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模板(第四阶段) (2)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14540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模板(第四阶段) (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说课模板(第四阶段) (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说课模板(第四阶段) (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说课模板(第四阶段) (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说课模板(第四阶段) (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课模板(第四阶段)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模板(第四阶段) (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课模板说课,不同于一般的发言稿和课堂教学,它要求说者能够比较系统地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而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浓缩课堂,它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的重点在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上。以下是说课模板,仅供参考。基本信息学科年级教学形式教师单位课题名称教材版本说课记录说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云雾蒙蒙,杜鹃欢唱,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突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

2、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材所处地位乡村四月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中第二十三课古诗词三首中第一首, 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2、背诵、默写古诗。3、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绘诗的内容,抓住诗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1、诵读古诗并默写。来源:060S.com2、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说教法围绕教学的主题和对以往教学的

3、改进创新。乡村四月是一首古诗,依据课标,第二学段古诗词教学目标是“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让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带着表情的朗读。在本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主题,“凭借课文的例子,选找教学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用语文,”指导下,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本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画面,体验诗人的情感。这里的读,是声情并茂地读出诗文的情和意,表达自己的情和感,促进感悟的内化与升华。读出个情味,给予学生尝试的空间与时间,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体悟,在互动评价中掌握情感的基调,最后进入意境,身心融入而忘情地读。诗歌与记叙文不同,除了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更要把握朗读的节奏及其轻

4、重音。说学法1、收集资料法。课前让孩子收集诗人翁卷的资料,培养孩子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朗读教学法。朗读有助于感知语言,感悟者作者抒发的情感。课堂中通过个别读、齐读来正音,看图引导学生想象,熟读成诵等方法让学生把诗读通、读懂。3、想象悟情法。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山原的欣欣向荣,乡村人的勤劳忙碌,感悟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析课题课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愿望。因此,利用课前3分钟与学生聊天,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眼中的春天后,再让学生背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如咏柳早春春晓导入新课教学。这样既联系生活,又复习了旧知

5、,为学生理解诗的含义垫定感情基础。(二)、回忆学法,指导自学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学诗方法,让学生回忆学诗的方法先读通,后悟诗意和诗情,再背诗。通过这一方法来指导学生自学。(三)、读通诗文在这里我紧扣“读通”这个环节,先让学生自读后检查指导学习生字“蚕”“桑”。1、了解翁卷的资料和诗题意思。2、学生自由读诗。3、通过个别读、范读、齐读等方式读通诗文,相机学习生字“蚕”“桑”,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指导。(四)、读懂诗文,感悟诗情。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依据课标和诗词教学的特点,这环节我采取自读自悟,想象感悟,教师引导,品出诗味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意。而教师的“导”,就是

6、教学的预设,而“味”,就是咀嚼语言,品味出情感。由于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征有别于成人,他们处在启蒙阶段,于是,课堂教学必须高度关注童心、童趣,深入浅出为他们的喜闻乐见。一般而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知识能力点,设计整体感知要点,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领悟情感的方式,从而悟出诗歌味儿来。“导味”,教学过程必须简单,只能是个粗线条,感悟的方式与方法应明了易于感悟,并且能运用操作,这样,教师才能灵活驾驭课堂,放飞学生个性,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具体做法是:1、师生回忆小结了解诗文的方法,指导学生自读自悟诗意。2、师生互动交流感受。古诗词的教学最高境界是“显像得意”

7、,即先将文字转换为画面和场景,变抽象为具象,变平面为立体,变静止为灵动,让学生从形象中感受,领悟诗句的情感意蕴。具体到我这节课(1)我是这样处理的,“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两句写景的诗句领悟诗意有一定的难度,我采用看图引导想象,体会山原的“绿”引读感悟。结合学生的自悟让学生看图和注解感悟“白满川”是天色倒映在稻田里的水中和水色交相辉映,给人一种什么感觉?(白茫茫的很耀眼)因此诗人说“白满川”。春天的雨又轻又小像雾又像烟,这样的雨又可以说是(烟雨蒙蒙)这时我抓住一个“绿”字,引导学生想象:四月的乡村,原野是绿的,山陵是绿的,还有绿的绿的 绿的。学生通过看、说明白诗人眼里是个绿色主宰的

8、世界,此时我引用咏柳中的两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和泊船瓜舟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让学生感悟绿给人感觉是生机勃勃,顺势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绿。(2)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两句写乡村的人勤劳的诗句比前两句更好理解,我让学生先说然后点拔。采集桑叶养蚕,耕田插秧这是乡村四月繁忙的劳动生活,从哪里可以看出劳动繁忙、紧张?引出:才了蚕桑又插田。引导学生想象:读着这句我仿佛看到乡亲们,听到乡亲们在田间说。接着我引用诗句“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学生感受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累并快乐着但对末来充满希望。诗人就是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读出你心中的情

9、感吧!(3)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诗意。(五)、熟读成诵(六)、默写古诗(七)、课后延伸1、自读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第二首诗的整体印象。学生肯定能说出第二首诗主要写人们很忙,教师再相机说“其实第二首诗的主要意思在第一首诗中就有体现了”,学生再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从而对课进行小结。2、背诵默写乡村四月3、课后收集并积累其它田园风光的诗词。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绿遍/山野/白满川,子归/声里/雨如烟。 景美乡村/四月/闲人少。 赞美才了/桑蚕/又/插田。 人忙说其他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联系生活法: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经验是最感受性的学习材料。乡村四月写的是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而现在正好是春季,因此课堂中在课前3分钟与学生轻松谈话聊聊自己眼里的春天。引出古人眼中的春天。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