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阅读论语里仁篇读后感范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718908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阅读论语里仁篇读后感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阅读论语里仁篇读后感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阅读论语里仁篇读后感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年阅读论语里仁篇读后感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年阅读论语里仁篇读后感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阅读论语里仁篇读后感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阅读论语里仁篇读后感范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论语里仁篇读后感范文论语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篇,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给大家了论语里仁篇读后感,仅供参考。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章,是论语核心思想“仁”的重点阐述,在论语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阐述了仁的最基本的存在范围,如何去做一个有仁德的人,君子与小人之别,都是围绕“仁”这一是非辨别标准进行的。开篇,孔子便提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孔子说:“住的地方,要有仁德这才好。选择住处,没有仁德,怎么能是聪明呢?”里,为动词,居住也。仁,并非只能存在大道理中,也是存在生活琐事之中的。居住的地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居住地人们的修养,都可以上升为仁。

2、 人与人之间形成社会, 社会之风气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这便是仁最本初意思。因而,要提升到仁的地位,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这让我想起了,我学院所组织的学风建设月活动,创造优良的学风,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说: “没有仁德的人是不能长期安于贫困的,也不能长期处在安乐之中。 有仁德的人安心在生活中, 处处讲究实行仁德之道,聪明的人知道实行仁道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好处。”没有仁德修养的人,在逆境中只会失意忘形,在顺境中得意忘形。而有仁德修养的人则会安贫乐道, 富贵不淫。真正的智慧,修养达到“仁”的境界,无论处于贫富之际,得意失意

3、之间,都会乐天知命,安之若素。此种仁的修养,是要成为坚持不懈的信念才可达成。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说:“君子关心道德,小人关心田地 ; 君子关心刑律法制,小人贪图财利实惠。”君子是对于违背道德事情坚决反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小人对于物质利益可以不择手段, 不考虑法律的制裁。 这也可以联系到个人修养,对于眼界的问题,也是对自制力的一种沉淀。很多人犯罪,并非不担心法律惩罚的后果,而是被利益所蒙蔽双眼,看不到。其实小事也是如此,学生虽然知道旷课,无节制的玩游戏不利于身心,但是无法自拔于眼前的快乐, 也只能接受自身前途的坎坷。 我们作为思政工作者,应该尽自我所能去

4、提升自我眼界,完善自我,提升学生眼界,教书育人。“仁”,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实施起来任重而道远。本文中有一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它的意思就是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美好的。如果不选择有仁德的住处,哪能算得上是明智呢 ?孟母三迁的故事以及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与此很有些相似之处,都强调优秀的外在环境、氛围对人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明白,外在环境对人各方面的影响极大,直接影响到人的整体素质、人生观、价值观、生活品位、处世方式等等。举个简单的例子:出身时代官宦家庭的子弟, 一般都是经纶满腹,温文儒雅,言行举止之间与寒素出身的人虽不敢说有霄壤

5、之别, 用泾渭分明来形容应该不为太过。因为自小就接受某种环境的浸润熏陶,不自觉间已经将其融为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整日与博雅的大家为伍、与高手过招一样,自己的水平在不经意中就有了长进。处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学校,作为教育人培养人的主阵地,应该十分重视良好校园氛围的创设。社会上影响较大的“择校”现象,其实择的也就是学校的氛围。很多学校都提出了营造某某校园的口号,很振奋人心。如果真正落到实处的话,前景十分喜人。作为老师,作为教育的守望者,我们盼望着琅琅的书声充满校园,盼望着好学、礼让之风弥漫校园,盼望着文明之花开遍校园, 让就学于思的孩子能健康幸福地成长。 如此,学校、教师都应允了相应的社会职责,

6、何愁培养不出祖国之栋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本章主要解释君子的做人原则。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论富贵贫贱与道的关系 ; 第二层次说君子成名之道在仁 ; 第三层次说君子如仁者安于仁,穷困潦倒还是疾速缓慢始终坚守仁的做人原则。一般说富贵贫贱是指现实中人的处境,有时人们还会说贫穷富裕高贵卑贱,孔夫子这句话富贵与贫贱相对,因此,这四个字没有用其引申意义,也没有褒贬的意思,就其本义而言,仅仅表明人在社会中境遇,富就是有财富,富裕; 贵,在社会中处高位,是指为官

7、的人;贫指没有财富,生活拮据,贫穷; 贱,表示在社会中位卑,从事具体事务的人,“践也,卑下见践履也 ( 释名释言语 ) ”。富贵贫贱是社会中普通人的一般生活状态,是个事实,古今一样。离苦得乐,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这是现实人的基本诉求。 如果一个人仅仅停留在物质需要满足这个层次上,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而在儒家的世界里,人之为人的意义在于要超越基本欲望满足这一层次的人,成为真正的君子。什么是君子呢 ?论语学而章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里仁章后文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颜渊章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小人反是。”一般认为君子一是指古代的统治者与贵族的通称

8、,如:春秋左传桓公十二年引诗经语:“君子屡盟,乱是用长,无信也”。孟子滕文公上说:“君子之德,风也; 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君子也指人格高尚的人,如孟子说君子有不战 ; 荀子说君子博学。 周易 乾卦卦辞:“九三,君子终日乾乾。”汉代班固的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 ?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群也 ; 子者丈夫之通称也。”宋代王安石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 通谓之君子。 ”当然,君子还有其他的意思,这里无须多言。结合论语原句,基本可以确定“君子去仁,恶乎成名”的君子即指人格高尚的人。什么是道呢 ?把“不以其道得之”与“成名”“违仁”等句联系起来分析,这个道就是“安分守己、推己及人”的做人原则

9、。这个原则在荀子荣辱也可得以印证,荀子说:“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 ; 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 ; 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小人也者,疾为诞而欲人之信己也, 疾为诈而欲人之亲己也,禽兽之行而欲人之善己也 ; 虑之难知也,行之难安也,持之难立也,成则必不得其所好,必遇其所恶焉。”与君子相对而言的小人使用的是惟利是图,偷巧使诈获得富贵的道, 而君子则不是,君子坦坦荡荡,坚持自己的原则,身体力行地做事,平等待人地处事。也就是说君子已经超越物质满足的这一层次的需要。君子的成名在于立德、立功、立言,而“三不朽”的成就才是真正的成名。儒家坚持自己的价值取向,珍惜个体的名誉,绝不会以不择手段而臭名昭著,与其这样的成名,倒不如默默无闻。因此,真正的君子就会表现在无论什么时候遇到什么事情,无论是急促缓慢,还是颠沛潦倒都时时刻刻不离开仁道,违背仁性,须臾之间都不失掉人的尊严。看看今天,为名为利者何其多啊,为求成名可以脱光,可以露光,还要曝光,拿隐私当新闻,拿本能当真情,个人的欲望与媒体的逐利导致无良效应成倍放大,学术可以造假,评估可以糊弄,学分可以交易,权力可以寻租,人人沉沦。不见君子,人何以期 ?猜你喜欢:1. 论语的读书笔记2. 论语里仁篇的读后感3. 论语的智慧读后感4. 论语为政篇读后感5.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