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145105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重庆大学自建校至20 世纪 50年代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调整,地质专业一直是我校实力较强的优势 专业之一,其后,基础地质与工程地质长期作为土木建筑工程、采矿工程、环境工程等优势学科的重 要支撑基础学科;期间,重庆建筑工程学院(重庆建筑大学)先后开办过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工程 地质专业;2000 年三校合并组建新重庆大学后,地质工程重新即获准硕士点,并于2006 年又成为重 庆市唯一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即是基于此,在原重 庆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重庆建筑大学)工程地质专业的基础上,经教育部批准重新恢复招生的 专业,

2、其历史传承较为悠久。目前,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依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与岩土工程国家级 重点学科建设,学科背景与办学实力较强;自恢复招生以来,积极开展专业建设,2011年,“地质资 源与地质工程”硕士一级学科和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同时被评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 划”专业。重庆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优势和特色主要体现在:(1)历史传承悠久,依托相关学科实力 较强。主要依托学科平台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岩土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 工程山区岩土工程与现代结构工程学科、国家“985”工程山地城镇建设新与技术创新平台、山地城 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

3、实验室等,以及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教学平台,使得勘 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小专业精英培养模式。目前该专业每年招收30名 左右本科生,以“卓越工程师”作为目标,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复合型”地质工程领域的卓越工 程师,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广泛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突出创新实践能力与具备各类 工程基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从已毕业学生来看,“复合型”培养能满足地质工程、岩土工程、 结构工程、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出口(推免或考研攻读硕士学位及工程单位就业)需求。(3)师资力 量雄厚。目前专业教师队伍22 人,均是教育部山区岩土工程创新科研团队的研究骨干

4、,也是“岩土 工程系列课程重庆市级教学团队”的骨干教师,其中20 人为博士学位获得者,教授7 人、副教授14 人,12 人具有国外访问学者或进修经历,14 人具有执业工程师资格,能长期将学科前沿与科研、工 程实践成果引入教学,能较好地适应“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4)教学改革成果与教学资源建 设优势凸显。近年来,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式改革、实践教学基地建 设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先后承担重庆市级和校级各类教学改革、课程建设项目17 项;主要基 础课程及专业主干课程中,建成国家精品课程2 门,重庆市精品课程8 门,校级精品课程2 门;专业 课程编写出版有“十五”、

5、“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等10 余部;建设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 验室,以及与生产单位联合等建设实践教学基地13 个;近年已经在教材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建设、 教学改革等方面获国家级、重庆市级和校级各类奖励22 项。本专业目前每年招收30 名左右本科学生,致力于小专业精英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 及地质学等基础理论及较系统的工程地质、勘察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 以及具备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相关工程基础知识的、“高素质、创新性、复合型”的创新性、复合 型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人才。二、标准学制 四年三、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四、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1、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

6、国家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地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经过工 程师基本训练,能够在各种建设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的勘察、设计、施工、监测与检测、管理、评价、 教育与研究等部门从事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技术和管理工作。以卓越工程师为培养目标,培 养具有扎实的地质工程基础理论、相关各类工程基础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 有一定的国际视野,面向未来的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2、培养规格: 知识 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

7、科学技 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掌握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地貌学、水文地质、工程 地质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掌握工程经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 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分析方法,掌握工程测绘、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土木工程施工 的一般技术和过程及组织和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地质钻探机械与钻探工艺、岩土工 程勘察主要技术手段的基本知识、过程及组织管理,掌握岩土工程勘察原位试验及室内实验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及相关软件应用技术;掌握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的基本技术方法和流程;掌握物探和钻探相 关知识和技能;掌握岩土工程监测与检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8、;了解本专业的有关法规、规范与规程; 了解勘察技术与工程机械的一般知识;了解本专业发展动态。A 知识架构A1 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在基础教育所达到的知识水平上实现进 一步的提升。A2 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借助于某一个学科的某些片断,通过短暂的学术探索, 让学生接触到这个学科的研究方法,而不是要学生学习经过简化的、较为完整的学科概论或常识。A3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应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紧密联系,有 助于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工程意识。A4 数学或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在基础教育水平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定量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A5.1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

