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学上的红和绿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189569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彩学上的红和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色彩学上的红和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色彩学上的红和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色彩学上的红和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色彩学上的红和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色彩学上的红和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彩学上的红和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宋词中, 红与另一颜色搭配使用共891次, 其中搭配最多的几种颜色是: 绿( 219 次)、翠( 214 次)、白( 108次)、紫( 142 次)、青( 53 次)、黄( 31 次)。下面对红与绿搭配进行重点分析。红与绿搭配在色彩学上属于对比色。所谓的对比色是指在色相上有明显差异的两种或多种颜色, 如红与绿、白与黑。对比色可以使两种颜色形成鲜明对比, 在对比中二者都相对达到饱和状态。颜色的饱和状态可以使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加浓烈。红与绿搭配是一对饱和度较高的颜色组合。当二者配对时强烈的红与平和的绿相得益彰, 在视觉上达到和谐统一。宋词中有大量这样的搭配如: 绿叶红花媚

2、晓烟(晏殊5浣溪沙6 ) 2 89、红颜绿发已官高(毛滂5玉楼春6 ) 26 75、几许繁红嫩绿柳永5西平乐6 ) 2 24。例中, 绿叶红花、繁红嫩绿都是描写大自然景物, 二者相互对照、相互映衬,构成富有情调的和谐画面。这里的红绿对照, 由于映衬鲜明, 对比和谐, 绿色更加鲜艳, 红色也格外热烈。另一方面, 红色象征着兴奋、欢快、健康、活泼, 而绿色象征生命和青春, 词人将二者配合使用, 来渲染一种绚丽、愉快、活泼的气氛, 使被描写物体更加鲜亮明快。如词人在/ 绿叶红花媚晓烟0、/ 几许繁红嫩绿0使用的红绿搭配正是为了渲染春天的生机勃勃。/ 红颜绿发0的绿指青黑色, 红指红润的肤色, 这两种

3、颜色都是极富生命力的颜色, 所以词人常常用来表现人的年纪轻。观点来源:试论红颜色词在宋词单个诗句中的运用陈日芳(广西大学文学院, 广西南宁) 1 叶军. 含彩词语与色彩词 J . 山东大学学报, 1999, ( 3) :90 - 93。色彩学家认为色彩有冷暖明暗之分, 色调明亮的红橙黄是暖色, 色调幽暗的绿青蓝是冷色, 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包括稳定的黑白灰等是中性色彩。从冷、暖色调上讲, 红色这种色彩属于暖色, 红色是积极的主动的色彩, 被认为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 能给人欢乐、炽热、向上的视觉印象, “红绡学舞腰肢软, 旋织舞衣宫样染”( 玉楼春) , “倚娇红、待得欢期定”( 好女儿)

4、 。但是在小晏的笔下, “红”色却给人以别样的感觉, 所谓暖色寓欢乐, 冷色寓悲凉, 这只是就一般美学原则而言的。人们对颜色的喜爱与厌恶,是和社会因素、个性因素有关系的, 色彩的寓意本来是随着人的情绪而改变的, 由于作者的浓重的悲哀露出或转化成悲剧的气氛, 这时的色彩描写也就呈现出多层次、多角度的蕴含了。在晏几道的词中, 这种“红”、“绿”同时使用的非常多, 除了“红”以外, 小山用得最多的颜色字就是“绿”( “绿”色出现65 次, 使用频率为25%) , 而在“绿”字的使用上, 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与“红”色的对举, 竟有40 次之多。从色相上讲, 和绿颜色类似的有碧、苍、翠、青等, 如果再加

5、上这些( “碧”37 次,“翠”41 次, “青”29 次) , 那就更多了。诗( 词) 人们为了使画面更富层次感、立体感,特别看重不同自然色彩的协调和对比, 往往从色彩的冷暖明暗这种属性出发, 将冷暖或明暗两种色彩对立以形成一定的互补, 从而进一步强化人的视觉形象, 营造出意境之美。比如“红”与“绿”就是一组高纯度的互补色, 如果处理得当, 往往会产生既强烈对比又丰富调和的良好效果。”小晏也常常将颜色字置于第一字, 如“红烛泪前低语, 绿笺花里新词”、“绿酒细倾消别恨, 红笺小写问归期”、“绿鬓旧人皆老大, 红梁新燕又归来”, 这里的“红”与“绿”既失去了原来自身”热烈飞动”与“宁静平和”的

6、色彩特性, 也没有像在白诗和杜诗中那样由于“红”“绿”对比而形成的温暖和活力的效果, 而成了凄凉身世、哀怨情怀的对应物, 时光易逝, 青春不再, 通过这种强烈的色彩比照, 词人那种今昔盛衰的万千感慨也蕴含在其中了。在晏几道的词中, 色彩词的运用已由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描摹与外部再现, 而逐渐走向表现强烈的主观情绪及内心深处的微妙颤动, 色彩不只是客观的物质存在, 而成为一种充满主观性、能动性的情元素。小晏没有学过色彩学, 但绝对称得上是用色的高手, 他善于运用这些色彩词来渲染自己的心情, 借助它们的形象性形成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观点来源:试论小山词中的色彩艺术王慧刚(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河南新乡

7、)使用“红”“绿”这两个修饰语,对其他词语进行修饰,使这些词语具有一种鲜明的视觉性和图案感,并让这些词语能够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一种画面,一个场景,成为婉约词中一些抢眼的亮点。同时,能使读者在阅读婉约词时得到审美享受。婉约词中“红”“绿”系颜色词所表现出来的装饰性效果,就好象苏珊朗格所说的织物的漂亮镶边一样,对婉约词的视觉表现起到了强化、突出的作用。词人们都特意地强调了事物的色感,对词进行“有意设色”。所谓“有意设色”即词人有意识地强化了词的装饰性效果,对所描写的事物做精心的色彩加工,使之在整体上呈现和谐自然的状态。1.在词组的运用上: 红烟翠雾红情绿意(饰品)绿鬓朱颜(人物)碧野朱桥绿窗朱户(建

