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疗学(精品)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7136986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医疗学(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康复医疗学(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康复医疗学(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康复医疗学(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康复医疗学(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康复医疗学(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医疗学(精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康复医疗学物理治疗运动疗法:一.肌力训练. 1. 电刺激运动 2 助力运动 3. 主动训练 4. 抗阻训练 抗等张阻力 抗渐进阻力 、抗等长阻力 5. 等速训练 (专门的设备)适应症:1 . 防治肌萎缩 2 . 增强肌力和耐力 3. 协助矫治骨关节畸形 4. 增强脊柱稳定性以防治颈椎病和腰痛 5. 增强关节周围肌力以提高关节稳定性 6. 增强腹肌、膈肌、盆底肌肌力,改善呼吸和消化功能。禁忌症: 1. 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 2. 系统性疾病生命体征不稳 3. 接近运动区域的局部感染 如:疖 痈 蜂窝织炎等 4. 局部关节炎、肌肉、肌腱、韧带等损伤未稳定愈合 5. 非感染性炎症症状显著 二.关节活动

2、训练 关节活动训练(range of motiontraining)是指采用主动或被动运动的途径,预防和改善关节功能障碍的运动疗法技术,包括患者主动和被动运动,治疗师的牵引和手法治疗。适应症: 1.被动运动. . 不能主动活动的患者 如:昏迷、完全卧床等. 为避免关节挛缩等并发症需进行被动训练者 主动关节活动导致明显疼痛的患者 2.主动和助力运动 能够主动收缩肌肉的关节活动受限者 . 肌力较弱(低于3级)者采用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 3. 身体某一部分制动时,对其他关节进行主动活动,以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并为新的活动做准备 禁忌症: 各种原因所致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做内固定、骨关节肿

3、瘤、全身情况极差、病情不稳定等。 训练方法:1.主动运动. 适用于肌力3级以上的患者。其目的是改善与恢复肌肉功能、关节功能和神经协调功能等。 2.主动助力运动. 适用于肌力1-2级的患者. 包括: 器械训练:利用杠杆原理,以器械为助力,带动活动受限的关节进行活动。 悬吊训练:利用挂钩,绳索和吊带组合将拟活动的肢体悬吊起来,使其在去除肢体重力的前提下主动活动。 .滑轮训练:利用滑轮和绳索,以健侧肢体帮助患者侧肢体活动。每一次动作重复10-30次,每日2或3次。 3.被动运动. 适用于肌力3级以下患者. 外来主要来自康复治疗师、患者健肢或各种康复训练器械,目的是增强瘫痪肢体本体感觉、刺激屈伸反射、

4、放松痉挛肌肉、促发主动运动。 包括 .关节可动范围运动。每日动作重复10-30次。每日2或3次. 关节功能牵引。 . 持续性被动运动(CPM)。 . 牵张训练。是通过治疗师被动牵张患者的肌肉和肌腱,或患者通过自身的姿势改变进行主动牵张训练,使肌肉、肌腱和韧带恢复长度,肌张力降低,关节活动力度增加的一种训练方法。每次持续时间5-10s,重复10-20次,每日2或3次。 . 关节松动术。是治疗师在关节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范围内完成的被动关节运动,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可以促进关节液的流动,增强关节营养;缓解疼痛,防止因活动减少引起的关节退行性变;直接牵拉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保持或增加其伸展性

5、,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关节松动手法增加本体反馈功能。三有氧训练有氧训练(aerobic training)是采用中等强度、大肌群、动力性、周期性运动,持续一定时间,以提高机体氧化代谢运动能力和全身耐力的训练方式。 适应症: 1 .心血管疾病:如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隐性冠心病、轻度 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轻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 移植术后、冠状动脉腔内扩张成型术后、冠状动脉分流术后等。 2.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单纯性肥胖病。 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非发作状态)、肺结核恢复期、胸腔手术后恢复期。 4. 其他慢性疾病状态:如慢性肾功能

6、衰竭稳定期、慢性疼痛综合症、慢性疲劳综合症、长期缺乏体力活动及长期卧床恢复期。 5. 中老年人的健身锻炼 运动处方:是由康复医生进行必要的临床检查和功能评定后,根据病情、性别、平时运动爱好及运动耐力,以处方形式确定合适的运动训练方式,规定适宜的运动量并注明训练注意事项。基本内容包括:1. 运动方式: 步行、健身跑、骑车、游泳、有氧舞蹈。2. 运动治疗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3. 注意事项: 合理训练的表现、训练要求 四牵张训练 牵张训练(stretching exercise)是通过反复的牵伸动作,使病理性缩短的软组织(肌腱、肌肉、韧带、关节囊等)逐步延长的训练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肌痉

