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习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144924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导论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心理学导论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心理学导论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心理学导论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心理学导论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导论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导论习题(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其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本性、规律、机制和事实。J心理与行为的关系怎样?1, 引起行为的刺激通常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而起作用的。2, 心理支配着行为而又通过行为而表现出来。3,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心理对行为的支配和调节通常是很复杂的。J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意识是现时正被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是我们保持生活正常的心理部分,它涉及我们心理现象的广大范围。无意识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无意识现象包括无意识行为、对刺

2、激的无意识和盲视等。J在心理学研究设计中,如何贯彻客观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客观性原则:1,搜集资料时,必须如实地详尽地记录作用于个体的外部刺激和他的行为反应,包括口语报告。2,在资料的处理、结果的分析整理时应尽可能用某种客观的尺度来评定,切忌主观偏见影响。3,做结论时,要根据客观的事实下判断,不要做过分的推论。系统性原则:1,整体性。2,等级结构性。3,动态性。4,环境适应性。J阐述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说(二)设计研究方案(三)搜集资料(四)整理与分析资料(五)解释结果和检验假说J问卷法和晤谈法的比较。要得到一份良好的问卷,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针对调查的目

3、的来设计问卷。(2)提出的问题要适合于调查的目的和被调查的对象。(3)使用方便,处理结果省时、经济。 与问卷法相比,晤谈法有如下优点:(1)可以直接向被调查者解释晤谈的目的,可以提高他们回答问题的准备程度; (2)研究者可以控制晤谈进程,可以使调查中的遗漏大为减少;(3)可以不同的方式考察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真实程度;(4)可以根据被试的反应提出临时应变的问题,有可能获得额外有价值的资料。它的主要缺点是:(1)由于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晤谈数量有限的对象,要收集较多对象的资料太费时间;(2)研究者必须训练有素,才能掌握晤谈法;(3)研究者的言语不当,被调查者有可能拒答或谎答问题;(4)研究者的行为,有

4、时甚至是无意的行为也可能对被调查者的回答有暗示作用。J现代心理学有哪些主要派别?构造主义(二)行为主义(三)格式塔心理学(四)精神分析第二章 心理的生物基础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反射方式实现的。反射就是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及时适当的反应。执行反射的全部结构称为反射弧。根据信号刺激的特点,巴甫洛夫把大脑皮质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凡是以直接作用于各种感觉器官的具体刺激为信号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这是动物和人类共有的。由词语作为信号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活动。 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的差别:经典条件反射是通过训练将

5、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联系起来,使条件刺激也能引出与无条件刺激产生的无条件反射相同的条件反射。而操作条件反射是通过训练将随意操作和奖赏联系起来,以引出特定的操作。行为遗传学的方法:选择性繁殖,孪生儿研究,家谱分析法,亲属相关法,群体调查分析法。第三章 文化对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1类文化与人性。人类文化是形成人的心理和行为即人性的决定性条件。2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共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塑造了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亚文化对亚群体的影响是形成亚文化群的心理特征。3阶级地位和阶级心理。同一阶级的社会成员处于相同的经济地位、具有相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而形成了一个阶级的共同心理特征。第五章 动机、内驱力和诱因

6、有什么关系?内驱力存在于有机体内部,诱因存在于有机体外部。内驱力是一种激活力,它释放的能量是无指向性的,可服务于任何具体的行为。动机行为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是由内驱力和诱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第十一章 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已有经验。过去经验,包括日常经验对科学概念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2变式。变式就是用以说明概念的例子。提供概念所包括的事物的变式,对概念的形成也有显著的影响。3下定义。用准确的言语揭露事物的本质,给概念下定义有助于掌握科学概念。4实际运用。在实践中运用概念,有助于深入地掌握概念。J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有什么关系?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知识的前提到特殊性知

7、识的结论的推理,其前提反映的是一般性知识、蕴涵着结论的知识,因而其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不会超出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具有必然性。归纳推理则是从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到一般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其结论一般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具有或然性。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又是密切联系、互相依赖、互为补充的。因为演绎推理的一般性知识的大前提必须借助于归纳推理从具体的经验中概括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归纳推理也就没有演绎推理。同时,归纳推理也离不开演绎推理。因为在归纳推理的过程中人们常常需要运用演绎推理对某些归纳的前提或结论加以论证。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演绎推理也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归纳。J哪些因

8、素会影响推理的正确性?(一) 课题的性质(二)前提气氛效应(三)题外知识、愿望或情感等的介入J人在解决问题时可能会采取哪些途径?(一) 尝试错误(二)探试搜索(三)爬山法(四)手段目的分析(五)反推法(逆向搜索)J影响问题解决的有关心理因素有哪些? (一)知觉的特点(二)定势的影响(三)酝酿效应(四)实践知识(五)动机的强度(六)个性差异J创造思维过程大致经历哪几个阶段?创造者的思维活动具有哪些特点?创造思维过程大致经历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这四个阶段。特点:(一)思维的流畅性(二)思维的变通性(三)思维的独特性(四)思维的敏感性第十二章 语言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语言和言语是有区别的。1

