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精品)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18789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精品)(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 说明书 水利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目 录第一章 设 计 基 本 资 料0一、地形、地质情况0二、水位资料0三、气象资料0四、筑坝材料及坝基砂砾石物理力学性质(见附表)0五、其它1第二章 土 坝 设 计0一、基础处理:0二、坝体剖面拟定:0(一)确定坝顶高程。0(二) 确定坝顶宽度7(三) 确定坝坡和马道7(四) 排水体8(五) 截水槽设计9三、渗流计算9(一)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规定9(二)土石坝渗流分析的目的9(三)渗流计算10四、稳定性计算11(一)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规定:11二、具体计算步骤12第三章 细部构造设计0一、坝

2、顶构造0二、上、下游护坡0三、坝面排水1四、反滤层1第四章 地基处理与两岸的连接01第一章 设 计 基 本 资 料一、地形、地质情况 坝址处河床宽约190米,坝轴线处河床最低高程为306米,河床覆盖层上层为湿陷性黄土夹杂有砾石,下边为砂砾石层,坝址岩体为花岗岩,透水性很小。详见坝轴线地质剖面图。二、水位资料 死水位325m 正常蓄水位338m 坝前水深32m 设计洪水位(1%)341m 坝前水深35m 校核洪水位(0.1%)342m 坝前水深36m 正常蓄水时下游水位306m 校核洪水位时下游水位313m三、气象资料 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2m/s 冻土深1.2m 四、筑坝材料及坝基砂砾石物理力学

3、性质(见附表)表1.1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项目比重含水量%湿容重t/m3饱和容重t/m3浮容量t/m3凝聚力kg/cm2内磨擦角渗透系数cm/s粘 土2.69171.932.051.050.21/0.1820/170.610-5砂砾土2.651.982.061.0636210-2坝基砂砾石2.651.681.980.9831210-2堆 石2.072.002.101.1040注:内磨擦角及凝聚力中分子为水上数值,分母为水下数值。 五、其它 工程等级:枢纽为二等,建筑物为二级; 水库吹程:1公里; 地震基本烈度:7度。第二章 土 坝 设 计一、基础处理:1、 清基:清除河床覆盖层上层的湿陷性黄土,

4、并将砂砾石向下开挖0.3米,使土坝建立在砂砾石地基上,清除河床左岸表层的覆盖层。2、 削坡:河床左岸岩石良好,清除表面风化的岩石后,直接填土筑坝。河床左岸岩体较陡,可能造成岸坡坝高变化剧烈,引起坝体不均匀沉降,需进行削坡处理,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7.1.4规定岩石岸坡不应陡于1:0.5,削坡后的坡度可取1:0.75.二、坝体剖面拟定:(一)确定坝顶高程。1. 计算依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第3.5节及附录A有关规定。2. 已知参数2.1水库水位及坝迎水面前水深H正常蓄水位(m):338正常蓄水位时坝前迎水面前水深(m):32设计洪水位(1%)(m)

5、:341设计洪水位时坝前迎水面前水深(m):35校核洪水位(0.1%)(m):342校核洪水位时坝前迎水面前水深(m):36正常蓄水位(地震)(m):338正常蓄水位(地震)时坝前迎水面前水深(m):322.2气象资料及风区水域平均水深Hm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W10(m/s): 12正常蓄水位情况Hm(m): 32计算风向与坝轴线发现夹角(): 0设计洪水位情况Hm(m): 35风区长度D(m): 1000校核洪水位情况Hm(m): 36表 2.3其他参数大坝级数: 2大坝上游坝坡m: 3.30上游坝坡护面类型代码: 2综合摩组系数k: 0.0000036注: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

6、001)5.35规定,设计风速的取值应遵循下条规定:(1)正常运行条件下的1级、2级坝,采用最大多年平均风速的1.52.0倍;(2)非常运行条件下,采用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本设计建筑物为2级,对于正常运行条件下,可取W=(1.52.0)*12=1.5*12=18 m/s表2.4 波高h及品均波长Lm水位(m)波高h(m)平均波长Lm(m)正常蓄水位0.6157.074设计洪水位0.6157.074校核洪水位0.3714.713正常蓄水位(考虑地震) 0.3714.713(2)按规范附录上A.1.7及1.8条的规定,根据不同的gD/W 和hm/Hm值的规范课按规范表A.1.8求取平均波高hm;表

7、2.5 不同累计频率下的波高与平均波高的比值(hp/hm) P(%)hm/Hm 1510012.421.951.71010.22.31.871.64表2.6平均波高hm水位(m)gD/ W假设hm/Hm根据假设要求的hm(m)根据假设要求的hm/Hmhm(m)正常蓄水位202500.10.3150.00980.315设计洪水位202500.10.3150.0090.316校核洪水位202500.10.1900.00520.187正常蓄水位(考虑地震)202500.31.861.61表2.12 设计爬高R计算结果表水位(m)大坝级别hm/H平均爬高Rm设计爬高R正常蓄水位20.00980.439

8、0.979设计洪水位20.0090.4390.979校核洪水位20.00520.2760.615正常蓄水位(考虑地震)20.00590.2780.6205 风壅水面高度e的确定按规范A.1.10条,风壅水面高度公式(A.1.10)计算: (A.1.10)式中:K综合摩阻系数,K=0.0000036D风区长度(m),D=1000计算风向与坝轴线法线夹角,=0W计算风速(m/s)Hm风区内水域平均水深表2.13 风壅水面高度e计算结果表水位(m)KD(m)W(m/s)Hme(m)正常蓄水位0.00000361000018320.0019设计洪水位0.00000361000018350.0017校核

9、洪水位0.00000361000012360.0007正常蓄水位(考虑地震)0.00000361000012320.00086 安全加高A的确定按规范5.3.1条,安全加高A根据大坝级别规范表5.3.1确定。表2.14安全加高A值表坝的级别2设计正常蓄水位1.0设计洪水位1.0校核(山区、丘陵区)校核洪水位0.5正常蓄水位(地震)正常蓄水位(地震)1.57 超高y的确定按规范5.3.1条,坝顶在水库静水位以上的超高y按规范公式(5.3.1)计算: y=R+e+A表2.15坝顶超高y计算成果表水位(m)ReAY正常蓄水位0.9790.00191.01.981设计洪水位0.9790.00171.01.981校核洪水位0.6150.00070.51.116正常蓄水位(地震)0.6200.00081.52.1218 坝顶高程(或防浪墙顶)确定(1)按规定5.3.3坝顶高程等于水库井水位与坝高之和,应按下列运用条件,取其大值:1 设计洪水位加正常运用条件的坝顶高程;2正常蓄水为加正常运用条件按的坝顶超高;3校核洪水位加非常时期运用条件的坝顶超高;4 正常蓄水位加非常运用条件下的坝顶超高,按规范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