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小常识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136631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安全小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核安全小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核安全小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核安全小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核安全小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安全小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安全小常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安全小常识:生活中的辐射 人的身体也存在放 射性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 约在10 0年前,科学家发现某些物质能放出 三种射线: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和伽马射线,统称电磁辐射。辐射无色无味,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不过辐射却可用仪器来探 测和量度。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希沃特,简称希。1毫希等于千分之一希。辐射无处不在,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屋、天空大地、山川草木,乃至 人的身体都存在着放射性。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我国某些高本底地区每 年3.7毫希;砖房每年0 .75毫希;宇宙射线每年0 .45毫希;水、粮食、 蔬菜、空气每年0 .25毫希;土壤每年0 .15毫希;胸部透视一次0 .02 毫

2、希。核安全小常识:什么是辐射?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 辐射存在于整个宇宙空间,分为电离辐射和非 电离辐射两类。在核能领域,人们主要关心的是电离辐射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及 其防护。通常将电离辐射简称为辐射或辐射照射。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受着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包括宇宙射线、地球放 射性核素产生的辐射等。辐射无处不在,食物、房屋、天空大地、山水草木、乃 至人们体内都存在着辐射照射。人类所受到的集体辐射剂量主要来自天然本底辐 射和医疗,核电站产生的辐射剂量非常小,约0 .2 5%。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人们在对辐射产生健康危害的机理进行大 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有效的辐射防护体系,并不断加

3、以发展和完第1页善。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辐射防护的三个原则是:实践的正当性,防护水平 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国际基本安全标准规定公众受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 每年1毫希,而受职业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每年20毫希。核安全小常识:核电站安全吗?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 核能发电是目前核能和平利用的最主要的方式。 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核电站对周围公众产生的辐射剂量对人们并不构成任何危 险。在我国,国家核安全法规要求核电站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对周围居民产生 的年辐射剂量不得超过0. 2 5毫希,而核电站实际产生的辐射剂量远远低于这 个限值。大量的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核电站对公众健康的影响远远小于人们日 常生

4、活中所经常遇到的一些健康风险,例如吸烟和空气污染等等。因此,核电站 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的环境安全性已被人们所广泛接受。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核电安全的核心在于防止反应堆中的放射 性裂变产物泄漏到周围的环境。为了防止反应堆堆芯中的放射性裂变产物的外 泄,在工程上设置有适当的实体屏障。核电站一般都有3道安全屏障,它们是燃 料元件包壳、一回路压力边界和安全壳。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前,世界范围内曾发生过两起重大核事故,即 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19 7 9年3月2 8日,美国三里 岛核电站发生了严重事故,反应堆堆芯的一部分熔化坍塌。但由于一回路压力边 界和安全壳的包容作用,泄漏到

5、周围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微乎其微,没有对环境 和公众的健康产生危害,仅有3名电站工作人员受到略高于季度剂量管理限值的 辐射照射。1 9 8 6年4月2 6日,前苏联发生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19 第2页9 6年4月,7 1个国家和2 0个组织的8 0 0多名专家举行会议,评价切尔诺 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实际后果。评价结果表明:在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和帮助处理事 故后果的人员中只有2 8人死于辐射照射。从污染区疏散的10多万居民和仍然 生活在受影响较轻地区的人,他们一生中所受到的剂量,与他们一生中从天然辐 射源接受的剂量差不多或较低。科普:核事件分级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受11日强烈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

6、的福岛第一 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政府已将这次核事故初步定为4级。这一级别 意味着什么?与核安全相关事件如何分级?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核事件分级表”的规定,核安全事件共分为7级, 其中1级至3级为事件;4级至7级为事故。在“事件,中,1级为异常;2级为普通事件,还没有产生场外影响,但有 核设施内工作人员遭受过量辐射;3级属于严重事件,放射性物质极小量释放, 公众所受辐射程度小于规定限值,但有核设施工作人员的健康受严重影响。在“事故”方面,如果达到4级,则表示放射性物质小量释放,公众遭受相 当于规定限值的辐射影响,同时,核反应堆堆芯和辐射屏障出现显著损坏,并可 能出现工作人员遭受致命

7、辐射的情况;5级属于具有场外风险的事故,放射性物 质有限释放,此时核反应堆堆芯和辐射屏障出现严重损坏;6级和7级则分别属 于重大和特大事故。历史上,1 9 8 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即被定义为最严重的7级。当 时,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导致8吨放射性物质泄漏,直接污染核电站周 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3 2 0多万人受到辐射;19 7 9年的美国三里岛核事 故则属于5级。当时,由于核电站机组的制冷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大量放射性物 质泄漏,至少15万居民被迫撤离。背景资料:核材料与核武器核材料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定义。1 9 8 0年3月3日在维也纳国 际原子能机构总部和纽约联合国总部

8、开放签署的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把核材 料定义为:钚,但钚一 2 3 8同位素含量超过80%者除外;铀一 2 3 3 ;同位 素2 3 5或2 3 3浓缩的铀;非矿石或矿渣形式的含天然存在的同位素混合物的 铀;任何含有上述一种或多种成分的材料。随着核技术应用的日趋广泛,核材料的生产和储备越来越容易,核武器制造 的秘密逐步公开,核扩散的危险日益增大。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进行的原子核裂变和(或)聚变反应瞬时释放的巨大 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毁伤破坏效应的武器。从广义上讲它是包括 投掷或发射系统在内的具有作战能力的核武器系统。按照作战使用的不同可以将核武器分为两大类,即用于攻击敌方战略目标的

