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家》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137547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著导读《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名著导读《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名著导读《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名著导读《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名著导读《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著导读《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导读《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内容概括巴金作品家描写的是 五四”之后,成都地区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故事集中在 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时间里。成都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 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 命而与李瑞珏结婚。后来梅和瑞珏双双惨死。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 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民爱上琴,冯乐山却要他娶自己的侄孙女,在觉民觉慧的反抗下,他 们终于取得胜利。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 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命。(故事主要以高家三兄弟的

2、爱情遭际为线索。)主题思想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 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从表面看, 高家“一家人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实际上,在这个大家 族中处处都充满着激烈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为了争夺家产,陈姨太、克安、克定等打着维 护家族荣誉和高老太爷的招牌,耍尽了花招。他们先是闹 “鬼”,吓死了老太爷,接着又闹“避 血光”,害死了瑞珏;他们很清楚是军阀混战,导致商场被毁,但却硬逼觉新赔偿股票的损失, 并且在老太爷尸骨未寒时大闹分家。除此而外,这个封建大家庭挥霍奢侈的寄生

3、生活,还造就 了一代整日只会挥霍无度,过着穷奢极欲糜烂生活的“败家子”,这在高家“克”字辈人物身 上显得尤为突出。如高老太爷最喜欢的五儿子克定,不但嫖、赌、抽大烟、玩小旦样样精通, 而且还骗取妻子的金银首饰去当卖,在外面私设公馆,蓄妓取乐。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 残和迫害。觉新和梅本是青梅竹马、真诚相爱的一对恋人,只是因为双方母亲在牌桌上有了磨 擦,就儿戏般地拆散了这对情侣,使梅在痛苦的折磨中悲哀寂寞地离开了人间。瑞珏是在陈姨 太之流闹“血光之灾”的邪说中丧命的,她和梅一样,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被封建礼教摧 残的除了梅和瑞珏外,还有在高

4、家做丫头的鸣凤、婉儿等。鸣凤只有17岁,就被高老太爷当做一件礼物送给了 “死教会”的老恶棍、年已花甲的冯乐山做小,结果这位年仅17岁的少女被逼得走投无路,投湖自尽了。然而,鸣凤的死却没有使这场悲剧完结,丫头婉儿又很快被高家用 来替代鸣凤,继续着人生的悲剧。作品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这些青年受“五 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 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 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

5、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 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 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 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艺术特色家是一部家庭的历史,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它生动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封建 势力的没落。它无意描绘一个具体家庭的兴衰变化,而是要通过高公馆的崩溃揭示出整个封建 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使读者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和希望。家自问世起,就受到广大青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可以说,家是新文学史上拥有 最多读者的一部小说。作品如此畅销,与这部小说主题的进步

6、性和在当时为现实斗争服务的积 极作用不无关系。此外,在结构艺术上家借鉴了红楼梦的写法,以觉慧和鸣凤的恋爱以及觉新与 瑞珏、梅芬之间的感情纠葛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全面展示了高公馆由衰而亡的全部过程。全 书人物众多,事件繁杂,但始终围绕基本线索展开描写,有条不紊,紧凑周密,波澜起伏,跌 宕有致。主要人物形象简介1、高老太爷小说中描写的高家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旧式大家庭:四世同堂的家庭结构,家长专制的家庭制度以及一整套陈旧迂腐的道德规范。高老太爷高居在这大家庭之上,他一生经历了宦海沉浮,终于广置田产,修建房屋,造就成这份大家业,并且实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圆满的四世同堂的 家庭形式。表面上看来,高老太爷与这

7、个家庭的儿孙辈之间,不需要也不必具备残忍的性格因 素,小说第十三章所描写的高老太爷望着一家团聚的热闹景象所露出的欣慰笑容,是符合人物 性格特征的,但当他以旧道德来统治这个家庭的时候,封建制度和传统道德的残忍性就在他的 人格中充分体现出来。小说中一桩桩血泪故事都直接或间接与他有所牵连,他是罪恶与惨剧之 间的因果纽带。不管他个人品质如何,甚至不管他活着还是死了,人们都可以借助他的名义来 进行传统制度的残忍统治。他嫁丫环、想抱重孙,甚至死后受到亲属的迷信保护,当这一切发 生在没有人性的传统制度下,导致了一幕幕人命惨剧:鸣凤的死,是因为孔教会会长冯乐山要 娶她为妾,而高老太爷只是在他的所有丫环中任意选