9、基础性理论知识。A5.1.1 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能熟练地进行数学运算,并能运用数学手段解决工程技术 问题;A5.1.2 掌握物理的基本理论,概念清晰;A5.1.3 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化学原理和分析方法。A5.2 掌握或了解本专业所需的应用性理论知识。A5.2.1 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数学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A5.2.2 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A5.2.3 掌握工程流体力学(主要为水力学及地下水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A5.2.4 掌握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工程地 质学、水文地质学)、岩土力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验

10、方法;A5.2.5 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适用条件;A5.2.6 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画法几何基本原理;A5.2.7 掌握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手段(工程物探、工程钻探)、原位试验及室内试验原理、 方法和成果整理和利用;A5.2.8 了解常用边坡支护结构、地基处理、基础工程及地下结构的设计原理和分析方法; A5.2.9 掌握勘察技术与工程业务作业的施工与组织、项目管理及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A5.3 掌握或了解本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与相关技术。 专业知识与技术涉及工业与民用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铁道工程、桥梁、矿 山建筑及地质灾害防治等业务范围的岩土工程勘察。本专业根据相关知

11、识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并安排相 应的实践环节。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学会应用由专业基础课程学得的基本理论,进一 步深入掌握专业技能,建立初步的工程经验。A5.3.1 掌握野外地质(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A5.3.2 掌握工程物探和工程钻探方法技术(相关器具、原理、工艺);A5.3.3 掌握专业制图软件及专业相关分析计算软件的应用;A5.3.4 了解岩土工程现代施工技术、监测与检测或试验方法;了解土木工程基础、边坡支护 结构及地下结构设计方法,了解地基处理的基本方法;A5.3.5 了解本专业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规程 ;A5.3.6 了解房屋、道路、桥

12、梁工程、隧道工程相关的基础及环境边坡工程的一般知识;A5.3.7 了解岩土工程与环境的基本知识;A5.3.8 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及相邻学科的一般知识。A5.4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实践技能。A5.4.1 掌握(地质图、工程图)识图、制图的技能,能正确表达设计意图;A5.4.2 了解所学课程的实验方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A5.4.3 掌握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野外原位试验和室内测试的技能;A5.4.4 掌握各项实习内容及有关的操作和量测技能A5.4.5 掌握一至二种计算机语言,能进行基本的程序设计,具有上机操作的能力; A5.4.6 掌握使用本专业常用计算机软件。能力 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

13、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继续学习的能力;具有应用语言、 图表和计算机技术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并能运用其 解决一般工程问题;具有计算机、常规工程测试仪器的运用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设计、 施工和管理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或技术研究、应用开发等创新能力。B 能力要求B1 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力。B2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3 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B4 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共事的能力。B5 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初步审美能力。B6 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B7 终生学习的能力。B8 组织管理能力。B9 熟练运用各

14、种现代媒体技术获取科学研究信息,包括英文信息的能力。B10 具有自学、独立工作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B11 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革新的初步能力。B12 具有合理抽象、逻辑推理、物理现象综合分析。B13 具有书面及口头的方式清晰而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及各项技术观点的能力。素质 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科学素质、工程素养和人文素养,能体现哲理、情趣、品味等方面 的较高修养,具有求真务实的态度以及实干创新的精神,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愿为国 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从事岩土工程勘察专业相关工作的职责和和保卫祖国的 义务。C 素质要求

15、C1 志存高远、意志坚强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矢志不渝。C2 刻苦务实、精勤进取脚踏实地,不慕虚名;勤奋努力,追求卓越。C3 身心和谐、视野开阔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和宽阔的国 际化视野。C4 思维敏捷、乐于创新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对于推陈出新怀有浓厚的兴趣,富有探索精神 并渴望解决问题。C5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把握机遇,勇于面对挫折和失败;C6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社会责任感;C7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C8 具有较宽背景学科的综合素养。五、专业核心课程主干学科:地质工程、土木工程主干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测量、建筑制图与识图、矿物岩石学、普通地 质学、水文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工程结构基础、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 质学、工程物探、工程钻探、基础工程、边坡支护结构设计、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计划、岩土工程勘 察、岩土工程监测与检测技术。六、特色课程(指研讨型课程、全英文课程等) 研讨型课程:新生研讨课、专业概论、构造地质学,岩土工程勘察, 工程地质学七、毕业学分要求及学分分布课程类别必修学分选修学分备注通识与素质课程18公共基础课程16思政类10外语类17数学类9物理类6军体类2.5生化类2计算机类专业基础课程297专业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