9、,语言是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2,语言是社会现象,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言语是心理物理现象,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语言和言语又是密切联系的。1,言语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存在。离开语言这种工具,人就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意见,也就无法进行交际活动。2,语言也离不开言语,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能发挥其交际工具的作用;一旦某种语言不再被人们用来进行交际,它终究要从社会上消失掉。第十三章 情绪情绪和认知的关系是什么? (一)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认知在情绪产生中起着重要决定的作用。认知结构的复杂程度对于情绪体验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行为结果的不同归因决定着人对行为结果的情绪反应。(二) 情

10、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明显地表现在心境对认知的影响上。情绪对认知的干扰作用,也是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第十四章 意志人的意志是不是自由的?行为主义者华生否认人的意识,否认意志自由,认为人的行为完全是由外界刺激所决定的。唯意志论者叔本华和尼采认为人的意志行为是不受任何东西约束的,可以绝对自由,为所欲为。前者是极端的机械论,后者是极端的唯心论。这两种见解都是错误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意志是自由的,但又是不自由的。说它是自由的,因为在一定的条件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目的,发动或制止某种行动,按某种方式、方法行事;说它是不自由的,因为人的一切愿望、一切行动都必须符合客观规律。J

11、意志与认识的关系怎样?意志和认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其次,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J意志与情绪的关系怎样?意志和情绪也有密切的联系。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或支持作用时,这种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阻碍或削弱作用时,这种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意志也可以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于理智。J心理冲突有哪些类型?在心理冲突时怎样衡量一个人的意志品质?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多重趋避冲突。在心理冲突时怎样来衡量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呢?1,对于原则性的

12、动机冲突,意志坚强者能坚定不移地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道德标准、服从于集体的和国家的需要;2,对于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他也能根据当时的需要毅然决定取舍。第一章 运动技能 技能:运用知识来完成的活动方式,它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运动技能:指在学习生活、体育活动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行为操作。主要是借助于骨骼肌和相应的神经过程而实现的。智力技能:主要包括思维活动的操作方式。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心智操作。运动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区别:前者表现为外显的骨骼肌的操作活动;后者表现为内隐的思维操作活动。联系: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是运动技能的调节者和必要的组成部分;外部动作是智力技能的最初依据,

13、也是智力活动的经常体现者。习惯:自动化动作的需要。运动技能结构的四个维度:连贯断续,精细粗壮,内反馈外反馈,简单复杂。简单反应时间:对单一的刺激物作出确定反应所需要的最短时间。复杂反应时间(选择反应时间):根据不同刺激,在各种可能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所需要的最短时间。影响简单反应时间的因素:1,不同感觉道的差异;2,刺激的强度;3,刺激前的时间;4,练习可缩短反应时间;5,年龄的增长延长反应时间;6,海拔高度;7,药品。运动技能形成经历的阶段:1,动作的认知阶段;2,动作的联系阶段;3,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熟练期)。已形成的技能的特点:1,行为控制从有意识向无意识转化;2,利用线索;3

14、,控制行为方法的变化;4,动觉反馈作用的加强;5,协调化运动模式的形成。运动技能形成的理论:连锁反应的理论,认知心理学的理论。连锁反应的理论:加涅认为,可以用刺激反应公式的连锁反应系列来解释运动技能的形成。运动技能被理解为动作的连锁反应,刺激引起反应,第一个动觉反馈调节着第二个动作,第二个动作的动觉反馈又调节着第三个动作认知心理学的理论:认知心理学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释运动技能的形成。韦尔福特提出运动技能形成的模型。该模型由感受转换效应器三个连续阶段组成。练习:就是以掌握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为目标所进行的反复操作过程。练习曲线(学习曲线):是表示一种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次数和练习成绩之间关系

15、的曲线。高原现象(高原期):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的现象。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1,练习的进程中出现需要以新的活动结构,代替或改变旧的活动结构的现象,而活动结构的改变往往不能一时奏效,成绩处于暂时停顿状态。2,练习者注意力涣散,练习兴趣降低,以及疲劳和厌倦情绪等也会使练习成绩暂时停顿。高效率的练习需要的条件:1,要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2,在指导工作中把讲解和观察结合起来。3,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整体学习法或部分学习法。4,合理安排练习的时间。5,要让练习者知道练习的结果。集中学习:学习一种技能时,在一段时间内反复进行练习。分散学习:如果在练习期间内插入休息,这种学习称为分散学习。技能的迁移(正迁移):已经形成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发生积极的影响,促使新技能的掌握。技能的干扰(负迁移):已经形成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发生消极的影响,阻碍新技能的掌握。迁移的内容有三个方面:1,知识、技能的迁移。2,态度的迁移。3,学科的学习可能对发展能力产生迁移。迁移理论:1,共同要素说;2,类化理论;3,关系的理论。第二章 能力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