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汽水两相流的流型及防止传热恶化的措施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150586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锅炉汽水两相流的流型及防止传热恶化的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锅炉汽水两相流的流型及防止传热恶化的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锅炉汽水两相流的流型及防止传热恶化的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锅炉汽水两相流的流型及防止传热恶化的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锅炉汽水两相流的流型及防止传热恶化的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锅炉汽水两相流的流型及防止传热恶化的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锅炉汽水两相流的流型及防止传热恶化的措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锅炉汽水两相流的流型及防止传热恶化的措施一. 水沸腾时汽泡的形成过程锅炉中当水的温度加热到饱和温度tbh时,即产生蒸汽,饱和温度的数值决定于锅炉中 水的压力的高低。在某一已知压力下,就有一定的饱和温度数值,而且在整个沸腾过程内保 持不变(只要压力不变)。对沸腾过程进行观察,一般蒸汽泡只在加热壁面上的某些地点发生,这些地点叫作汽化 核心。这些汽化核心壁面某些粗糙不平以及锈皮、水垢等地方的凹陷部分。汽化核心数目(汽 泡数)取决于水冷壁的壁面热负荷,热负荷大,则汽化核心数目(汽泡数)也随之加多,沸 腾也就愈剧烈。在水的沸腾过程中,首先在汽化核心处形成汽泡,当汽泡在壁面形成时,汽泡内部压力 将高于汽泡

2、处部水中的压力,这个压力差即用来克服水的表面张力而形成汽泡。当水的压力 提高时,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减小,则在水压力高的情况下,可使汽化核心数目增多,亦即强 化了汽泡形成过程。当单相水在垂直管中向上流动时,管中横截面上的水流速度分布是不均匀的。由于水的 粘性作用,近壁面的水流速度较低(在壁面处应为零),速度梯度较大(速度变化大);管子 中心部分的水流速度最大,速度梯度(速度变化)为零。当近壁面水中含有蒸汽泡又不太大 时,由于汽泡浮力作用,汽泡上升速度要比水速大。由于水流速度梯度的影响,近壁面的汽 泡外侧遇到较大的阻力,汽泡本身会产生内侧向上、外侧向下的旋转运动,旋转引起的压差 将汽泡推向管子中心。

3、这样上升两相流中汽泡上各式较快,并相对集中在管子中心部位,即 集中在水速较大区域。当汽泡脱离壁面逸入水中或被管内的水带走,汽泡脱离后水又填充汽 泡离开后的空穴,又重新形成汽泡,这样重复汽泡的形成、长大和脱离过程。这个过程进行 得越快,或者说频率越高,则壁面附近水层的扰动愈剧烈,放热就猛列,放热系数a2值也 愈高。二. 水冷壁管中汽水两 相流的流动结构 在水冷壁管内两相流中,汽 和水不是均匀分布的,它们的流 速也不一样。由于管径、混合物 中的含汽率和流速的不同,两组 组成的流动结构也不一样。流动 结构不同,两相流体的流动阻力 和传热机理是不相同的,流动速 度的大小和传热的强弱又会影 响到两相流动

4、结构。传拔区战豪制水農对it传热含水不足图 6-1 示出了均匀受热垂直 上升蒸汽发管中两相流动结构 和传热工况。欠热水由管子下部 进入,完全蒸发后生成的过热蒸 汽由管子上部流出。区域 A 为单 相水的对流传热,水温低于饱和 温度,管壁金属温度稍高于水 温。在B区内,紧贴壁面的水虽达到饱和温度并产生汽泡,但管子中心部位的大量水仍处于欠热状态,生成的汽泡脱离壁面 后与大量的未饱和水混合,又凝结并将水加热。这区域的管壁温度略高于饱和温度,进行着 过冷核态沸腾传热。当水进入C区时全部达到饱和温度,传热转变为饱和核态沸腾方式,此 后生成的汽泡不再凝结。沿工质流动方向的含汽率x逐渐增大,汽泡分散在水中,这

5、种流动 结构称为汽泡状流动。 D 区内,小汽泡在管子中心聚合成大汽弹,形成所谓弹状流型,汽弹 与汽弹之间有水层。在C、D区的传热方式为核态沸腾放热,其放热系数a2大,管壁温度 稍高于工质温度。汽弹状流动只在常压下存在,在锅炉水冷壁管中强迫压力流动中不存在汽 弹流动结构。当汽量增多(含汽率 x 增大),汽弹相互连接时,就形成管子部为汽而周围有一环状水 膜,而且流动过程的含汽率增大,水膜逐渐变薄,即所谓带液滴的环状流动结构(F区)。 环状水膜减薄后的导热能力很强,可能不再发生核态沸腾而成为强制水膜对流传热,热量由 管壁经强制对流水膜传到水膜同中心汽流之间的表面上,并在此表面上蒸发。当壁面上的水 膜

