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14269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教材解读】画家和牧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谦虚接受批评的事。主人公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谦虚诚挚的美德令人感动,而那个小小牧童面对备受尊崇的大画家,敢于批评,毫不畏惧,这种敢于挑战权威、实事求是的品质更是难能可贵!主人公优秀的思想品质渗透在优美的文字之中,给人以深远的回味。课文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去朗读、品味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从而真切地感受到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受到生活的启迪,感悟做人的道理。【课时安排】此文要求会认和要求会写的字很多,课文篇幅较

2、长,寓意深刻。在课时分配时我把识字教学和初读课文都放在第一课时,目的在于利用第二课时指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书中积累词句,感悟道理,解决本课难题。 下面着重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基于上述理念,本课教学着重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抓关键词句的训练为“纬”, 利用课本教材、插图及多媒体教

3、具,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人物的不同语言为重要训练点,指导朗读,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的表现,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受到思想教育和启迪,懂得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设计特色】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课时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写相同结构和偏旁的“抹、挤、拱、批”四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朗读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悟画家的谦虚谨慎的优秀品质和牧童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教学准备】 戴嵩的补充资料和几位著名画家的作品图 课件【教学过程】(一)比较发现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认识两位新朋友,看他们是谁?(板书:画家牧童)师: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生:画家写的大,牧童写的小。师:猜猜我为什么这么写?生:画家是个大人,牧童是个小孩。生:画家很有名气,而牧童只是个放牛娃。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发生在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的一个故事。二、初读课文,读通感知(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认读字词。)师:谁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三、精读课文,读出感情(一)引学三、四自然段,初步感悟戴

5、嵩的著名画得好师:是呀,一幅画引出了画家和牧童之间有趣的故事。今天,老师把大画家的画带来了,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斗牛图)师:看到画的人跟我们感觉一样,都觉得戴嵩的画真是惟妙惟肖。有些人正在夸赞这副画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师:你想学着谁的语气来夸一夸这副画呢?先自己练习一下。师:谁想学着商人的样子来称赞一下这副画呢?师:哪位同学来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生:我觉得得从他的朗读中,还没有为让人感受到那是一幅“绝妙之作”。师:那你能比他读的好吗?生:(再读商人的话)师:在现实生活当中,你有没有夸赞过别人?你都是怎么夸赞的?生:莫浩,你的画画的真好,不愧是我们班的小画家!师:你的同桌一定也有许多优

6、点吧,真诚的夸夸你的同桌。师:带着刚才夸奖同学的语气,谁再来读读商人的称赞?师:从你的朗读中,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是一副绝妙之作。老师也想读一度。师:谁能评一评,老师读的怎么样?生:我觉得老师第一次读“画的太像了”是在心里边想“太像了”,读得小声,短些;第二次觉得确实画的很像,更加肯定,所以读得大声些,长些。师:你听得真仔细。两个重复的词要读出不同。谁想跟老师来比一比?师:刚才,商人们都动情的称赞了斗牛图,那教书先生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赞扬这幅画呢?(学生读)师: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读,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师:同学们想一想,围观的人就只有商人和教书生吗?如果你也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来夸这幅画呢?生:

7、你画得就像真的一样,你的画技真高!师: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想送给大家,(出示课文插图及词语积累:惟妙惟肖、绝妙之作、上乘这作、神来之笔、出神入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你能不能用上这其中的词语,再来夸夸这幅画?(生自由练习)师:谁愿意当围观的人再来夸夸戴蒿的画。生:画的太像了,画的太像了,这真是上乘之作!师:想夸的就站起来夸吧!师:你也夸,他也夸,商人夸,教书先生夸原来这么多人都在夸赞戴嵩的画,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这叫生:纷纷夸赞。师:这里还有几个很特别的词语,你发现了吗?(点击课件,“称赞”、“夸赞”、“赞扬”变红。)生:我发现这三个红色的词语是近意词。师:是呀,我们祖国的文字真是博大精深,不

