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常见病及其防治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142621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红柿常见病及其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红柿常见病及其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红柿常见病及其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红柿常见病及其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西红柿常见病及其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红柿常见病及其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红柿常见病及其防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西红柿常见病及其防治1. 西红柿根腐病发病特点:病源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并可存活56年。在苗床内传播主要是带菌的土壤、肥料、农具和浇水等。病菌从幼苗伤口侵入。再借风、浇水传播。高温、高湿是此病发生、流行的关键。苗床连茬、地面积水、施用未腐熟的肥料、地下害虫多、农事活动造成根部伤口多的地块发病较重。防治方法:用72.2%普力克水剂400600倍液浇灌苗床(每平方米用药液量23公斤);或在移栽前用72.2%普力克水剂400600倍液浸苗根,也可于移栽后用72.2%普力克水剂400600倍液灌根。 2、西红柿灰霉发病特点:病源属半知菌亚

2、门灰葡萄孢真菌。最适宜的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先从花序发病,后为害果实、茎秆、灰色毛层低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湿度是发病的关键。植株种植过密、通风不畅、连阴天多、光照不足、放风不及时、湿度大,病害发生严重。防治方法:1控制温度、勤放风。2.湿度的调控:晴天中午高温短期放风阴天早晨放风半小时排雾。西红柿蘸花时加0.3%扑海因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预防灰霉效果好。也可在花期喷洒施佳乐40%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扑海因1500倍。 (扑海因施药时期植物生长期内所有阶段,50100毫升/亩)3、西红柿早疫病发病特点:病原为半知菌亚门链格孢真菌。病菌发育适宜温度2628,侵染快、潜

3、育期短。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高温、高湿、田间结露利于发病。发病多从植株下部老叶开始,渐向上发展。昼夜温差大、连续阴雨、通风排水不良、植株生长衰败等,是该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防治方法:常用药剂有施佳乐40%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者50%扑海因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匀喷雾。 4、西红柿晚疫病发病特点:病源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发病的适宜温度为1822。叶片边缘油烂、黑秆、果硬。低温、高湿是该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大棚种植过密、温差大、阴雨天多、光照弱、大水漫灌、放风不及时等,均有利此病的发生和流行。防治方法:1.控制温度、勤放风。2.湿度的调控:晴

4、天中午高温短期放风,阴天早晨放风半小时排雾。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喷药防治。喷药后闭棚增温,可提高防治效果。使用68.75%银法利悬浮剂5075毫升/亩均匀喷雾,可以达到保护和治疗的双重效果。 5、西红柿病毒病病毒特点:主要以花叶症状和条斑症状为主。(顶部叶与激素中毒相似)。花叶病毒病:叶片皱缩、黄绿相间;厥叶病毒病:叶片细长、叶脉变形、线状;卷叶病毒病:叶片扭曲、向内弯曲(区别于生理性全株卷叶);条斑型病毒病:果实表面出现青皮,逐渐形成铁锈色,不着红,用刀剖开果实,皮里肉外有褐色条纹。高温干旱、养分不足、土壤板结等有利病毒病的发生。防治方法:每亩用艾美乐70%水分散粒剂34克对水304

5、5公斤喷雾,防治蚜虫或者白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以便切断昆虫传播的途径,达到防治病毒病的目的。也可在感染病毒病后,喷施植病灵1000倍液或病毒清于发病初期喷酒,以减轻毒害的为害程度。 6、西红柿叶霉病发病特点:病源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为害叶片,灰绿色毛。低温、高湿是该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气温2025,相对湿度90%以上,病菌繁殖迅速,病情发生严重。湿度是其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种植过密、多年重茬、放风不及时、大水漫灌、湿度过大等都有利于该病发生。防治方法:控制浇小水、勤浇,勤放风,控制大棚湿度,多施有机肥、生物肥,特别冬季少施化学肥料。发病初期选用好力克43%悬浮剂3000倍液,或50%扑海

6、因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匀喷雾。2. 一、营养不良(缺素症) 土壤中营养成分少或植株吸收营养能力较低都可导致植株营养不良,过多的水分、 低温以及植株根部受伤和病害的侵染等都有可能使植株、茎叶、果实营养不良。其症状表现: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褪绿,甚至烫伤,果实发育不良,结果减少,严重时果底腐 烂或产生斑点。 1脐腐病 此病始发于幼果脐部, 初为水浸状暗褐色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发展成 下陷、革质、褐色或黑色坏死区域,潮湿时斑上腐生黑色霉状物。坚硬的褐色区域可以 扩展至果实内部,病果提早变红,属典型的生理性病害。 此病是因为果实内缺钙而发生的,是供应果实营养的相应功能叶中钙供应不足,干 旱,盐