6、完全被“蒸干”出现管壁温度突然升高。以后进入雾状流动结构G区),这时汽流中虽 仍有一些水滴,但对管壁的冷却作用不够,管壁温度会突然升高。此后随着汽流流动、含汽 率 x 的增大,汽流中的水滴不断蒸发,蒸汽流速逐渐增大,又水滴不断撞击管壁,使管壁温 度稍有下降的趋势。最后在蒸汽过热区域(H区)中,管壁温度随着汽温的升高而升高。管壁金属温度取决于管中流动工质的温度,内壁换热、水垢和局部热负荷等因素。蒸发 管中工质的温度变化不大(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工质的流速结构对管内放热系数a2的影 响却很大。这样蒸发管的金属温度取决于某些参数的组合,如压力、质量流速、热负荷、含 汽率和管子直径等。当沿管长均匀受

7、热时,随蒸发过程进行、含汽率x的增大,两相工质的流型将发生变化, 传热情况因而改变,管子内壁的放热系数a2也将发生变化。在没有管内部结垢的情况下, 各处的放热系数等于该处的局部热负荷除以管壁与工质的温度差,图3-2 中示出了各处的温 度差。图3-3则示出各处放热系数与受热面热负荷与含汽率x的关系。a2突然下降,而管 壁温度与工质温度差突增,即出现所谓两相流型和传热区域传热恶化。 FG 段为液体不足段, 管壁上没有水膜但汽流中仍有水滴,水滴撞击管壁、再加上含汽率x增大,工质流速随之增 大,其放热系数略有增大。 G 点以后为过热段,其放热系数对应于单相过热蒸汽,随蒸汽温 度的提高,其管壁温度也随之

8、上升热负荷增大时,放热系数的变 化如图 6-2 中曲线2 所示,过冷沸腾 提前出现,在过冷和核态沸腾区中 的放热系数增大,两相强迫对流区 中的放热系数基本不变,“蒸干”点 出现在更低的 x 处。不同负荷时放 热系数与 X 的关系更大,过冷壁沸 腾出现更早,并且当含汽率 x 达到 某一数值时,将不经两相强迫对流 区而直接由核态沸腾转入传热恶化 区,如曲线3 所示。热负荷很大时 过冷沸腾区出现更早,可能在 x 很 小处出现了传热恶化。图6 2不同负荷时放热系数与X的关系三. 两类传热恶化1. 第一类传热恶化 由于外界热负荷非常大,壁面产生汽饱的频率越大于汽泡离开壁面的频率,则使壁面产 生汽泡来不及

9、离开壁面,而在管壁内产生汽膜(汽泡由于来不及离开壁面,而积聚在管内壁), 使管壁温度急剧升高,而产生传热恶化,此类传热恶化称为第一类传热恶化,也称为膜态沸 腾,该类传热恶化由于热负荷很大,所以使管壁温度很高,导致爆管。该类传热恶化一般发 生在汽泡状流动结构,如果热负荷极高的话,也有可能在过冷沸腾区产生膜态沸腾。第一类传热恶化(膜态沸腾)具有以下特点:1)该类传热恶化一般产生在汽泡状流动,由于热负荷大,壁面产生汽泡频率大于汽泡离 开壁面的频率,而产生汽膜,使传热恶化。如果热负荷极高,也可能在过冷沸腾区产生该类 传热恶化。2)产生该类传热恶化的热负荷非常大。一般电站燃煤、燃油锅炉不可能达到,只有在

10、原 子能电站能达到此热负荷,所以一般电站锅炉不可能产生第一类传热恶化。3)如果产生第一类传热恶化,则产生管壁温度值较高,导致管子爆破(由于外界热负荷 非常大之故)。衡量第一类传热恶化(膜态沸腾)是采用临界热负荷,当热负荷低于临界热负荷,管壁 工况是安全的。当热负荷大于临界热负荷时,会出现管壁温度超过规定值,导致管子的爆破。 但由于产生第一类传热恶化所要求临界热负荷值非常大,电站锅炉是达不到此热负荷的,也 就一般不产生此类传热恶化。2. 第二类传热恶化 第二类传热恶化发生在环状流动的末端,由于水膜被撕破或被“蒸干”,出现管壁温度升高、传热恶化,放热系数a2值急剧下降,但其壁温的突升值不象第一类传

11、热恶化(膜态 沸腾)时那样高,放热方式亦为强迫对流,由于工质流速大(含汽率x增大),又有水滴可 能撞击和冷却管壁,所以放热系数a2值比膜态沸腾时高。如果热负荷还不太高,从传热观 点来看是产生传热恶化,但从壁温来看不一定超过允许值。只有当热负荷(或局部热负荷) 高时,壁温才超过允许极限值而使管子烧损。图 33 中 1 至 7 分别代表由小到大的 7 种热负荷。曲线1 的 AB 段为单相水的对流传 热段,这里的放热系数基本不变,只是随水温的升高,水的物理性质改变,放热系数稍有增 加。 BC 段为过冷核态沸腾段,沿管长随过冷沸腾核心数目的增多,放热系数成直线增大。CD 段为饱和核态沸腾,放热系数保持

