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与主持4 (2)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160806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播音与主持4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播音与主持4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播音与主持4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播音与主持4 (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播音与主持4 (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播音与主持4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播音与主持4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张颂到罗京揭示“国嘴” 千锤百炼方成才张颂,中国播音学创始人之一。73岁的张颂是罗京播音专业的导师,被公认为中国播音界的泰斗级人物,正是他,1994年编写出版了中国播音界第一本理论书籍中国播音学。 张颂从1963年就在北京广播学院开始播音教学生涯。他很自豪,新闻联播从1978年诞生至今,播音员几乎全部出自于他们专业。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一开始,播音员是要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 这个体系就是苏联名动天下的着名的戏剧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建立的戏剧表演培养体系。他最着名的着作演员的自我修养,“喜剧之王”周星驰也倍加推崇。张颂当年自己学播音就是从这个体系入手的。 50年前的1959年7月

2、,刚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张颂,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组担任播音员。在此之前,他并没有受过任何播音专业的训练。那个时候能当播音员,更多的是看天赋和悟性。天赋好,有幸被挖掘,就让老播音员师傅带徒弟般地带着培养。张颂就是因为在北京师范大学广播站播音时,被认为是“小夏青”,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看中的。 带张颂的师傅是着名播音员齐越。他带张颂,一开始就要求张颂去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苏联培养播音员就是按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培养演员的路子走的,苏联最好的播音员都是被授予“功勋演员”称号的。其中有一位叫尤里列维坦的功勋播音员,提起他的名字,就连希特勒都咬牙切齿。 当时,流传到中国的是一本19

3、55年翻译过来的苏联播音经验汇编的黄皮书。这本书里面的内容都是单篇的,比如晚间新闻怎么播,文艺节目怎么播,理论很少。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的四年,张颂的业务学习主要就是学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听老前辈播音,记业务笔记。当时中央台每周有业务学习,请讲故事专家孙敬修、电影学院的教授、戏剧演员等来讲怎么练声,如何练习绕口令、怎么从唱京韵大鼓中学会发声张颂的学习经验,后来也被他和同事们写入了播音学教程。培训播音员首先要培养他们如何发声、如何进行播音基础训练,向兄弟艺术专业学习和借鉴显然是可取的。 1960年进入中央电视台的第一代播音员吕大渝在自己的书走近往事中也回忆到,进电视台没多久,就有很多老艺术

4、家来给他们上课,包括侯宝林、白凤鸣、马增芬等。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 每天早上,吕大渝就会和同学们一起念绕口令、唱京韵大鼓,练气息,练嘴皮子的功夫。白凤鸣教的一首京韵大鼓:“春至河开,绿柳时来,梨花放蕊,桃杏花开,遍地萌芽土内埋。”她很喜欢,几乎天天都唱。 在电视台工作后,吕大渝和赵忠祥还一起拜中国歌剧院的歌唱演员王嘉祥为师,花三年时间,对声音中气息的控制,声带闭合与共鸣腔的调节进行了专门的训练。和他们一块学的都是演员。早期中国播音员的培养,烙下了深刻的苏联烙印。 中国播音学不过,真正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播音员,最终还是依靠张颂他们花了将近30年时间才最终建构起来的“中国播音学”体系。 元老级

5、的播音员们虽然都是以高中毕业生的身份直接进入电视台的,但后来都到新闻院校进行了深造。新闻联播第一个女主播李娟和吕大渝参加了1960年秋北京广播学院举办的首届播音员训练班的学习;赵忠祥从该校新闻采编专业毕业,据他在最近新书湖畔絮语中自曝论文得分为97分。邢质斌虽选择到社科院新闻所进修,但张颂从1980年代初以来就和她关系一直非常好,亦师亦友。 在张颂看来,如果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不是出自于广院播音专业,他会认为这是自己专业的耻辱。 1963年,张颂开始从事播音教学工作的时候,只有三本书,都是经验汇编。黄皮书是苏联播音经验汇编,白皮书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们的工作总结,蓝皮书是全国各省播音员的经验