7、浓度过高,以及植株根部受病虫危害或水分过多等,均影响植株从土壤中吸取钙素,施氮肥过多有助于此病的发生,原因是氮刺激植株生长,而消耗了对果实有用的钙, 各种品种都较易感染此病。 预防措施:一是科学均衡施肥,除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做底肥外,还要用一定量的过 磷酸钙,以防土壤缺钙。二是深耕土地,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保持土壤水分相对稳定, 减少土壤中钙的流失。三是适时浇水,尤其是结果期注意水分的均衡供应,严防忽干忽 湿。开花结果期如遇高温干旱要及时浇水,雨季注意雨后排水。确保根系的正常功能。 四是生长前期要稳施氮肥, 避免营养生长过旺,在坐果期可叶面喷洒1的过磷酸钙浸 出液或1的氯化钙液,每10天左右喷1次

8、,或用美林高效钙和其他钙制品喷洒幼果,间隔5天7天喷1次, 每穗果连喷2次3次。另外,在幼果期要及时摘除脐腐果,以减少 植株体内的养分消耗,保证健果生长。 2缺钾 西红柿是需钾较多的作物, 缺钾时,叶脉保持绿色,但主叶脉之间的叶 片组织褪绿,叶片卷曲、呈赤绿色,严重时沿叶缘发生灼伤。缺钾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上,钾不足降低了果实中酸的含量,同时引起果实内部褪色。有时即使土壤中钾的含量不低,由于中后期根系吸收能力下降,不能提供足够的钾素供给果实发育和植株生长,当果实成熟时仍表现出缺钾症状。当土壤中的钾供应不足时,果实的发育就以损害叶片为代价,通常当结3穗4穗果后,老叶出现缺钾,症状尤为明显。若根系发

9、达,那么症状出现较迟。 预防措施:栽培时施足钾肥,钾肥易挥发,易淋失,应采取基施、追施以及叶面喷施相结合,保证中后期钾素的供应。 3缺磷 苗期磷素不足会使植株生长缓慢, 叶片变紫,有时土壤中并不缺磷,但常因低温、干旱阻碍了根系的吸收能力,而出现缺磷症状。磷素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幼苗期需磷量大,应底施、深施。磷易被土壤胶体固定,所以施磷肥时可与腐熟好的有机肥混合施或开沟集中施,可采用颗粒状磷肥,使其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生长中后期叶面喷施补磷,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4缺铁 铁属微量元素, 但铁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铁不足可使叶片褪绿,但叶脉包括小分枝的叶脉仍为绿色,特别是碱性的土壤阻碍植

10、株对铁的吸收。应配施铁肥, 但不宜过量。一般采用硫酸亚铁,底肥施2千克亩75千克亩,叶面喷施021的水溶液。 5缺锌 锌不足可使叶脉间叶片变黄, 并发展成黑色斑点或变紫,缺锌严重,可阻碍植株生长。植株生长期可叶面喷施硫酸锌00201水溶液预防。 二、温度影响 1日灼果在阳光下,果皮温度过高易引起灼伤,使其暴露的一边变成淡褐色革质。不同品种类型间灼伤的程度有差异。防止日灼果最主要是避免果实受阳光的直射,可采用较好叶冠的品种,定植时把花序安排在畦的内侧,整枝、打顶注意保护果实,高温季节注意土壤水分供应,有条件的可采用遮阳网保护。日灼果遇到雨水和雾水时,灼伤部分很容易发生黑霉病,这两种病同时发生,但

11、发病条件是没有关联的。 2果实冻伤无论是采收前或收后贮藏期,如遇长时间低温(010)可使果 实冻伤,使果实未完全成熟就脱落,或果实组织自行开裂,宜腐烂。有时在收获时不表现症状,但在贮藏几日后就表现出症状。防止办法是避开低温。 三、畸形果 1尖顶果 主要是由于使用植株生长调节剂浓度过高造成。如棚室栽培时,使用2 4D或番茄灵保花保果时浓度过高,或处理花朵过早,或重复处理,或采用浸花处理均较易导致尖顶果,一般情况下24D的浓度以(2030)106或番茄灵的浓度以50106为宜,随气温升高浓度变稀,适期处理,避免重复。 2椭圆形、 偏心形、菊形、多心室及脐裂形等畸形果 育苗期苗床温度太低,特别是花芽

