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结构强度课程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7135221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6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船舶结构强度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船舶结构强度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船舶结构强度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船舶结构强度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船舶结构强度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船舶结构强度课程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舶结构强度课程设计说明书(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交通大学 航海学院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专业:10船舶与海洋工程班级:四班学号:10960201学生姓名:王雪指导教师:杨 敬 东日期:2013.6.25目录一、 船体结构设计任务书二、 船体结构尺寸确定1、 外板2、 甲板3、 双层底4、 舷侧骨架5、 甲板骨架6、 支柱三、 第二货舱中剖面结构图四、 参考文献船体结构设计任务书1、 按CCS颁布的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2009年)设计下述船舶的船中剖面结构(船型:双甲板尾机型干货船)船长L 99.0 米船宽B 16.4 米型深D 9.3 米吃水d 6.5 米排水量 7500 吨L/B 6.036585

2、5B/D 1.762.5方形系数Cb 0.700.6(满足规范要求)2、 与设计有关的条件该船主要装运杂货。上甲板舱口两侧及货舱船底采用纵骨架式结构,其余采用横骨架式。甲板间高H 3米纵股间距s 自9#131#肋位,700毫米;其余600毫米双层底高h 第一货舱2.2米;其余1.3米舱口宽度b 8米舱口长度l 16米最大静水弯矩(压载出港)14276t.m舱容系数 1.51立方米/T(即装载率r=0.66T/立方米)上甲板货物计算载荷p 1.3T/立方米3、 课程设计报告要求(1) 编制船体结构设计计算书(2) 绘制设计横剖面的结构图用1:50比例绘制。船体结构尺寸确定一、外板厚度计算校核1.

3、船底板 (1)按规范2.3.1.3要求,船底为纵骨架式时其船中部0.4L区域的船底板厚度应不小于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mm;mm式中:s=0.7m,L=99m, d=6.50m,Fb=1.0,按2.3.1.2规定,h1= 0.26C, 计算时取不大于0.2d;按2.2.3.1规定,h1=0.26c=0.267.9=2.054m因2.054大于0.2d=0.26.5=1.3m,因此取h1=1.3m所以得: 实取t=12mm(2)离船端0.075L区域内的船体板厚度t按规范2.3.1.4要求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mm式中:L船长,m;s 肋骨或纵骨间距,m,计算时取值应不小于;肋骨或纵骨的标

4、准间距,m根据1.2.8。1规范sb=0.0016L+0.5 =0.0016*99+0.5=0.6584则:t=(0.035L+6) =(0.03599+6) =9.465mm实取t=10mm按规范2.3.1.5要求,船中部0.4L区域的船底板厚度应不小于端部船底板厚度,则本船要求的基本板厚为t= 10.9480mm。本船船底板厚度实取 t=14 mm,满足规范要求。2、平板龙骨:按规范2.3.2.2规定,平板龙骨厚度应按中部船底板厚度增加2mm,则要求平板龙骨厚度t=12.9480 mm,且均不小于相邻船底板厚度。按2.3.2.1规定,平板龙骨宽度应不小于下式之值: b=900+3.5L式中

5、:L-船长,m。平板龙骨的宽度不必大于1800mm。平板龙骨的宽度应在整个船长内保持不变。 式中:L=99则:b=900+3.599=1246.5mm本船实取平板龙骨厚度t=16 mm,宽度b=1500mm,满足规范要求。3、舭列板:按2.3.3.1规定,舭列板为横骨架式时其厚度应不小于按2.3.1.2计算所得之值:式中:s-肋骨间距(m),计算时取值应不小于纵骨的标准间距sb。d-吃水,m。L-船长,m;但计算时取不必大于200m。Fb -折减系数,见本章2.2.5.7;m ,其中,s为0.7m;S为船底桁或龙骨间距,1.4m;h1=0.26C,计算时取不大于0.2d;C系数,见本章第2节2

6、.2.3.1。式中:L=99 s=0.7 sb=0.6584 Fb =1.0 d=6.5 S=1.4 则:E=1.25m h1=0.26C=0.26C=0.267.9=2.054m 又不大于h1=0.2d=0.26.5m=1.3m 所以h1取1.3m则: t1=10.84mm t2=13.685mm船实取舭列板厚度为t=16mm,满足规范要求。4、舷侧外板: 本船舷侧采用横骨架式结构,按规范2.3.4.2要求进行计算,船中部0.4L区域内舷侧外板厚度t应符合下列规定:(1)、距基线以上舷侧外板厚度t应不小于按下列两式计算所得之值: mm mm式中:L=99 ; s=0.7 ;sb=0.6584

7、; Fd=1 ;d=6.5;S=2.5 E=1.0784 m ; h2=0.5C=0.5C=0.57.9=3.95m 又不大于h2=0.36d=0.366.5m=2.34m 所以h2取2.34m。则: t1=9.9868mm t2=8.7412mm所以t=12mm(2)、距基线以下舷侧外板厚度应不小于下两式计算之值: mm mm式中:L=99 ; s=0.7 ;sb=0.6584 ;Fd=1 d=6.5 S=2.5 E= 1.0694 h1=1.3m则: t1=9.85 mm; t2=12.32 mm;所以t=16 mm、距基线 至 区域内的舷侧外板厚度t,由上述计算所得之值用内插法求得。5.

