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与实务串讲资料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7139089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3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理论与实务串讲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金融理论与实务串讲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金融理论与实务串讲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金融理论与实务串讲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金融理论与实务串讲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理论与实务串讲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理论与实务串讲资料(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理论与实务串讲讲义考情分析一、历年真题的分布情况由于2010年金融理论与实务教材的章节框架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章的内容重新进行可整合,因此,按照各章统计历年考题、分值的做法并无太大意义。但是,从近几年来的金融理论与实务真题看,仍可以找到一条重要的规律:在历年真题中,各章的分值分布较为平均,偶有特殊年份某一章分值稍低,在第二年的考试中,也会稍微提高该章的分值。总体来看,各章的分值物明显差别和变化。这种分值分布与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性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门课程主要考察考生对于金融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而无论是新编教材还是老教材,其框架和内容都侧重于基本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因此很难在各章中

2、明确分辨出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因此形成了各章分值较为平均的状况。这就提示考生,在学习中,要注重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注重全面复习。二、题型分析从历年考题看,金融理论与实务的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计算题、简答题和论述题。1.单项选择题:在整个试卷中是难度较小的一种题型,分值低、题量大,考生要拼成功率,将该得的分拿到手。.多项选择题是客观题中拿分最难的部分,考生需要准确全面把握基本原理和框架,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单选、多选都属于客观题,回答客观题时考生应注意:(1)计划答题时间。针对客观题,重要的是合理分布做题的时间。(2)按题目要求答题。一定要审清题,将不全面、不完整的备选

3、项放弃。(3)运用排除法。(4)运用猜测法.3。计算题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分值也较低,考生应注意答题格式的规范性,注意计算结束后“有问有答”,考生在这一题型上不应丢分。4。名词解释题,基本知识的考察,考生在答题时需要把握答题要点.准确领会概念的含义。简答题的特点是:难度并不大,也较少偏题怪题,但量大(一般为道).考生需要准确把握得分点。.论述题,一道题,但分值较高,需要考生根据教材给定的知识点做一定的发挥。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的答题方法:紧扣教材、把握要点、适度发挥。紧扣教材:自考金融注重基础知识和概念的理解,主观题“判分”应以教材知识点为依据,因此答题必须以教材给定的知识点和理论框架为最终和最

4、高依据,对于名词、简答、论述中设计的知识点,教材中一般都有论述,答题时先把教材中的论述回答上,这是根本。把握要点:要点即得分点,主观题的答题需要紧紧把握题目要求解答的几个主要方面(概念、框架等),并以鲜明的层次(如1、3、等形式)直观地呈现在试卷上适度发挥:这是主观题答题全面的要求。论述题需要发挥,名词、简答也需要适度发挥。适度发挥仍要以教材为依据、全面把握得分点.在答完“框架”后,需要对框架要点进行一定的“解释,论述题“解释”要充分,简答、名词要适度。解释可以采用教材上的原话(如果有的话),也可以自己发挥(比如举例、反面论述等).三、本课程的复习方法在最后的临考复习阶段,学员应着重注意以下问

5、题:1。依据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的要求,在前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对重点知识点要仔细阅读,注意理论框架的把握,联系跨章节的知识点运用,对明显重要的考点要重点理解和记忆。2系统训练.解决应试教育的方法离不开习题的训练。到目前这个阶段,学员应多做综合性的模拟题,考查自己对整体教材内容融会贯通的掌握程度。回顾并复习以往的错题,弥补不足和弱点。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复习建议本章在理论体系和历年考试中,都处于基础性的地位,由于改版后的教材内容变化较大,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以及简答题.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

6、演变一、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出现与商品交换紧密相连,是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的。两种关于货币起源的观点:一是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二是降低交易成本说。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是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得到表现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交换的不断发展,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被另一种物品表现出来)、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可由许多商品表现出来)、一般等价形式(用一般等价物表现所有商品的价值)和货币形式的发展历程。当某一种商品从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几种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时,货币就产生了。降低交易成本说:一些学者

7、还从降低交易成本的思路对货币的产生进行了论述。由于货币这种交换媒介可以与任何商品相交换,大大简化了交易过程,方便了交换的实现,交换成本也随之下降。二、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一)商品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二)信用货币:名词解释:信用货币与商品货币相对应。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而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都属于信用货币范畴。信用货币的产生与发展弥补了金属货币数量无法伴随商品数量增长而相应增长的弊端,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成为货币主要的存在形式。1纸币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

