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语感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143013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论文: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语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论文: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语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论文: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语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论文: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语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论文: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语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论文: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语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语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出语感对于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性。因为朗读是对语言文字由外而内的吸收,语感则是对语言文字吸收内化的感受。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叶圣陶先生也说:“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可以说,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而朗读训练是语感培养的重要手段,它对语感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加强朗读训练和语感培养。而如何深入理解朗读

2、训练和语感培养并付诸实践,是语文教学研究工作的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一、培养语感,朗读课文起着主要的作用什么是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或者说是人对语言直觉地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从语表到语里,从形式到内容,包括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在内的一种正确丰富的理解能力。而朗读是学习语言知识所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语言感悟能力的主要途径。可见,朗读训练是语感培养途径的必然选择,究其作用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一)发展语言能力。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

3、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掌握、规范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如教学与朱元思书,文中描写富春江静、清、绿的水,两旁奇、秀、险的山的优美句子,学生通过朗读,再认真理解,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提高理解能力,了解语言的多种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二)提高审美能力。朗读训练,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作品的语言美、结构美,领略到文章中的意境美,体会出人物的情感美。在

4、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春、答谢中书书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春,春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草软风轻悄悄,草软绵绵的。”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这的确是“春天的脚步近了”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

5、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激发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而这一目标的完成,朗读教学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通过朗读训练,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诱发学生去想象,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让其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语感,激起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如临其境,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的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地集体朗读或个别朗读,让死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从而唤起了学生的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了菜畦、桑葚、何首乌等优美的景物,黄蜂、叫天子、蟋蟀等有趣的动物

6、,学生沉浸在趣味无穷的情境中,也走进了作者心中的“乐园”。 二、朗读训练与语感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朗读训练与语感培养具有密切的关系,不但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而且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它们的关系具体体现在: (一)朗读训练可以促进语感的形成。语感在使用语言过程中的地位,决定了语文教师更应积极地采用一切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语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语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朗读训练。汉语是节奏感非常强的语言,语音的正确、语调的流畅、语气的抑扬,使汉语语言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律美。培养语感能力,正是以优美的言语对象作用于人的语言器官,激活人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能力。语感是读者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语感敏

7、锐的学生朗读课文时,对课文的理解不是停留在字面上,而是善于探索其内涵、情味和形象,理解言外之意,声中之情,诵读起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入情入理,与作者发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朗读能力密切相关。朗读训练时要求学生读得流利、有感情色彩,这就需要揣摩词句,领会意境,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再现作者在课文中描绘的生活画面,见景生情,情景交融,在记忆中唤起已有的类似的生活经验,具体感受和体验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的语感就在朗读、揣摩、领会、联想、想象、感受、体味中受到训练,得到形成。 (二)语感的形成反过来可以提高朗读质量。学生初步的语言感受使他们体会到了语文的美感,从而提高学习语

8、文的劲头。语感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联想和再造想象能力的发展,并且能够使学生在朗读中具体理解和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收到思想教育的实效,避免空洞抽象的说教。他们潜意识地体会到朗读训练的作用及其重要性,他们学会了在朗读课文中做到正确、流利和连贯,准确判断语言,精心鉴赏词句,领悟语言的内在,在朗读时迅速地捕捉语言信息,感悟到语言信息真切而具体的内韵,从而提高朗读的质量。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规范口语,丰富词汇,掌握韵律,提高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在朗读训练中培养语感的教学方法深入理解朗读训练对语感受培养的主要作用及相互关系,仅是前提和基础,利用朗读训练来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

9、除了学生自身的语感天赋和平时的学习锻炼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工作实践中的教学方法。改进这一教学方法,可从如下五个方面来作尝试: (一)要求朗读,诱发语感。不妨回味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我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教师在教时可请一学生读读父亲这时的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让学生从朴质、清淡、素雅不加任何雕饰的语言体会那种慈母般的父子情怀,教师再对作者描述这些句子时的本意与学生朗读时体现的效果,作出点评并与学生共同探讨,从而诱发学生的语感悟性。 (二)重视范读,比较语感。即通过录音范读

10、或教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性朗读,再现文章的声感美,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信息,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感到朗读是一种美的享受,产生跃跃欲试的朗读冲动。同时,通过范读,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教师朗读时的语感与自己平时朗读时的语感之间的差别,从而找到差距,结合自身实际,寻求改进的切入点。 (三)平时领读,传递语感。通过语文教师或语感能力强、朗读质量高的学生,经常在早读课上带读,通过语言、节奏、音调、韵律等方面来传递语感,使学生在脑海中不断形成形象思维。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如教朱自清的春,我和学生一道先听录音范读,然后让同学们模

11、仿录音朗读,要求感情丰富,并体会字里行间所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意境美。在听范读时,同学们已经被带入了一个充满鸟语花香的世界,他们自己读课文时,自身的情感也会被带入朗读之中。由此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受到更深更强的感染。 (四)不懈朗读,增强语感。可让学生注重标点符号,采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如自由读、同桌互相评读、指名读、分组竞赛读等,使学生的认识在不断的朗读中变化发展,他们的情感也随认识同步变化发展;并通过面部表情、神态、动作、语言等自然表现出来。因此,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应提倡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用美学老人朱光潜的话说就是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

12、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朱老先生这段精辟的描述,便是朗读、揣摩的实质。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 (五)品鉴词句,提升语感。可抓住几个重点词句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含之情。如小石潭记,文中的“悄怆幽邃”四字,可见作者在贬官后情感上的凄苦。在朗读时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节奏的把握使学生对作品表情达意的技巧达到语悟其神的程度,引起内心的情感体验。此外,可结合配乐朗读,抒发情感。可放一曲合适的音乐,让学生配乐朗读,美妙的乐曲能增强意境。优美乐曲能将学生带到一幅幅画面中,带到竹林、小石潭、小溪使感情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启迪,让读者的心与作者的心融为一体,将那种不可言传的情感“言”出来。综上,本文初步阐述了朗读训练与语感培养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为同行们理解朗读训练与语感培养,加强语文教学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但因为教学方法的运用因人而异,存在着不同的个性,所以有待于老师们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思索和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