8、了一个作为人情送给朋友,高家的主人们 谁都没有认为这件事有什么不妥,正如他们把男子蓄妾看做是天经地义的风雅事一样,他们认 为丫环给有钱人做妾也是天经地义的出路。可就是在这种他们认为正常的“雅事”中,一个女 奴的生命结束了。从表面上看来,梅是死于肺病和不幸的婚姻,而其根源,是因为梅没有能与青梅竹马的觉新成为眷属。正当觉新期待着朦胧爱情的时候,他父亲带给他一个晴天霹雳:“你爷爷希望有一个重孙。”于是,父辈用拈阉的办法为他定了门亲事,匆匆完婚,断绝了梅的爱 情之路。小说中高老太爷想抱重孙的愿望无可厚非,但是家长们因为一时高兴,而将子女婚事 当做儿戏,以致损害了梅一生的幸福。再者是瑞珏的死。瑞珏出身名

9、门,贤淑温柔,在这个大 家庭中既是长房长孙媳,又是重孙的母亲。可是不管她的地位多巩固,作为一个女人来说,她的应有的权利仍然得不到保障。人们 (包括她白丈夫)情愿保护死去的高老太爷,也不愿或不敢 去保护活着的孙少奶奶。同时,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的化身,当他统治这个黑暗王国的时候,他不能不依赖于封建 制度最主要的统治手段:专制。他靠专制建立起自己在这个王国中的绝对权威,人们也乐意利 用这个专制的偶像来为腐朽与罪恶的封建制度作粉饰。高家主人们的嘴边常挂着“这是老太爷 的意思”的口头禅,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情只要推出这块招牌就可以通行无阻。这就使高老太爷 造成一种自我陶醉的幻觉,以为他真的能够随心所欲地来统

10、治和主宰这个王国。正如他所说的:“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 ?我说要怎样,就要怎样做。正因为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的化身,所以他的盛荣与衰败也就是制度本身的盛衰。当封建 制度岌岌可危时,高老太爷的专制、权威、招牌便都不足以挽救这个制度内部的腐烂与日趋衰 败的前途了。他能在表面上打儿子,斥责媳妇,靠发脾气来震慑家奴,但他无法驱除徘徊在心 灵上的一种末世的失落感。高老太爷的死是颇有象征意义的,作者描写了他在极度失望之后产 生的幻觉:“他隐隐约约地看见他的儿子们怎样饮酒作乐,说些嘲笑他和抱怨他的话。他又看 见他的孙儿们骄傲地走在一条新的路上他自己衰老无力地躺在这里。”这是写出了他死亡 的两大原因:纨绮子

11、弟的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从内部蛀空了这个封建大家庭,新一代的叛逆者 又从外面动摇了这个制度的根基。他的死,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2、克明、克安、克定高老太爷的三儿子克明、四儿子克安、五儿子克定是高老太爷的继承人,但性格不同。克 明外表严正,但顽固迂腐,不近人情。克安、克定是“坐吃山空的败家子”的典型,吃喝嫖赌、抽大烟、捧戏子,挥金如土,把父亲的淫秽的行径完全继承了下来。平时对高老太爷敬重唯恐 不周,但高老太爷刚刚去世,这些人就为财权族权争闹不休,演出了一幕幕的丑剧。这些人是 走向腐朽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典型代表。3、觉慧觉慧激进叛逆,是作者热情歌颂的人物,带有理想化的色彩。他是“五四”时期先进青

