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137462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政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原则和措施。货币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的基本方针和措施。在我国,财政与银行信贷是国家从宏观上集中分配资金的两条不同渠道,两者虽然都能对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进行调节,但在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形成中的作用又是不同的,而且这种作用是不可相互替代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两者的不同作用。(1) 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财政是国家集中一部分GDP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因而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财政居于主导地位。 财政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并对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银行是国家再分配货币资金的主

2、要渠道,这种对货币资金的再分配,除了收取利息外,并不直接参加 GDP勺分配,而只是在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 再分配基础上的一种再分配。(2) 两者的作用方向不同。从消费需求的形成看,包括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两个方面。 社会消费需求基本上是通过财政支出形成的,因而财政在社会消费需求形成中起决定作用。而银行信贷在这方面则显得无能为力。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则受到财政、信贷两方面的影响。 在个人所得税制度日趋完善的情况下,财政对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是有直接影响的;而银行主要是通过工资基金的管理和监督以及现金投放的控制,间接地影响个人的消费需求。再从投资需求的形成看,财政在形成投资需求方面的作用,主要是调整产业结

3、构、 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而银行的作用则主要在于调整总量和产品结构。(3) 两者在膨胀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财政赤字可以扩张需求,财政盈余可以紧缩需求,但财政本身并不具有直接创造需求的能力,惟一能创造需求、创造货币的是中央银行。因此,财政的扩张和紧缩效应一定要通过货币政策机制的传导才能发生。正是由于财政与银行在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形成中有不同的作用,这就要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配合运用。 如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行其是,就必然会产生碰撞与摩擦,彼此抵消力量,从而减弱宏观调控的效应和力度,也难以实现预期的调控目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也就是膨胀性、紧缩性和中性三种类型政策的不同

4、组 合。(1) 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税收和扩大政府支出规模来增加社会的总需求;松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降低利息率而扩大货币 供给规模。使社会的总需求扩大,刺激经济的增长和扩大就业,但却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2) 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规模来限制消费与投资,抑制社会的总需求;紧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提高 利率来压缩货币供给量。这种政策组合可以有效地遏止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但可能会带来通货紧缩和经济停滞的后果。(3) 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防止经济

5、过旺和通货膨胀;松的货币政策在于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因此,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就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但货币政策过松,也难以制止通货膨胀。(4) 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在于刺激需求,对克服经济萧条较为有效;紧的货币政策可以避免过高的通货膨胀率。因此,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是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但长期运用这种政策组合, 会积累起巨额的财政赤字。我国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 因而可以避免经济增长的同时出现加剧通货膨胀的后果。目前则转向“双稳健政策”,运用稳健财政政策保证适度经济增长,运用稳健货币政策保证适度货币供应,即可以利于遏制通货紧缩的趋势,又可以避免通货膨胀死灰复燃。 但由于国际和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货币政策转向紧缩政策,财政政策仍实行稳健政策,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配合和促进货币政策的实施,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