8、的国家。(单选)2银行券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生活中的通俗称谓是“现钞”),也是一种纸制货币。存款货币在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转账结算服务的程中,能够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发挥着与银行券同样的购买功能,我们将其称作“存款货币”。电子货币所谓电子货币,是指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这种货币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银行发行的各种银行卡,如借记卡、信用卡等。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一、交易媒介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发挥媒介作用。包含着货币三个相辅相成的功能。(一)计价单位货币作为计价单位,就是指用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二)交易媒介货币在

9、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易媒介时发挥交易媒介的职能。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被称为交易媒介,马克思称其为流通手段。(注意,与上面的“交易媒介职能”区分。在这里,“交易媒介功能”仅指货币在商品流通的某个环节中,被当作买进卖出的手段,即“单纯”作为交易媒介;而上面的“交易媒介职能”则意指货币在商品流通所有环节中发挥的各种功能,除单纯的买进卖出手段外,还被作为“计价单位”、“支付手段”。)(三)支付手段在商品买卖行为与货款支付行为相分离的情况下,货币不再是商品流通中的交易媒介,而是补足交换的一个独立的环节,此时货币发挥的是支付手段的功能。基本特征:没有商品在同时、同地与之相向运动,是货币发挥支付手段

10、职能的基本特征.借贷、财政收支、工资发放、租金收取等活动中,货币都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多选二、财富贮藏职能含义:货币的财富贮藏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人们直接贮藏金银,积累财富.后来,随着信用货币逐渐替代金属货币,人们更多地以持有现金、银行存款的形式贮藏财富,但贮藏金银的传统并没有完全消失。优缺点:与投资实物、购买股票债券等财富贮藏形式相比,贮藏货币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高安全性,最大缺点就是收益较低。【例题】(单选题)在偿还赊销款项时,货币执行( )(200.4单选) A.价值尺度职能 .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D货币

11、贮藏职能【答案】C【解析】在偿还赊销款项时,商品的销售和款项的支付这两项运动并不是同时发生的,而是一先一后,此时,货币执行的是支付手段职能。第三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一)货币制度的含义所谓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国家制定货币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要素含义延伸规定货币材料规定用哪种材料充当铸造货币的币材由此产生银本位制、金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不再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通常包括两个方面: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美元、加元、

12、日元等)和货币单位的值。l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规定货币单位的值就是规定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l 当流通中只有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但信用货币尚未与黄金脱离直接关系时,规定货币单位的值主要是规定货币单位的法定含金量,l 货币与黄金完全脱离关系,流通中全部都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时,规定货币单位的值则主要表现为确定或维持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或世界主要货币的比价,即汇率。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包括主币和辅币l 主币又称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主币的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如1美元、1英镑、元人民币.l 辅币,是指个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辅币多由贱金属铸造,

13、是一种不足值的货币.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按照支付能力的不同,可分为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l 无限法偿是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亦或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收。也就是说,无限法偿货币具有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通常情况下,主币为无限法偿货币.l 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相对,是指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辅币通常为有限法偿货币。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分为国家垄断铸造和“自由铸造”两种情况。为了避免铸币收入旁落,也为了避免辅币数量的过多,国家规定辅币全部由

14、国家垄断铸造。主币则或者由国家垄断铸造,或者实行“自由铸造”制度。关于“自由铸造确切含义:公民有权把法令规定的金属币材送到国家造币厂,由造币厂代为铸造成金属货币;公民也有权把铸币溶化,还原为金属条块.国家造币厂在替公民铸造货币时只收取很少的费用,甚至不收费。经造币厂铸造货币保证了流通中金属铸币的质量。意义和作用:它可以使铸币的市场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如果流通中铸币的数量较多,由此导致铸币的市场价值偏低,人们就会把部分铸币溶化为贵金属退出流通,流通中铸币数量的减少会引起铸币市场价值的回升,直到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相等;相反,人们就会把法定金属币材拿到国家造币厂要求铸造成金属铸币,流

15、通中的铸币数量就会增加,铸币的市场价值随之下降。由此可见,“自由铸造”制度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保持货币币值、物价的稳定。二、国家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大致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其中前三类被统称为金属货币制度。(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一)金属货币制度银本位制:法律规定白银为货币币材,用白银铸造的银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溶化;与银币同时流通的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银币或等量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金银复本位制: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法定币材,由黄金和白银铸造的金币和银币同为本位货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两者间可以自由兑换;黄金和白银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金本位制: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