12、不变。 DE 段为强制水膜对流传热段,沿管长随 液膜的减薄,放热系数不断增大。E点为“蒸干”点,由于液膜消失传热改变为接近于由管 壁至干饱和蒸汽的对流换热,放热系数虽然发生第二类传热恶化时壁温不一定超过允许值, 但可能因“蒸干”点位置经常变动,使某处壁温作周期性波动而导致管壁的疲劳损坏,这也 是为什么对直流锅炉及低循环倍率汽包炉来说,必须重视第二类传热恶化的原因所在。第二类传热恶化具有以下特点:1)第二类传热恶化发生在环状流动,也即水膜被撕破或被“蒸干”,而产生管壁温度升高, 传热恶化。2)发生第二类传热恶化的热负荷值低于一类传热恶化的热负荷值,也即电站锅炉可以达 到此热负荷,使管壁超温破坏。

13、所以电站锅炉主要重视第二类传热恶化,特别是直流炉和低 循环倍率汽包炉,在含汽率x值超过0.10.12时,流动即可进入环状流动区域,因此电站锅 炉实际能发生的第二类传热恶化问题。3)第二类传热恶化所产生的管壁温度低于第一类传热恶化。但在局部热负荷较大时,壁 温也会超过允许极限而使管子烧损。而且“蒸干”点是随工况变动而变化,有时也会发生壁 温波动而产生疲劳破坏的可能性。开始产生第二类传热恶化的含汽率通常称为界限含汽率Xjx,如果管子出口(或循环回 路出口)的含汽率x小于界限含汽率Xjx,则不会发生第二类传热恶化,也即是安全的。如 果管子出口(或循环回路出口)的含汽率x大于界限含汽率Xjx时,则就有

14、可能会产生第二 类传热恶化。防止传热恶化产生的常用措施是采用内螺纹管。由于直流锅炉的水冷壁出口含 汽率为 1 或者过热蒸汽,则在水冷壁管内必然会产生第二类传热恶化的问题,只不过是发生 在管子的哪一部位而言。采用内螺纹管可显著降低管壁温度,增加管内工质的扰动,使传热 恶化大大推迟。如推迟到出口端,则该处热负荷较低,使管壁温度已不致因传热恶化而飞升 了。另外亚临界压力的自然循环锅炉和控制循环锅炉,采用循环倍率小,则使水冷壁出口的 含汽率x大于界限含汽率Xjx,同样也会产生第二类传热恶化的问题,因此也采用内螺纹管 的水冷壁管。四. 沸腾管传热恶化的推迟与防止直流锅炉及控制循环锅炉(强制流动)的水冷壁

15、运行可靠性取决于管壁温度,而管壁温 度工况不仅与管内水动力工况有关,还与传热工况密切有关。水冷壁管发生传热恶化主要与工质质量流速、压力、含汽率和热负荷等因素有关。目前 常以界限含汽率Xjx作为判断传热器恶化出现的界限(即xXjx出现传热恶化)。当压力越高、 热负荷越大、质量流速越低时,Xjx越小,也就是传热恶化产生时x将减小。反之,Xjx增大, 传热恶化产生点向水冷壁管出口方向推迟。上述三个因素对界限含汽率Xjx的影响,可作如下解释:1. 压力P的影响压力增加,饱和水密度P减小及表面张力a降低。P减小则管壁上的水膜受扰动的影 响大,o降低则表示保持水膜的能力差,这两者的变化都使水膜的稳定性降低

16、。同时,压力 增加时,产生的汽泡小而多,增加了对水膜的扰动,并使水膜与管壁的接触面积减小,这也 使水膜的稳定性降低。水膜稳定性降低,则对管壁的冷却作用降低。因此,从以上分析可以 看出,压力增加将使发生传热恶化的界限含汽率Xjx减小。但另一方面,由于压力增加使汽水之间的比容差减小,则汽与水的相对速度减小, 又有利于水膜的稳定性,故使Xjx增大。但通过实验研究,当其它因素不变时这种情况只发 生在压力为4MPa以下。所以,当压力在4MPa以上时,压力P对Xjx的影响是:压力增加, Xjx 减小,即传热恶化破坏点提前。2. 热负荷Q的影响热负荷增加时,由于汽泡数量的增多,增加了水膜的扰动和减少水膜与管壁的接触面积, 同时还因大量蒸发使水膜本身的厚度减薄,因而Q增加发生传热恶化的减小。3质量流速卩的影响质量流速的P影响应从两方面看,当P增加时,使水膜的扰动加剧,水膜的稳定 性降低,将使Xj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