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7138561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大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36 理论:26 实验:10 学分:2适用对象:环境科学、种子、植保等先修课程:数学和物理等基础知识。考核方式:闭卷笔试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使用教材:刘江、许秀娟主编,气象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2.主要参考书:钱允祺主编,农业气象学,兴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马秀玲等主编,农业气象,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年陈端生、龚绍先主编,农业气象灾害,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年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气象学本课程使选择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农业自然条件,农业天气,农业气候,农业小气候和基本气象观测为其主要内容,介绍它们形成的物理过程,变化规律和在

2、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农业气象时农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为植物生产类专业的学习专业课和参加毕业实习时提供必要的农业气象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与自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本课程包括理论课与实习课两部分内容,其目的是便于学生掌握植物生产和环境等类所必须的气象学及农业气象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气象观测及农田小气候观测的基本方法,以及对观测所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技能。使学生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实行科学种田,逐步实现农业高产稳产。三、学时分配章节课程内容学时绪论21辐射52温度33水分34风和气压25天气

3、及天气预报26气象灾害47气候38农田小气候2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在教学中,应按大纲规定的目的要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进行。2.绪论及第一、二、三章是本课程的重点基础理论部分,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切实掌握为以后各章奠定基础。3.重点要深入介绍反复使用,难点要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接受。4.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注意与实际相联系,其中重点内容必须达到大学基础课的要求,由于学时数少,与专业有关的内容应作适度的联系和启发。5.重视课堂学习和自学,每章安排学生准备专题讨论。6.本大纲的教学内容为36学时,理论讲授26学时;课堂实习10学时。五、教学内容绪论1.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农业气象是气象

4、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农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了解气象农业生产的关系,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首堂课的学习中要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目的和学习方法。2.教学内容气象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农业气象的定义,农业气象的基本任务,农业气象的发展简史,农业气象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3.本章重点重点介绍气象和农业气象的概念,农业气象条件,以及本课程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农业气象,学什么内容,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学习。另外气象学是为研究大气构造,特性及其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现象的科学,必须对大气的组成,垂直结构,重要的物理性状等有所了解。目的是为以后各章打下基础。第一章 辐射1.基本内容第一

5、节 辐射的一般知识第二节 太阳辐射 第三节 太阳辐射在大气的减弱第四节 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第五节 地面有效辐射第六节 净辐射辐射第七节 太阳辐射与植物生活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辐射地一般知识,辐射地基本定律,变化规律,它们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太阳辐射的生物学意义。3.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难点较多,在学时少的情况下尽量深入浅出把星体辐射所遵循的基本定律,任意时刻的太阳高度及方位角的计算,蕾莱散射定律,水平面上的太阳直达辐射总量的计算,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及其与植物的关系、太阳能的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等作难点处理。第二章 温度1.基本内容第一节 热量交换方式第二节 土壤温度第三节 水层温度第四

6、节 空气温度第五节 温度与农业生产2.教学基本要求地表面热量平衡方程及其各项的意义。土壤,水份,大气的温度分布特点以及地面温度,空气温度,水体温度的变化特点。地面最高温度出现时间与太阳辐射强度的关系,积温的用途和计算以及应注意的问题。3.教学重点难点土壤的导热率和导温率,土壤中温度的传递规律,气温的绝热变化,大气稳定度,积温在农业应用应注意的问题。第三章 水分1.基本内容第一节 空气湿度第二节 蒸发与蒸腾第三节 水汽凝结第四节 降水第五节 水份内外循环第六节 水份与农业生产2.教学基本要求介绍水面蒸发与农业蒸发的计算公式及农田蒸发的变化规律,了解土壤,植物,大汽间水份传输及影响因子,一般地了解

7、大气中地水汽凝结及各类云的特点。绝对及相对湿度的日变与年变。3.教学重点难点用分子运动论分析纯水面上的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关系,讨论估算水面蒸发的小气候方法。第四章 风与气压1.基本内容第一节 气压第二节 空气水平运动-风第三节 大气环流2.教学基本要求空气运动分水平和垂直运动两部分,重点讨论空气中的水平运动,但也必须讲空气的垂直运动。亚洲季风的形成。3.教学重点难点风与气压的关系;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第五章 天气及天气预报1.基本内容第一节 气压场的表示方法第二节 基本天气系统及天气特征第三节 天气预报 2.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在学习了气象学及农业气象学的基础原理之后,进一步学习了

8、解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变化,以及根据它的变化规律来预报未来天气的方法,以便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听懂天气形势预报广播,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同时又为学习以后各章打好基础。3.教学重点难点本章着重突出各种天气的含义及它们的天气特征。要将等压面的关键讲清楚,并对一些气压系统用各种手法形象化说明第六章 气象灾害1.基本内容第一节 寒潮和霜冻:第二节 干旱 第三节 热害 第三节 冰雹第四节 台风(后三节农学专业讲授)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发生规律,危害机制及预测和预防方法。着重讲北方地区各种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3.教学重点难点寒潮,霜冻,干旱对

9、农业的影响及防御第七章 气候1.基本内容第一节 气候的形成因素第二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 第三节 中国气候的特征 第四节 天津气候2.教学基本要求气候使一个重要的自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自然植物的分布和农业生产的特点。要使学生了解气候的形成和变迁,中国气候的特征及天津气候的特色,使学生能掌握地区的气候规律,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为科学种田提供气候依据。3.教学重点难点中国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怎样形成的第八章 农田小气候1.基本内容第一节 农田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 第二节 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第三节 地形和地域小气候。第四节 果园小气候第五节 农田小气候环境的改造(农学专业必讲)第六节 温室小气候(

10、农学专业必讲)第七节 保护地小气候(农学专业必讲)除前二节必须讲授外,其余根据专业选择其中12节讲授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讲授使学生了解作用面上的辐射和热量平衡是形成农田小气候的物理基础,理解农田小气候的基本特征,掌握改善农田小气候的有效途径。3.教学重点难点农田小气候形成地环境基础,基本特征及改造途径。农业气象实习大纲1.课程属性:必修2.实验属性:非独立设课3.学时学分:实验学时104.实验应开学期:秋季5.先修课程:气象学、数学等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气象学本课程使选择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农业自然条件,农业天气,农业气候,农业小气候和基本气象观测为其主要内容,介绍它们形成的物

11、理过程,变化规律和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二、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农业气象实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和农业相关的气象要素的收集、整理并加以分析,例如温度、降水、风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保证出勤,不迟到早退;完成实习内容,并记录实验数据或现象;整理、分析数据并绘图;按要求认真完成实习报告并准时上交。三、实习考核方式及办法考核方式:考查;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成绩评分办法:作业中数据计算是否准确,绘图是否认真合理准确以及对其中的问题加以讨论。四、学时分配章节实习内容学时1实习一、绘制温度年变化曲线并计算积温22实习二、保证率的计算23实习三、变率的计算24实习四、风向和风速累计频率图25实习五、积温列线图绘制2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刘江、许秀娟主编,气象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