12、分化期(3片真叶后) ,持续低温,又遇土壤过湿和氮肥过多,花芽的细胞分裂作用旺盛,较易形成畸形果。所以,控制适宜的育苗条件是防止畸形果的关键,苗期最低温度不能长时间低于8, 白天应保持在18以上,同时控制苗床的氮肥用量和土壤湿度,防止营养生长过旺。畸形果的产生还与缺钙、硼有关,因此床土配置时肥料要均衡,要有充足的钙、硼 元素,有机肥要充分腐熟,避免土壤中水分发生剧烈变化,地温要保持在15以上。 四、裂果 发生裂果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强光、干旱、暴雨及土壤水分的急剧变化,不同品种类型间裂果差异较大,一般薄皮品种比厚皮品种严重,大果型品种比小果型品种严重。另外,土壤中缺钙和硼或根系吸收受阻,导致果皮

13、老化,易诱发裂果。 预防措施:首先选择抗裂果品种。其次合理浇水,避免干旱后遇雨造成土壤中水分的急剧变化。再次是要加强栽培管理,定植前深耕土壤,施足有机肥,实行配方平衡施肥,定植后中耕蹲苗,让根系充分生长,形成强健的根群,较好地吸收养分和水分,合理密植,整枝摘心时注意果穗上方留2片3片叶,让果穗隐藏在枝叶之间,避免阳光直射引起裂果,注意适量补施钙、硼元素。另外,在结果期,叶面喷洒化学物质与生长调 节剂,可减轻裂果发生程度。 五、着色不良 果实的色素含量一般受温度、光照和土壤条件的影响较大,较适宜温度为2026,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茄红素的合成,果实成熟呈黄褐色。在果实膨大期间,若氮、钾不足,叶绿

14、素分解成茄红素的过程受到影响,则易形成黄色果,高温条件下,茄红素含量下降,温度过低,果实内的分解酶活性低,形成着色不良的黄色果实和果实带黄,特别是高温期果实受到阳光直射的部分黄色更强。绿肩果的发生,除品种特征外,主要是由于夏季高温、阳光直射,果实温度过高,抑制了果肩部的茄红素的形成而引起的。另外,施氮过多、缺钾、土壤干燥的情况下也较易发生绿肩果。为了提高果实的着色,应加强肥水管理,保证有充足的肥水供应,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与整枝。 六、遗传与生理失调 1月巴大症(空洞果) 凝胶体部分充满子房,肥大的果实异常的轻和软,这主要是由于授粉和胚珠受精不良,夜间温度低于13,白天温度高于30,或使用植

15、物生长调节剂不当,以及结果期水肥不足引起。 预防措施:首先控制开花期、幼果期的昼夜温度,1528为宜。其次注意结果期的肥水供应。再次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花朵时要正确掌握使用时期和适宜的浓度,处理未成熟的花蕾或使用浓度过高,易形成空洞果。 2豆疹病 在绿色果实的果皮产生较黑的小斑点, 当果实成熟时,斑点变成金黄色,如果实暴露在阳光下,斑点干涸并可能开裂,从而易导致黑霉病和其他腐生菌的侵染。豆疹病是通过一个退化的基因引起的遗传性失调而发生的。 3成熟果上的斑渍 果壁上颜色不均匀, 呈淡绿色或近于无色,有时在果内呈褐色腐烂,原因不详。 4筋条果 果肉组织的维管束部位坏死变成黑筋或果肉维管束变白成为白

16、筋果,此病多发于温室、大棚保护地生产中。黑筋条果发生是因光照弱,营养生长过旺,栽培密度大,整枝不当,氮肥施用量过多;白筋果则是因为缺钾,吸收氨态氮肥过多所致。两种筋条果都是因果实发育中生理 代谢不正常而形成。 预防措施:适量浇水,切忌大水漫灌。光照不足时,温度不宜太高,棚室内空气湿度不宜太大,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白天注意通风良好。不要过多施用氮肥,特别是不要过多施氨态氮肥,适量增施钾肥和硼肥。合理密植,通过整枝、水肥及温度管理使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平衡。 5网纹果 即从果实表面可以看到果肉呈网纹状, 一般成熟较晚。主要是因为土壤含水量较低,根系不能很好吸收磷、钾,或磷、钾在植株体内移动困难,使植株生理失调、代谢紊乱而形成的。生产中注意适时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