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试点本科高校建设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143387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型试点本科高校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应用型试点本科高校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应用型试点本科高校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应用型试点本科高校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应用型试点本科高校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型试点本科高校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型试点本科高校建设(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wd.应用型试点本科高校建设自评报告浙江树人学院二一七年十一月目 录一、应用型院校建设的总体情况1一学校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1二应用型院校建设的 基本思路2二、应用型院校建设的主要成效4一产教融合,深化专业、课程的应用性改造41、优化专业布局,推进专业应用性改造42、推进课堂创新,深化应用性课程改革63、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74、突出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体系9二机制融合,共建协同创新育人平台111、深化协同育人,大力推进展业学院建设112、加强校企合作,积极组建订单班、虚拟班123、拓展校地合作,加强校政校行合作育人124、加强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12三师资融合,打造

2、“千百工程131、“引培聘并重,逐步优化师资构造132、打造“千百工程,培养“双师双能型师资14四学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初显151、实施“双轮驱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152、鼓励科技活动,提高创新实践能力17三、应用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18一专业应用性建设与改造有待深化19二师资队伍服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有待提升20三合作育人仍不够深入,优质实践基地仍显缺乏21四适应应用型建设的评价考核、质量监控尚未成熟22四、今后工作的主要思路23一以行业学院为龙头,深化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23二严密对接产业行业,持续推进专业应用性改造24三落实“千百工程,推进“双师双能型师资建设24四实

3、施“双轮驱动,继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25五、特色与示范25一服务产业需求,推进展业学院建设25二创新合作模式,“四轮驱动架构初成26三推进“六个共同,创新协同育人途径28四服务人才培养,行业学院成效初显29实现“四个融合,全面推进应用型院校建设浙江树人大学应用型试点本科高校建设自评报告学校自2015年底入选浙江省应用型试点示范建设院校后,进一步制定完善了校院两级建设方案;2016年,制订了“十三五规划,将“完成应用型示范校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十三五期间的四大目标之一。两年多来,学校以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为引领,以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推进应用型试点示范建设,取得了阶段性可喜

4、成效。目前,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42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在校学生近1.6万人,拥有杭州拱宸桥与绍兴杨汛桥两个校区,占地1220亩,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9亿余元,图书馆藏书168万余册,电子图书约88万余种,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95个。在中国管理科学院(武书连)2016和201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中学校综合实力均排名第一。一、应用型院校建设的总体情况一学校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学校建校33年来,坚持“立德树人、为国植贤的办学宗旨,打好“民办、应用两张牌,立足杭州和绍兴、服务浙江、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综合实力在全国民

5、办高校中处于一流、局部学科和研究领域在全国高校中有重要影响、质量优良、特色彰显的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类型定位应用性、服务性为特征的教学服务型高校。在遵循高等教育 基本规律和 基本标准的根基上,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 基本任务,借鉴现代服务科学理论和服务理念,在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全面贯彻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师生的要求。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杭州和绍兴、服务浙江、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为科技进步、经济建设、社会开展、文化传承和创新做出自身的奉献。人才培养定位培养根基扎实、知识面宽、人格健全、适应能力强,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人

6、才培养总体思路围绕“1个目标: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2个突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构建“3大体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施“4大改革:应用型导向下的专业、课程、课堂和综合领域的改革。二应用型院校建设的 基本思路两年多来,学校坚持“提升内涵、强化特色开展主题,制定了应用型高校建设的系列举措,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主要路径,着力实施了应用型本科建设“五个三工程:一是发挥三个优势,借力推进转型。学校充分发挥民办体制机制的优势、行业优势与院校研究优势,发挥各董事单位成员作用,努力搭建多方参与、多种形式、互惠多赢的协同创新平台,不断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为应用型建设提供了机制保障和

7、理论指导。二是推进三个对接,有效引导转型。严密对接产业行业,以“适应市场、优化构造、提升内涵、强化特色为思路,调整优化专业构造,持续推进专业应用性改造。严密对接职业标准,结合学分制改革,系统修订培养方案,不断加强课程的应用性改造,推进课程体系、内容与产业需求、职业标准的对接融合。继续推进“卓越方案、校企合作虚拟班、订单班、行业学院等与行业企事业单位的协同育人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三是三措并举,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学校注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注重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升。实施“百业培师方案,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下企业参加实践,提高“双师双能型

8、教师比例;继续实施“千人业师方案,在稳固与原有业师联系的根基上,确保每年新增100名业师进入课堂协同教学。四是实现三大突破,打造应用型学科平台。重点建设5个省级一流学科,以学科为载体集聚、统筹各类科教资源;通过行业学院、产学研平台的建设,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的争取与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一致起来,实现社会服务的新突破与科研反哺教学的新突破。五是着力三个重点,强化学生应用能力。构建“双轮驱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快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完善学生科技竞赛管理制度,营造学生能力培养的自主实践环境;完善创新创业服务机制,加强创业学院建