7、挛、肌腱、韧带或关节囊挛缩、痉挛性疼痛。 作用:1. 调节肌张力:缓慢牵张可以刺激肌梭,缓解肌肉痉挛。快速牵张可以 激 活纤维而促进肌张力。 2. 缓解疼痛: 长期持续的肌痉挛可以导致挛缩,影响血液循环,压迫神经末梢而产生疼痛。牵张训练可阻断恶性循环,减轻疼痛 。 3. 延长韧带和肌腱:在肌腱和韧带挛缩时,缓慢持续的牵张可以逐步延长挛缩的肌腱和韧带,从而恢复关节活动和肢体的活动能力。对于正常人群,牵张用于提高肢体的柔韧性。 适应症:1. 由于痉挛、挛缩、粘连、瘢痕组织形成所导致肌肉、结缔组织、皮肤等缩短,导致关节活动受限。 2. 影响日常功能活动或生活自理的痉挛或者挛缩。 禁忌症:1. 新近骨

8、折、血肿或其他组织创伤、牵张是出现剧痛。 2. 牵张组织和周围区域的急性炎症或感染。 3. 依靠挛缩代偿性增加关节稳定性的情况,如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 4. 神经损伤或吻合术后1个月。 5. 严重的骨质疏松。五. 呼吸训练呼吸训练(breathing exercise)是通过特定的呼吸运动和治疗技术,重建正常呼吸模式,增强呼吸肌功能,改善肺通气,减轻呼吸困难,提高肺功能,最终实现肺功能康复的治疗方法。 训练机制 :1.减轻通气异常,改善气体交换; 2.增强呼机肌力量和耐力; 3.优化腹式呼机模式; 4.心理安抚作用。 训练方法 : 1. 呼吸控制训练 2. 缩唇呼吸训练 3. 舌咽呼吸训练 4

9、. 呼吸抗阻训练 膈肌抗阻训练 吸气阻力训练 诱发呼吸反馈训练5. 局部呼吸六. 平衡和协调训练 (一)平衡训练的原则:根据平衡功能评定的结果,应针对平衡功能障碍原因制定个性化的平衡功能训练方案。所有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从静态平衡开始逐渐过渡到动态平衡,再过渡到他动态平衡 。 2. 逐步缩减人体支撑面积,提高身体重心,再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头颈和躯干运动。 3. 从睁眼训练过渡到闭眼训练。 4. 逐步提高训练难度,防治患者精神紧张。 5. 可以将平衡训练结合到日常生活活动 如穿衣、取物、步行中进行。 6. 训练时注意患者安全,可以佩戴平衡保护带,避免发生意外损伤。 (二)协调训练的

10、原则:应根据功能评定的结果,针对协调功能障碍原因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训练方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1. 系统、有顺序的进行,如卧位熟练后再到坐位训练。2. 从容易做的动作开始,从单纯的动作到复杂的动作。3 . 运动的范围和速度:大范围的运动比小范围的运动容易,快速运动比缓慢运动容易。4. 先睁眼后闭眼:最初睁眼做运动,熟练之后可以闭眼,最后闭眼做运动。5. 先从障碍轻的一侧开始,以重的一侧结束。若两侧障碍程度相似,则先从右侧开始。6. 次数:一个动作连续做3或4次。7. 休息:一个动作完成后,休息的时间应不短于完成动作所花费的时间。 适应症: 各种疾病引起的平衡与协调功能障碍的患者均为适应症。

11、 禁忌症:1. 合并严重认知障碍。 2. 不能理解训练目的及配合训练。 3. 骨折、关节脱位未愈合者。 4. 严重疼痛或肌力、肌张力异常。 5. 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训练方法:1. 坐位平衡训练(分一、二、三级坐位平衡训练)。 2. 站位平衡训练(分一、二级站位平衡训练)。 3. 利用设备的动态平衡训练 平衡板上的训练 大球或滚筒上的训练 平衡仪训练 4. 针对运动系统疾患的平衡训练 躯干 髋 踝 5. 策略水平的平衡训练 踝策略 髋策略 跨步策略 6. 增强前庭功能的平衡训练 视觉干扰 本体感觉干扰 7. 协调训练。七. 步行训练 通过步行或者模拟步行来恢复步行功能的运动训练方法步行不仅需要下肢有 足够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而且还需要有良好的平衡和协调。 训练原则:有的放矢、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注意全身 训练方法:1. 平衡和重心转移 2. 平行杠步行 3. 持拐步行 4. 手杖步行 5. 助行器具的选择和使用八. 转移训练 是指提高患者体位转移能力的锻炼方法 训练方法: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