2min; 800L搅拌机为3.5min。掺外掺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10-20S,搅拌机鼓转速须符合机器说明书的规定,禁止任意改变转速。7、各搅拌站(机)搅拌好的混合料,应以最短时间运至铺筑地点 进行摊铺、振捣、做面成活的允许最长时间,由试验室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确定。一般施工气温5-10C时,允许最长时

10、间为2h; 10-20C时,1.5h; 20-30C时,lh; 30-35C时,为 45min。8、在装运混凝土混合料时,要保持不漏浆,并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控制出料及铺筑时的卸料高度,最大不超过1.5m。如有明显 的离析现象,应在铺筑前重新拌匀。混凝土面层的浇筑1、模板的制作与支立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模板可用木板和钢模板。为保证质量,节约木材,应尽量 使用钢模板;二、木模板应选用质地坚实、变形小、无腐朽、扭曲和裂绞木 材,模板应按设计尺寸制作,具有足够的强度,木模板厚度不宜小于 5cm,模板内侧面、顶面要刨光,拼缝紧密牢固,边角平整无缺;三、钢模板可选用与路面厚度等高度为 3-4mm 钢板与

11、 40-50mm 的角钢组合而成。钢模板须涂防锈漆;四、制作模板的允许误差:高度土 2mm ;长度土 5mm ;企口舌部 1mm;五、立模要符合设计的平面位置与高程,支立稳固,接头紧密、 平顺,不得有离缝、前后错茬和高低不平等现象。2、混凝土路面的摊铺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混凝土摊铺前,对模板的平面位置、高度、润滑、支撑稳定情况、基层的平整、密实,润滑情况及布设钢筋的位置和传力杆的等进行全面的检查;二、摊铺厚度应考虑预留高度,一般比设计厚度 2cm 左右;三、如采用人工摊铺,在操作上应用锹的反扣,禁止抛掷和耙 平:防止混合料离析。3、混凝土的振捣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厚度不大于20cm的混凝土面层

12、,一般先用平板振捣器振捣, 纵横振捣重叠10-20cm,然后用长板振捣器振捣拖平,靠板边用插入 式振捣器辅筑掁实,有钢筋的部位,振捣要仔细,防止钢筋变位;二、平板振捣器在每一位置振捣持续的时间,以混合料停止政下沉,不冒气泡表面出现水泥砂浆为准,一般不少于15s,亦不宜边 掁;三、当混凝土面层厚度大于20cm时,必须先用插入式振捣器振 捣,后用平板振捣,以保证密实;四、振捣时要辅以人工找平,随时注意掌握混凝土面层的平整。 在振捣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检查模板有无下沉、松动现象,并及时 予以纠正。4、整平、做面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整平:经长板振捣器初步整平提浆后,用铁滚筒滚平,使 平面砂浆均匀;二、

13、做面:挂线用木抺揉平,用铁抺光。要求达到平整、密实 无抺痕、露砂、气泡、龟裂,最后沿模板方向拉毛,拉毛深度在2 c m 左右,也可采用机具滚压槽,达到规定的粗糙度。5、若需安放边缘或角隅钢筋时,在需边缘钢筋处先铺筑一条宽 约 30cm 的混凝土埂用铁锹拍实,然后旋转边缘钢筋,同时在两端钢 筋弯处,用混凝土压住,以防位移,安放稳定后,再继续向板中辅筑 混凝土。6、由于受力需要,设置钢筋网时,旋转部位应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时,不要踩踏钢筋网,以免翘起走形。安放时,先摊铺一层混凝 土,其高度比钢筋网设计位置加高2cm,继续铺混凝土,振捣成型。混凝土面层接缝1、按照设计规定,板的纵向设置纵缝,横向设置

14、胀缝(也叫伸 缝)和缩缝,混凝土浇筑时有施工缝。2、路面纵缝应按设计做成平缝、平缝加拉杆或企口缝等形式。 拉杆用钢筋设置在板厚的中间。用沥青嵌缝条时,在半幅做成后,浇 捣另半幅混凝土前,在缝的上部刷沥青,粘一个厚0.5-0.8cm、高 6-8cm的沥青条,涂刷一道硬沥青。若为企口缝则制凸榫模板,凹榫 一边浇捣,待混凝土达到折模强度后方可折模。榫槽涂刷二道硬沥青 后再浇筑另一侧混凝土。3、缩缝采用不到底的假缝,有压法和切缝两种:一、压缝法:在混凝土面层掁实、整平后的缩缝处,先用振动 切缝切出一条缝,达到规定深度后,将振动切缝刀轻轻提出,修平槽 边,然后将嵌缝条放入距离表面2-3mm,再整修抹平;

15、二、要缝法:混凝土浇捣后,经过养生达到设计强度的20-30% 时,按缩缝位置用切缝机切割。切缝机在切割时会产生高温,需用水 冷却,在冰冻地区需防止切缝水渗入基层和土基,形成不均匀的冻胀。 切缝时间要适宜。根据不同气温强度发展速度,一般可按相关要求及 规定控制时间进行切缝。4、胀缝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胀缝必须贯穿到底,缝壁垂直,缝隙宽2-2.5cm。胀缝要浇灌填缝料,也可用沥青浸制木板或多层沥青压制油毡嵌制;二、胀缝应设置传力杆,传力杆在嵌缝板上放样打眼定位,孔 眼略大于传力杆的直径,传力杆与胀缝缝壁垂直,与板面平行。固定 传力杆后浇捣无套筒一侧的混凝土,在掁实后应检查校正传力杆的位 置;三、外露半截的传力杆可设支架固定,也可将同一胀缝处的所 有传力杆绑扎在两根直径 14-16mm 的钢筋上,保证传力杆的位置正 确;四、传力杆活动一端应涂刷沥青,并按套管长度薄涂一层黄油, 再将套管按设计要求位置慢慢插入传力杆。定位后即用纱头或其它材 料将套管口和传力杆间缝隙堵塞,防止砂浆渗入,上述工作完成后方 可浇注另侧混凝土。5、施工缝采用一直到底的平缝,不设嵌缝条,设传力杆。施工 接缝尽可能选在设计横缝位置处。多车道路的施工缝应避免设在同一 横断面上。6、采用灌缝法施工:在路面混凝土养护期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