8、筑) 绿肥红瘦红衰翠减翠休红倦绿暗红稀惨绿愁红(植物)等等。例如:“宝髻松松挽就, 铅华淡淡妆成。红烟翠雾罩轻盈, 飞絮游丝无定。”( 司马光西江月)“桂花如水轻寒。宴中秋、朋簪来会, 满筵绿鬓朱颜。”( 张纲绿头鸭)“回首绿窗朱户, 可怜明月清风。断肠风月, 关河有尽, 此恨无穷。”( 蔡伸雨中花)“是处红衰翠减, 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柳永八声甘州)“病里不知春早晚, 惊心绿暗红稀。”( 李之仪临江仙)2.在句子中, 也有大量带红绿系颜色词的意象的对比例如: 秦观如梦令: “莺嘴啄花红溜, 燕为尾剪波绿皱。”( 自然与植物之间)贺铸青玉案: “月台花榭, 锁窗朱户, 只

9、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提断肠句。”( 自然与建筑之间)史达祖双双燕咏燕: “飘然快拂花梢, 翠尾分开红影。”( 动物与植物之间)廖世美好事近夕景: “落日熔金, 天淡烟凝碧。楼上谁家红袖, 靠阑干无力。”( 人与自然之间)宋祁玉楼春: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植物之间)苏轼浣溪沙: “翠袖倚风萦柳絮, 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单个人的对比)晏殊踏莎行: “翠叶藏莺, 朱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 生活用品与自然景色之间)有部分红绿色系词带有了明显的比喻性的审美特征并且有词人主观情绪的投入。如:红玉:古常以比喻美人肌色。“春温红玉,织衣学剪娇鸦绿。

10、”(吴文英醉落魄题藕花洲尼扇)红兽:指烧红的兽炭。(兽炭指用炭屑和作兽形,用以温酒。)“红兽慢然天色暖,凤炉时复热沈香。”(和凝宫词之八)这些带比喻性质的红绿词组都融入了词人们个性化的审美情趣,贴切生动。又如以表示艳丽情趣的“红情绿意”喻女子头上的饰品,以绿卿喻竹,红友喻酒。卿和友都是极带感情,极富人情味的称呼,把竹和酒用绿卿和红友表现,在增强词组图案性的同时,把竹在词人心中的高洁地位和酒的美妙感觉简练地表达了出来。如此等等,词人们把本为无生命的事物大大图案化,人情化,鲜艳化了。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这种装饰性描写是有生命和情感的。正如苏珊朗格的阐述:“纯装饰性的图案是有生命力的情感向可

11、见图形与可见色彩的直接投射图案陈华昌在分析时, 也常常提到颜色配置的问题。例如他谈到红与绿并置时, 则红更红, 绿更绿, 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因此大红大绿, 往往使人感到俗气, 也因此/ 民间有-红配绿, 丑得哭. 的俗语0。但他也认为在色彩的对比之中, 只要配置得法, 则红与绿仍然可以予人和谐愉快之感。3、伪唐六如画谱及佩文斋书画谱,载有托名荆浩的画说:厂红间黄,秋叶堕;红间绿,花族簇;青间紫,不如死;粉笼黄,胜增光。色彩学家以为厂红与绿的补色对,明度相差无几,加上心理上刺激很强,所以纯色互相邻接时,境界线很眩目,易引起强烈的晕影。(见设计的色彩计画页一一七)诗中并置红与绿,由於透过文字表

12、达後,色彩不如画面那么直接与清晰,!没有境界线与晕影问题,但一纯红、一纯绿,光线还是很强烈,的确表现了激烈的身心刺激,诗中说厂夜赏春厂常践蹋都是及时行乐,纵情嬉春的放浪心情的反映。绿阴深处,时见飞红数片,算多情、尚有黄鹂,向人睍膻。绿玉弹棋,红牙按拍,乐事欢情终少。绿树深庭院。侵帘暝草,沿砌幽藓。问讯余芳,糁迳碎红千点。香云曾约,念阻题红怨。应是绿窗寒,也思郎、云衣谁换。绿弱红臞。暖云沁雨,乍有还无。嫩绿成云,飞红欲雪,天亦留春不住。红底过丝明,绿外飞绵小。簌簌落红春似梦,萋萋柔绿愁如织。犹忆蔫红稚绿,断桥雪未扫,天近春易。 朱阑绿水向绿密、红疏处。 一翦晴波娇欲溜。绿怨红愁,长为春风瘦。绿幕

13、红围,妙歌细舞,且醉三千客。喜首夏清和,槐绿成阴,榴红正朵。黄堂宴,春酒绿,艳妆红。 闲态幽姿,绿窗红蒂,粉英金蕊。柳绿桃红 玉砌红芳点绿苔。枝绿初匀,萼红犹浅。 绿杯浮蚁。风皱红鳞起。娇红嫩绿春明媚。君须早折。一枝浓艳,莫待过芳菲。并髻云鬟绿。谁教红萼自成双。绿杨学舞小蛮腰,红药惜开菩萨面。红鸾飞下绿云中。天淡日和融。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闲庭花影移。一声声是,怨红愁绿。 。向画堂深处,拥红斟绿。黛绿旋闻香发,桃红新晕芳腮。春风满面笑容开。红娇绿软芳菲遍。 春鬓绿,醉颜红,不减年时旧。绿窗开,朱户敞,绣帘遮。 争似便,移归深院,将绿盖青帏护风日。恁时节,占断兴、偎红倚翠。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