9、战略核武器,以及主要在战场上用于打击敌方战斗力量的战术核武器。核武器是迄今人类制造的杀伤破坏威力最大的武器。核武器的杀伤破坏作用 是其爆炸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转化出的多种杀伤破坏因素造成的。这些杀伤破坏 因素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作用时间仅为数十秒,称为瞬时杀伤因素,包括光辐 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和核电磁脉冲等;第二类作用时间可持续几天甚至更久, 主要是爆炸产生的放射性污染。核武器的出现使人类自身处于随时可能被毁灭的境地,因此从核武器问世 起,世界范围的核军控和核裁军问题就被提了出来。背景资料:全球核电站之最及其分布新华网北京3月16日电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电站事故引起全球对核电安全 的担忧。事实

10、上,自1 9 5 4年苏联第一座核反应堆开始运行以来,全球在运行 的核反应堆有4 0 0多座,累计安全运行了约1 3 0 0 0堆年。其间重大核安全 事故共发生三次:1 9 7 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1 9 8 6年苏联切尔诺贝 利核电站事故和这次福岛核电站事故。世界核电发展之最世界上第一个核电站:1954年苏联在莫斯科西南奥布宁斯克建成, 装机容量为5 0 0 0千瓦。世界最大的核电站:位于日本西北部新潟县的柏崎刈羽核电站。世界核电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美国,拥有10 4座核电站。核电发电量占全国总电力比例最高的国家:法国。法国核电发电量占全 国总电力的比例接近8 0%。全球核电分布根据国

11、际原子能机构2 0 11年1月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全球正在运 行的核电机组共4 4 2个,核电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正在建设的 核电机组6 5个。拥有核电机组最多的国家依次为:美国10 4个、法国5 8个、日本54个(世界核工业联合会公布的数字为5 5)、俄罗斯32个、韩国21个、印 度2 0个、英国19个、加拿大18个、德国17个、乌克兰15个、中国13 个。国际原子能机构预计,到2 0 3 0年,全球运行核电站将可能在目前的 基础上增加约3 0 0座。世界核能协会预计,“到2 0 15年,全世界可能平均 每5天就会开工一个装机容量约1000兆瓦的核电站”。日本核电概况日本的核能发

12、电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 的最新统计数据,自1 9 6 3年10月2 6日首次在茨城县东海村建成试验核电 站以来,日本已拥有5 4座核电机组。目前,日本的核发电能力在国际上排在美 国和法国之后,为世界第三。柏崎刈羽核电站为世界最大核电站,位于日本西北部新潟县。在2 0 0 7年7月发生的地震中,这座核电站因发生核泄漏,曾一度被关闭数月。福岛第一核电站,为东京电力公司的第一座核能发电站,位于日本福岛 县双叶郡大熊町及双叶町,共有六个机组运转,总发电能力为4. 7兆千瓦,是 全世界25个发电量最大的发电厂之一。首个机组于1971年开始运转。目前,日本国内有三分之一能源供给

13、来源于核电站。日本经济产业省资 源能源厅2 0 0 6年5月3 0日制定了以推广核能利用、确保能源供给为目标的 中长期“核能立国计划”大纲。核能在日本整体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已经大幅提升, 成为日本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中国核电站分布一、秦山核电站(中核)秦山核电站地处浙江省海盐县。一期工程,采用中国CNP300压水堆技术,装机容量1X30万千瓦,设计寿命30年,综 合国产化率大于70%,1985年3月浇灌第一罐核岛底板混凝土(FCD),1991年12月首次 并网发电,1994年4月设入商业运行,1995年7月通过国家验收。经过十多年的管理运行 实践,实现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掌握技术、积累经验、培养人

14、才,为中国核电发展打下基 础”的目标。二期工程及扩建工程,采用中国CNP650压水堆技术,装机容量2X 65万千瓦,设计寿 命40年,综合国产化率二期约55%,二扩约70%,1#、2#机组先后于1996年6月和2019 年3月开工,经过近8年的建设,两台机组分别于2019年4月、2019年5月投入商业运行, 使我国实现了由自主建设小型原型堆核电站到自主建设大型商用核电站的重大跨越,为我国 自主设计、建设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将对促进我国核电国产化发展,进 而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扩建工程(3#、4#机组)是在其设计和技术基础上进行 改进,2006年4月28日开工,3#机组

15、计划于2019年12月建成投产,4#机组力争2019年 年底投产。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采用加拿大成熟的坎杜6重水堆技术(CANDU 6),装机容 量2X728兆瓦,设计寿命40年,综合国产化率约55%,参考电厂为韩国月城核电站3号、 4号机组。1号机组于2002年11月19日首次并网发电,并于2002年12月31日投入商业 运行。2号机组于2003年6月12日首次并网发电,并于2003年7月24日投入商业运行。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中广核)大亚湾核电站是采用法国M310压水堆技术,装机容量2X98.4万千瓦,设计寿命40 年,综合国产化率不足10%,1987年8月7日工程正式开工,1994

16、年2月1日和5月6日 两台单机容量为984MWe压水堆反应堆机组先后投入商业营运。三、岭澳核电站(中广核)岭澳核电站位于广东大亚湾西海岸大鹏半岛东南侧。一期工程,采用中国CPR1000压水堆技术,装机容量2X99万千瓦,设计寿命40年, 综合国产化率约30%,于2019年5月开工建设,2019年1月全面建成投入商业运行,2004 年7月16日通过国家竣工验收。二期工程,采用中国改进型CPR1000压水堆技术,装机容量2X100万千瓦,设计寿命 40年,1号和2号机组综合国产化率分别超过50%和70%,于2019年12月开工建设,两台 机组计划于2019年至2019年建成投入商业运行。三期工程,采用采用中国改进型CPR1000压水堆技术,装机容量2X100万千瓦,设计 寿命40年,预计2019年开工建设。四、田湾核电站(中核)位于江苏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