12、年 的典型,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幼稚而大胆的叛徒”,是黑暗之“家”的一线光明。在“五四” 思潮的冲击下,觉慧这个三少爷在高家最早觉醒。他痛苦地感到家是一个“狭小的笼”,“是 埋葬青年理想和幸福的坟墓”。他下决心不做高老太爷们所期望的“绅士”,也不愿意像大哥 觉新那样忍受下去,他要做“自己的主人”,“自己把幸福拿过来”。(1) 有思想,有抱负。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社会的革命活动,编进步刊物,撰写讨伐封建主 义的檄文,以解放人群为己任,立志改革社会,把写文章办刊物看成是拯救人类的伟大事业。(2) 极端憎恨封建制度,厌恶封建家庭。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他与爷爷的关系上。他敢于和 高老太爷对抗,支持和帮助觉民

13、逃婚。他向旧制度的统治者宣告“等着看罢,你们的末日就要 来了”。他不怕冒犯长辈,公然揭穿他们“捉鬼”行孝的丑剧。(3) 同情被压迫者,具有人道主义思想。他不乘轿子,把仆人当人看待,打破了主奴之间俨 然的阶级界限。他对婢女呜凤有纯洁深厚的感情。(4) 敢于冲决封建罗网,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不愿随着这个家庭一起灭亡,宣布“我要做一 个叛徒!”他毅然地从这个罪恶的家庭出走,去追求新的生活。当然,觉慧这个形象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他的性格还存在“幼稚”的一面。表现在思想上 的简单和不够成熟,行动上的犹豫和不够果断,感情上同封建家庭有时还有所牵连。这些在两 件事情上表现尤为突出:一是他同呜凤的关系。觉慧对呜凤

14、的爱情是真诚、纯洁、大胆的。他 蔑视封建的等级观念,以一个“少爷”的身份去爱一个、丫头,并发誓要把她从悲惨的命运中 拯救出来。但是,他又有所顾虑,感到横在他们之间的鸿沟太深,阻力太大,凭他的力量是跨 不过去的。二是他同高老太爷的关系,他对这个平时被他视为“敌人”的人在感情上还难以割 舍,甚至还抱有某种幻想。作者热情肯定了他的叛逆精神和他同封建势力的斗争。但也不掩饰 他灵魂深处的软弱和不足,通过批判和自省,使他经受锻炼,由软弱变得刚强,从“幼稚”走 向成熟。从觉慧的身上反映出五四新一代青年的成长过程,尽管觉慧出走的目标还不是十分明 确,但他却跨出了奔向光明的第一步。4、觉民在家里,觉民是一个略具

15、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青年。他不满封建礼教的束缚,曾接受 新思想,然而他的叛逆行为仅仅停留在追求个人婚姻自主的水平上。他和表妹琴的恋爱,成为 他在家里活动的基本内容,而抗婚也最能体现觉民的性格和他的觉悟程度。在五四新思潮 的影响下,觉民意识到必须抗争才能获得幸福生活,于是,他开创了违抗封建婚姻的先例。他 为自己和琴两个人的幸福“勇敢地斗争”。他在给大哥的信上说:“我做了我们家里从来没有 人敢做的事情,我实行逃婚了。家里没有人关心我的前途,关心我的命运,所以我决定一个人 走自己的路,我毅然这样做了。我要和旧势力奋斗到底。如果你们不打消那件亲事,我临死也 不回来。”在觉慧的支持和帮助下,觉民的坚决抗婚

16、和不妥协的精神终于挫伤了高老太爷的威 风,使高老太爷不得不在临终前放弃包办婚约,而取得了自由婚姻的胜利。5、觉新觉新是这部小说最见艺术功力的人物形象。他是高公馆的长房长孙,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 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的人”,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典型, 也是专制制度的牺牲者。他也受到了 “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清醒地认识到是旧家庭和旧礼教夺去了他的青春。但 根深蒂固的封建伦理道德,特别是所谓“孝”的毒害、长房长孙特殊地位的约束及旧意识的沉 重的十字架,已经将他的生命力和棱角消磨殆尽,造成了他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因此他 一面不满旧家庭,一面又维护着旧家庭;一面受着封建伦理之害,一面又无意识地充当封建伦 理的帮凶;一面阅读着新思想的书报,一面又继续过着旧式生活。与两个兄弟在一起的时候, 他是一个新青年;在旧家庭里,他又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