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模块基础训练(5) 新人教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713693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模块基础训练(5)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1年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模块基础训练(5)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1年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模块基础训练(5)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1年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模块基础训练(5)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年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模块基础训练(5)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模块基础训练(5)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课 文化创新基 础 训 练一、单项选择题:1.2009年7月25日至8月17日,中国演艺品牌功夫传奇赴英国伦敦西区一流剧院伦敦大剧院连续演出28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事实证明,要更好地走出去,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下列对文化创新的认识正确的有 () 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 B. C. D.2.功夫传奇是针对外国观众专门设计的,既有中国特色又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这一做法体现了 () A.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不同民族文化逐渐趋同

2、 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3.我国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人民群众的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创造活力,为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和丰富素材。这表明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人民群众是文化艺术作品的直接创造者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4.每年清明,人们常常要到郊外为亲人扫墓,以寄哀思。如今,一种新的“扫墓方式网上扫墓悄然兴起”。网上扫墓就是在互联网上建一个虚拟扫墓的空间,人们可在网络上为已故的亲人朋友点烛、烧香、敬酒,还可将他们的生平资料、照片等制成信息,放在网上进行悼念。部分市民认为,应该大力提倡文明祭祀,让“绿色扫墓”取代传统的烧纸、烧物。这

3、说明 () A.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B.传统习俗是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C.陈规陋习是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文化 D.文化创新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5.山东文化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不仅已成为当代中国最具影响的地域文化,更是在多个领域引导着时代新潮流。山东文化要保持这一优势,就必须 () 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坚持文化创新继承传统,保持地方特色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 A. B. C. D.6.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4、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A. B. C. D.7.要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必须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8.“学有所教”的政策指向是让每一个适学个体都能平等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一提法,与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十分相似。这说明 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

5、深刻影响文化复古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 B. C. D.9.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A. B. C. D.10.(2010淮安模拟)听到的是京腔京韵的侯宝林的相声,看到的却是卡通人物在说学逗唱;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生旦净末丑的表演,听到的却是流行歌曲,借助Flash等现代化手段,传统戏曲也逐渐地被“80后甚至90后”所喜欢。传统戏曲的这一个“漂亮转身”启示我们 A.文化创新必须坚持立足于实践这一根本途径B借助

6、多媒体等现代技术便能实现文化创新C.文化创新需要注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文化创新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融入时代元素11. (2010淄博模拟)2008年10月14日,第十一届全运会吉祥物在山东济南揭晓。吉祥物名为“泰山童子”,灵感来源于充满文化、自然内涵和富于动人传说的“五岳之首”泰山,并结合现代体育理念、国泰民安的吉祥寓意创作完成。这说明 ()A.客观事物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要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差异和个性C.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D.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12.(2010佛山模拟)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奥林匹克运动与具有五千多年传承的灿

7、烂中华文化交相辉映,共同谱写出人类文明气势恢弘的新篇章。这主要表明 ()A.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B.对待外国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不同民族间的文化是可以相互借鉴、交融的D.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13.(2010皖南八校联考)2005日本爱知县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2008西班牙萨拉戈萨水与可持续发展2010中国上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表是几届世博会的主题,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既继承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地表现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这体现了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世博会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8、的过程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A. B. C. D.14.(2010肇庆模拟)清代学者叶燮说得好:“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这主要表明 ()A.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 B.优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C.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不断创新 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15.文化创新是一个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A. B. C. D.16.当前,大部分国人在对圣诞文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在“圣诞节”狂欢,如漫画中的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要抵制外

9、民族文化要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要正确对待外民族文化要完全吸收各民族文化A. B. C. D.二、非选择题17.材料一:十一届全会开幕式后,下列是一组对开幕式的评论:市民甲:太棒了!大碗屏幕,展现出一幕幕风格各异、气势磅礴的“山东画卷”,立体展示了齐鲁大地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风采。市民乙:和平、和睦、和谐,表达了儒家传统文化的精髓。市民丙:富于创造性的开幕式,通过现代技术,将齐鲁文化与全运精神融合在一起,真是太神奇了!材料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华文化是“危”中有“机”,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此,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充分利用齐鲁文化优势,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有

10、山东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1)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甲、乙、丙三人的观后感,你认为,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是如何实现创新的?(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请为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提出合理化建议。18.(2010南京模拟)材料一: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品味时尚”,引来多方讨论。围绕“文化”,有同学认为:“讲时尚,就不能谈传统。”(1)请用文化生活知识点评该同学的观点。(2)通过学习,你认为现实文化生活中哪些是中学生应该追求的“时尚”?(至少答出三点。)19.材料一:改革开放使中外文化交流空前活跃,大量外来文化快速涌入我国。在中外文化大交流、大碰撞过程中,

11、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冲击,部分人还在思想观念、民族节日等方面出现盲目崇拜西方的倾向。材料二:京剧经过200多年的不断丰富、革新与发展,一直继续到现在,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中国京剧吸收昆腔、京腔、秦腔等艺术成分,在18世纪90年代初徽班进京,至19世纪40年代末,在徽、汉二调皮黄戏的基础上融汇衍变,形成了以唱西皮、二黄为主的北京皮黄戏。随之向外流动,班称就班,调称京调,先后传入天津、上海等地。(1)有人认为,我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应该多输出民族文化、少输入外来文化。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评析这种观点。(2)结合材料二,试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实现中华民

12、族文化的创新?文化生活第五课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A、2B、3A、4A、5D、6B、7D、8C、9B、10D、11C、12C、13D、14A、15D、16B17、答:(1)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既继承了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融入了许多时代因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又一重要途径。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学习、吸收了历届全运会开幕式的成功经验,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发挥齐鲁文化资源优势。坚持实践的观点,立足于山东经济、文化建设的实践,抓住新机遇,打造山东特色文化品牌。坚持发发展的观点,辩证的否定观。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铸造齐鲁文化新辉煌。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的看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让世界真正了解齐鲁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8、答:(1)不赞同该同学观点。理由: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如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发展成为时尚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