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191545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07文言虚词练习(十三)一、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罔不因势象形。变法者因时而化。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不如因而厚遇之。因击沛公于坐。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因拔刀斫前奏案。相如因持璧却立于今无会因。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蒙故业,因遗策。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二、下列加点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 B.不如因而厚遇之C.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E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2、F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三、判断“因”在文中的意义。1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2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3因。其常4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5因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6因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7因枯木变为荣木也。途经绍墓,其尚8因众人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9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10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文言虚词练习(十三)答案一、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1、2句“依照、根据”;3、4句“依靠、凭借”;5、6句“趁着,趁此”;7句“通过,经由”;8、9句“因为,由于”;10、11句“于是,就;因而”;12句“原因,缘由,机缘”;13句“

3、根据”;14、15句“沿袭,继续”。二、CE(A于是,就 B趁机 C于是。就 D凭借 E于是,就 F通过)三、1、 介词,可译为根据2、 动词,可译为沿袭3、 名词,可译为原因4、 介词,可译为趁着5、 副或连,可译为于是6、 介词,可译为凭借7、 介词,可译为经由8、 介词,可译为通过,经过9、 介词,可译为因为10、连词,可译为因为文言虚词练习(十四)一、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乃设九宾礼于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业精于勤、荒于嬉。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

4、张仪。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燕王欲结于君。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二、下列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三、判断“于”在文中的意义。“黄鸟1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2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3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4于昔。吾乡之美已闻5于四方。世人皆欲老6于吾乡,此乃多人言7于我也,非吾杜撰耳。8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9于是,不亦乐乎?文言虚词练习(十四)答案一、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1、2句“在,从,到”;3、4句“在方面,从中”;5句“由于”;6、7句“向,对,对于”;8、9句“被”;10、11句“与,跟,同”;12、13句“比”。二、AC(A被 B比 C被 D引进对象)三、1、 助词,动词词头2、 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于3、 介词,可译为到4、 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5、 介词,表示被动,可译为被6、 介词,表示方位,可译为“在”7、 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或“向”8、 同现代汉语,可译为“于是”9、 于:介词,可译为在是:代词,可译为这=第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