6、总结。从1963年开始的。张颂开始依靠这三本书,探索建立中国自己的播音学教材。刚开始编写,理论很少,张颂只好靠自己以前的播音经验,再结合当时中国播音界的一些具体的情况,再结合他们以前训练播音员的各种必需的步骤编写了最初的两本教材,一本是发声方面的,一本是语言表达方面的。 1979年召开了一个全国语言表达的研讨,这个其实就是北广播音专业的教材研讨会,这个研讨会在齐越的带领下对新中国的播音风格,正确的创作道路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张颂整理了之后,就执笔把它落实到教材里。 1994年10月,李瑞英、宋世雄等19人参与编写,张颂主编的中国播音学出版,这标志着中国播音学科学正式建立。1977年恢复

7、高考,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广院的播音主持专业由大专升为本科。1980年,播音专业也由过去挂靠在新闻系下正式成为单独的播音主持系,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9年,播音主持系开始招收博士生。 不过,在业界最认可的还是广院播音主持专业本科生,认为只有经过这个阶段四年科班学习的人,才是最正宗最有说服力的。 播音本科阶段的训练是广院投入师资力量最大的。采用最核心的是小组课的教学。一个老师带着十来个人,一个一个因材施教,要求学生也是一步一个台阶地实践、训练、提高。 过去对声音的要求是一律要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那样宽音大嗓,声音非常好,洪亮。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1984年节目形态多了起来之后,才对声音

8、条件要求多元起来,比如如果声音悦耳些,只要能持久,声音高点低点窄点宽点都无所谓了。 不过,在1998年到2002年间的播音招生工作中,张颂认为当时的认识出现了偏差,把形象当成了最重要的。因为都是电视台来招人,学生们也爱去电视台,所以大家觉得长得好看最重要。声音差点,口齿含糊没问题,结果吃了大亏了,这段时间的学生,张颂认为没有几个符合新闻联播播音员的标准。 一度,播音招生还出现了只重文化不重声音形象的偏差。招生先考文化,学校自己先考一遍文化,然后再去参加高考。结果那年招上来一批“有内涵”但普通话都不会的学生,最后只能矮子里拔将军,说得好点就录取。 走了一段时间的弯路之后。播音系学生的招生工作从实

9、践里慢慢总结出来一个七字方针:有声、上相、内涵深。三者顺序不能颠倒,如果能同时符合最好。 主播和记者 世界其他国家,并没有专门的播音学专业,欧美国家新闻主播的培养基本上都是在实践中从出色的新闻记者中挖掘出来的。 有着专门的播音主持专业的中国,一度也在培养通才还是专才上产生了分歧。不过,对于播音员,张颂还是建议,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之上,还是学有所专、用有所长符合国情,事实上,新闻联播播音员的确是按照这个路子培养的,他们更注重的是播音方面的锤炼。 罗京、李瑞英他们其实都主持过其他节目。罗京主持当代工人时,还专门采访过袁隆平。张颂认为,从罗京的访谈节目来看,虽然的确不如他播报节目水平那么高,但质量

10、还是不错的。 新闻播音员的培养,是历届播音系的拳头产品。在张颂看来,经过中国播音学体系培训的学员能成为新闻联播播音员的,基本上是一遍没看的稿子就能做到一字不错、语义正确、字正腔圆、庄重大方地播报出来。 张颂认为主要是他们在中国播音学理论体系指导下的培养路子比较对路:第一,特别强调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始终坚持播音专业的根本属性是新闻性。第二,必须做党和人民的喉舌。第三,在学校里培养他们主要的精力就是怎么播报新闻。怎么了解新闻的背景,怎么分析党的方针政策在每一条信息里的落实。 在培养新闻播音员的时候,张颂从来就强调的是“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新闻联播的播音员,绝对是那种读5000字的大稿,比如领导讲话,政府的公告等,能一气呵成,声音搭配,主次关系的把握,语气感情色彩的把握都要到适当的火候,显示出一个大国的风范;无稿的话,也能滔滔不绝、条理清晰地说上至少20分钟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