9、设,设立创业基金,完善创业平台。六是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构建长效机制。在组织保障方面,学校成立了校长、书记担任组长,所有校领导参与的应用型建设领导小组,并成立了由各职能部门牵头的8个分工程建设工作组,坚持建设主体在二级学院,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建设目标与任务。在制度保障上,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应用型试点示范院校建设的假设干意见、关于应用型专业建设标准的指导意见、关于行业学院建设的假设干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假设干意见、产学研合作平台认定与考核方法、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标准等制度,为应用型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在资金和条件保障方面,学校设立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专项资金,每年

10、投入*万元,同时,鼓励企业对行业学院进展资金、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吸引企业资金1000多万元;学校按10:1对外来投入进展配套奖励,并在实验资源等方面给予优先投入保证。二、 应用型院校建设的主要成效两年多来,学校认真落实应用型试点示范建设方案,通过四个“融合:产教融合,深化专业、课程的应用性改造;机制融合,共建协同创新育人平台;师资融合,打造“千百工程;学创融合,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应用型院校建设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一产教融合,深化专业、课程的应用性改造1、优化专业布局,推进专业应用性改造优化专业构造。学校制订了“十三五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规划,按照“适应市场、优化构造、提升内涵、强化特色的

11、思路加强专业建设。近两年,调整电子商务专业学位授予门类,增设护理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力开展安康家政养老产业的战略机遇,加强资源整合,组建了安康与社会管理学院,先后设置了工商管理社区与家政管理、社区与养老机构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护理学等符合社会民生需求的专业方向。加强专业建设的“群落化和主干专业的“品牌化。学校构建了现代服务业等六大应用性专业群落,努力对接行业产业链。市场营销专业获立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工程,环境工程等3个专业获立省特色专业建设工程。学校现拥有14个国家级、省级重点优势、特色专业,其专业学生占本科生总数的31.03%。推进专业应用型改

12、造。学校继续在土木工程等3个专业开展“卓越工程师培育方案改革。制定了应用型专业建设标准的指导意见,分批组织应用型专业建设与评估,引导各专业按照“一个专业对接一个行业产业的要求,以产业行业的需求倒推培养要求与培养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85%以上的专业进展了应用型专业建设。已有20个专业参加了应用型专业评估见表1,进入应用型专业建设行列。前8位应用型专业就读学生占本科生总数的40.55%。表1 校应用型专业建设工程学院第一批专业第二批专业管理学院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城建学院土木工程建筑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汉语言文学秘书学英语商务英语现服学院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信息学院通信工程电子商务

1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生环学院环境工程应用化学艺术学院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安康与社会管理学院社会工作建设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学校把招生、专业分流、专业评估等情况作为优化专业布局的重要依据,将招生方案、建设资源向社会紧缺专业、优势特色专业适当倾斜,倒逼各专业不断加强内涵建设。2016年动画专业在专业分流中因学生选择过少,暂停开设;此后,该专业深化校企合作,成立定格动画创意行业学院,加强特色建设,在2017年的专业分流中,学生认可度大幅提升,随后恢复了两个班的建制。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2017年,学校以学分制改革为核心修订培养方案,各专业在“平台+模块课程构造框架下,拓宽专业口径,提高公共根基课、

14、学科根基课的选择性,增加分层分类教学;灵活设置多种专业培养方向与模块、各类选修课程;实施“博雅方案,优化通识课程体系,实行“文理穿插、分类选课。各专业选修课学分比例平均为27.14%,比2014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2、推进课堂创新,深化应用性课程改革深化应用性课程改革。学校着力在课程构造、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三个 基本方面进展应用性改造,推进课程体系、内容与产业需求、职业标准的对接融合。学校修订了“应用性课程建设标准,积极引入行业企业参与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共同开发教材等教育资源。截止目前,先后组织建设了校优秀应用性课程96门、院级应用性课程100余门。深化核心课程对专业核心能力的支撑,各专业

15、确定6-8门核心课程,进展重点建设,力争核心课程企业合作伙伴的参与率提高到50%以上。以点带面,逐步对学科、专业根基平台课程进展整合。鼓励教师编纂出版应用性教材。近三年,立项建设应用性教材57部,全校教师共主编出版教材近50部,消费者行为学、发酵工程等5部教材评为省“十二五优秀教材,污染控制工程专项综合模拟训练教程等3部教材入选省“十三五新形态教材工程。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学校持续落实课程改革与课堂创新三年行动方案,围绕“一体两翼以应用性课程改革为主体,以教学方法改革和校企合作的教学团队建设为两翼,推广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学,推进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式改革。近三年,设立校级教学改革创新工程180余项,每两年出版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论文集。此外,学校建设了慕课平台,立项建设校在线开放课程14门,引进“尔雅课程近100门次。不少教师结合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