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之分析比较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7147879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之分析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之分析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之分析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之分析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之分析比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之分析比较高一历史组 赵文宾一、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前期革命纲领明确天朝田亩制度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 提问天朝田亩制度既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哪?。(学生思考回答后(“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指出:这是太平天国处理土地问题的原则,也就是天下的土地归天下的人耕种。这里,天下田是谁的?这里的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这就

2、意味着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像天朝田亩制度这样,把农民的斗争目标提出的如此明确,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他把农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提问:对于土地的分配还有一个要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如何才能做到平均分配土地呢?(学生思考回答(“无处不均匀”)后指出: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据人口,不论男女,以户为单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二是依据地力,把好坏田搭配着分;三是依据丰荒情况,由荒处迁丰处以赈济荒处;四是依据年龄,凡十六岁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岁以下就减半

3、。如此细致的规定,真可谓是“平均了”。太平天国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还平均分配产品。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农民每年收获所得,除生活必须外,其余一律上交国库。如有婚丧等事,则由国库发给一定数量的钱币和实物。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农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这样一个“有田同耕,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如何评价?从分配土地和产品的原则来看,废除封建所有制固然是革命的,但它是把消灭剥削、消灭贫困的理想建立在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上,这是不切合农民觉悟和脱离农民思想实际的;同时,小生产者所能提供的财富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人人饱暖”的要求。从分配的方法来看,也

4、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平均分配土地使农民平均得到一份土地,但同时又规定每年收获只能留下维持生活的份额,其余生产生活资料同归圣库。这样的规定自相矛盾,多生产对农民不但没有实际好处,而且还会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其结果不会带来人人饱暖,只会造成普遍贫困。多角度分析:1.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因为如果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分配方式,不论农民干的多少,最终分配的财富是一样的,会打击农民生产积极性,最终影响经济发展。这样一种分配方式,本身也违背了社会公平的原则。2.从社会生产力水平角度:中国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当时是不可能生产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来满足社会这种分配需求;3.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这样的分配方案也是

5、一种空想。正如刚才那位同学讲到的人性的弱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他自己穷困的时候,他要求平均分配土地和财富;但是当更穷的人要求分他的土地和财富的时候,他可能就不干了。再从客观环境来看,连年征战无法保证一个安定的环境来实现这一方案。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那么,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呢?指出可从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三方面进行评价。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空想性:取消商品买卖和私有制,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只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落后性:它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并不代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对

6、劳动成果的分配采取强制性的措施比较容易做到,取消商品买卖也可以强制实行于一时,但这都违背了经济规律,不可能长久。况且,对劳动成果的分配也不是平均主义,上层领导生活奢侈、妻妾成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太平天国实际执行的不是天朝田亩制度的纲领。二、资政新篇治国方案(太平天国后期的指导性文件)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在“向西方学习”上,超过了同时代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主张,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不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

7、问题,因此这个方案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任何积极作用。由于当时中国还不具备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且,太平天国迫于当时严峻的形势,资政新篇没能实行。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二者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1)产生背景不同:前者颁布于太平天国强盛时期;后者提出于太平天国衰落时期。 (2)社会主张不同:前者企图在小生产者的自然经济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后者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即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 (3)群众基础不同:前者满足了农民的利益要求,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后者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不可能得到农民的拥护。 (4)社会作用不同:前者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后者没能付诸实施,对太平天国的斗争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5)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后者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堪称第一个近代化纲领。2012.09.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