8、舷顶列板 (1)按规范2.3.5.1要求,舷顶列板的宽度应不小于: b=800+5L=800+599=1295 mm, 但不必大于1800 mm。则本船舷顶列板宽度实取b=1500 mm,符合规范要求。(3) 按规范2.3.5.2要求,舷侧为横骨架式时,船中0.4L区域内舷顶列板厚度t应不小于按下列两式计算所得之值: mm mm式中:L1=L=99m;s=0.7m;Fd=1.0;E=1.0694;则: mm; mm; 在船中部0.4L区域内的舷顶列板的厚度,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小于强力甲板边板厚度的0.8倍,也不小于相邻舷侧外板的厚度。舷顶列板的厚度可逐渐向两端过渡到端部的舷侧外板厚度。宽度按2.

9、3.5.1规定应b0.1D=0.19=0.9m。本船舷顶列板厚度实取t=16mm,满足规范要求。6.局部加强 按照规范2.3.6.1要求,与艉柱连接的外板、轴榖处的外板以及多推进器架托掌固定处的外板厚度,应不小于端部厚度的1.5倍,也不小于中部外板的厚度。则:t=1.59.465=14.20mm本船该区域的外板厚度实取t=16mm,满足规范要求。7.内底板(1)按规范2.6.9.1要求,内底板厚度应不小于以下各式计算之值:船中部0.4L区域: t=0.04L+5s+2.1机舱区域: t=0.055L+4.8式中:L=99 m,s=0.7m则:船中部0.4L区域:t=0.0499+50.7+2.

10、1=9.56 mm;机舱区域:t=0.05599+4.8=10.245 mm;(2)按规范2.6.13.1要求,内底板的厚度应按2.6.9.1公式计算,但计算可减小1mm。则:船中部0.4L区域:t=8.56 mm机舱区域:t=9.245 mm本船内底板厚度实取:机舱区域:t=12mm,满足规范要求。 其余区域:t=12mm,满足规范要求。8.首柱、球鼻首前端和锚链筒出口处两侧外板(1)按规范2.14.1.2要求,钢板焊接首柱在夏季载重线以上0.5m处一下区域的板厚t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t=0.08L+5.5 mm式中:L=99 m,则:t=0.0899+5.5=13.42 mm(2)

11、按规范2.14.5.1要求,球鼻前端以及易受锚和锚链碰损部分的外板应予以增厚,加厚板的厚度可取为钢板首柱的厚度。本船以上部位的厚度实取t=16mm,满足规范要求二、甲板1.强力甲板(1)按规范2.4.2.1要求,开口线外强力甲板厚度t,除应符合中剖面模数要求外,还应不小于按下列各式计算所得之值: mm mm式中:s=0.7 m,L1=L=99 m,Fd=1.0则: mm mm本船该区域内强力甲板厚度实取t=12mm,满足规范要求。(2)按规范2.4.2.2要求,在开口边线以及离船端0.075L区域内的强力甲板,其厚度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mm式中:s=0.7 m,L=99 m则: mm

12、本船该区域内的强力甲板厚度实取t=12mm,满足规范要求。(3)甲板边板(2.4.3)按规范2.4.3.1要求,在船中部0.4L区域内的强力甲板宽度,应不小于(6.8L+500)mm,但不必大于1800mm;强力甲板边板在端部的宽度,应不下于船中部宽度的65%。强力甲板的边板厚度应不小于强力甲板厚度。则: 船中部0.4L区域:b1=6.8L+500=6.899+500=1173.2 mm船端部:b2=0.65b1=0.651173.2=762.58 mm本船强力甲板边板实取121500 mm;满足规范要求。2.上层建筑及甲板室甲板厚度根据规范(2.17.5.4) mm,且不小于5 mm其中L=

13、99 m,s=0.7 m;sb=0.6584;tc干燥处tc=1;其他tc=0;C可取:第一层:5.5;第二层:5.0;第三层:4.5;则 :第一层干燥处t=6.7044 mm,其他t=7.7044 mm; 第二层干燥处t=6.1894 mm, 其他t=7.1894 mm; 第三层干燥处t=5.6744 mm,其他t=6.6744 mm;可统一取8 mm。3首楼甲板根据规范(2.17.5.5)首楼甲板厚度应不小于t=0.02L+6*1.03=8.16 mm 实取t=10 mm。4.驾驶甲板t=0.02L+C=6.98 mm; 式中C=5.0;实取t=8 mm。5.顶棚甲板t=0.02L+C=6

14、.48 mm;式中C=4.5;实取t=8 mm三、船底骨架1.中桁材按照规范2.6.10.1要求,中桁材的高度和厚度符合规范2.6.2.1和2.6.2.2要求。(1)按规范2.6.2.1要求,中桁材高度应不下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mm,且不小于650mm式中:B=16.4 m,d=6.5 m则: mm本船中桁材高度实取h=1000 mm,满足规范要求。(2)按照规范2.6.2.2要求,中桁材的厚度应不小于下属规定:1)船中部0.4L区域内:t=0.0077h0+4 mm式中:h0=983 mm,则t=0.0077983+4=11.5691 mm2)船端0.075L区域内中桁材厚度比船中部0.4L区域内中桁材厚度减少2mm即,t=11.5691-2=9.5691 m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