8、同的词语也能表达同一个意思。咱们一起再来把这几个词读一读。(二)引学第二段,再次感悟戴嵩的著名画得快师:那么,这幅受到围观的人纷纷夸赞的画,是如何画成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一找。生: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他一会浓墨涂抹,一会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生:我从“沉思片刻”这个词语知道到戴嵩想得很快。生:我从“他一会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知道戴嵩画起画来得心应手。师:谁还能用上“一会儿一会儿”来说一句话呢?师:戴嵩画画还用到了两种不同的技法,你们发现了吗?师:那什么是浓墨涂抹,什么是轻笔细描呢?这两个词就藏在这两幅画里呢。生:第一幅图是浓墨涂抹,第二幅图是轻笔细描

9、。师:戴嵩用“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的方法来画图,他画画的方法不一样,(用的力不一样)我们读得也要不一样,谁能来读一读?师:把这两个词语放到整段话当中,还能读好吗?生:(配乐读)(三)引学第一段,加深对戴嵩著名的感知受欢迎师:是呀,戴嵩在深思片刻之后,很快就画成了斗牛图,戴嵩画画是多么胸有成竹啊!那戴嵩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大画家呢?课文中有一句话给我们做了很好的介绍,默读课文,找一找。生: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师:课文中的第一段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戴嵩的著名呢?生:我从“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感受到戴嵩的画很受人们的喜爱,他不愧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师:“一就”的作用可真大!你们

10、能有“一就”说一句话吗?师:第一自然段的哪些地方还能让你感受到戴嵩的著名呢?生:“争着”、“花大价钱”也可以看出他的画很宝贵,人们都愿意卖,他真是个著名的画家。师: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大家一起把这段话读一读,共同体会一下。师:是呀,戴嵩的画这么受人喜爱,真不愧为唐朝著名的大画家!难怪围观的人看到他的画都生:纷纷夸赞。师:那让我们再当一次围观的人来夸赞一下这位著名的大画家的画好吗?(课件出示课文第三段内容,齐读。)五、学习课文五、六段,深化感悟。师:正当人们都沉浸再戴嵩这妙手丹青里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并播放牧童喊声)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一个牧童挤

11、进人群大声喊:“画错啦,画错啦!”师:那你们同意牧童的观点吗?读读课文第五、六自然段,说说你的理由。生:我同意牧童的观点,因为他一定见过两牛相斗的真实场面。师:错在哪里呢?现在我就是戴嵩,谁来给我讲明白。(指名对照图讲)听了这位小牧童的话,我明白哪里错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了吗?咱们把牧童的话一起读一读吧!师:那牧童的观点到底正确吗?让我们到斗牛场上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斗牛画面)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看老师的板书(指课题),你们想想,老师把画家写的大牧童写的小合理吗?生:我觉得不合理,因为牧童虽然是个放牛娃,但确知道大画家都不知道的事情。生:把牧童写这么小不合理,因为他敢于指出画家的错误,实事求是

12、,也很了不起。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依照同学们的观点,老师应该把“牧童”写的大一些。(改板书)师:刚才同学们读了五、六段,那你们对这位著名的大画家戴嵩有没有什么新认识?生:我从他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的问他,我知道戴嵩很谦虚。生:从“戴嵩听了,感到很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我知道戴嵩很虚心。师:是呀,正因为戴嵩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改正错误,才画出了名副其实的斗牛图。(出示斗牛图)六、拓展延伸师:身为著名的大画家,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挚的向牧童道谢,虚心的美德真令人感动,小小一个牧童,面对大画家出现的错误,敢于提意见,实事求是的品质也值得我们学习。最后老师有几句话想送给大家。(课件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真实的话永远师最好的。板书设计: 21、画家 和 牧童 和蔼 挤 拱手 喊 (虚心) (勇敢)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