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数学学分认定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132479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课程数学学分认定方法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新课程数学学分认定方法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新课程数学学分认定方法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新课程数学学分认定方法的探索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新课程数学学分认定方法的探索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新课程数学学分认定方法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新课程数学学分认定方法的探索与实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新课程数学学分认定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广东仲元中学 谭曙光http:/ 学业评价网新的高中课程标准无论从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理念、教育的价值取向和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它的成功与否,其关键在于实施,实施的主要环节是管理,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大管理就是学生评价的学分管理制。新课程实验用学分计量学生的学习量、学业过程,并对学生在课程方面的发展水平做出评价。进行学分认定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环节,数学学分的认定方法,必需解决新课程中数学不同模块(专题)的不同要求,区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中不同系列的学分认定方法。充分考虑必修课程、选修系列1、选修选列2与选修系列3、选修选列4的不

2、同要求和特点,构建不同的学分认定细则与方法;学分认定原则与程序、操作和方法,研究学生发展性评价在学分认定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学分认定的基本原则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功能学分认定,其目的是:通过学分认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不仅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情况,更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目标不仅仅是一个要求所有学生达到的同一标准,还应包括学生个人的初始状态及个人的努力程度。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改进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在知识、技能、行为、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不足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到原因,努力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通过学分认定,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数学学习能力,关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与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评价,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等方面的情况有一个清醒而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得以发扬与改进。从而学分认定,必需遵循以下原则:1、多维度原则。评价内容要包含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并依托数学的知识体系,兼顾教育教学实际。2、多元化原则。充分突出学

4、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变过去单纯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教师、学生本人、学生之间和家长各方面的互动评价,实现评价对象的多元参与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3、发展性原则。遵循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评价思想,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使评价的结果反过来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可操作原则。评价过程要简单,可操作,既要考虑量化结果,又要考虑质性评价。把等级评定与评语结合起来,评语是等级评定的血肉与气色,等级评定是评语的骨架和线条;把学分与等级结合起来,等级评定是学分认定的细化和前提,学分认定是等级评定的概括和结果。二、学分认定办法1、学分认定的基本方法高中

5、数学课程学分认定以模块为单位,并按模块规定的学分分值进行认定。学生符合以下三条,可获得该模块的学分和相关等级。学生修习某模块的学习时数达到规定的要求,考勤符合学校规定。修习完后参加由学校命题和组织的考试(或考核),并且考试(或考核)达到合格以上。参加本模块过程性评价获合格以上。其中考试(或考核)成绩占60%,过程性评价占40%,两项综合得出学生学分的不同等级。必修1-5、选修1、选修2和选修4参加纸笔考试, 选修3只进行考核。 学生获得学分的三条既是独立的,又有联系,三条必须独立达到,有一项达不到则不能认定学分,同时第三条过程性评价中又包括第一条。学生考试或考核不合格时,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

6、不合格,则进行重修才能给予学分认定。违反学分认定纪律者将不予认定学分。2、学分认定的程序任课教师提交学生学习的有关资料和学生过程性评价的自评、互评、师评与家长评价结果学科组学分评价小组评定学分教务处复核学校学分认定小组认定主管校长确认公示学分管理员记入学生学籍表并存挡。3、转学、转系列与课程补修(1)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发现原有的选择与自己的兴趣、志向,或者与自己的学习能力不相符,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条件向学校申请转系列。转系列后,课程的组合将发生变化,这时,将要进行转系列后的学分认定,并确认是否需要补修。具体要求是:新系列内容与原来已选修内容相同且要求相同者,原来学分有效。新系列内容与

7、原来已选修的内容相同但要求不相同者,新系列要求高的,需补修;新系列要求低的,原来学分有效。新系列内容与原来选修的内容不相同,则需补修。 (2)学生所学模块在考试或考核中不能达到合格要求时,可申请一次补考或重新考核机会,补考或重新考核仍不合格,必修模块可进行重新补修,选修模块可放弃此模块改选另一模块。(3)学生转学以学校性质相同、年级相衔接为原则。省内学生转学,承认原校所获学分;外省转入学生,由学校根据其学习情况和成绩记录参照本校的课程方案,进行考核后认定学分。三、学分认定的操作第一步:建立学科学分评定机构成立以科组长为组长,备课组长、教师、学生代表组成的学分评定小组。成立24人的模块命题小组或

8、考核小组。第二步:制定各模块评价细则。由备课组和任课教师制定该模块的评价细则,通过科组长审查报学校学分认定小组备案。第三步:模块考试或考核命题命题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不能随意拔高或降低课程要求;命题应能体现国家课程标准的理念,反映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项目标达成度。要求命出两套内容、难度相一致的试卷,以便于考试(或考核)不合格学生的补考。第四步:资格审查和材料收集凡具有仲元中学学籍且达到学分认定基本方法中的条件者给予学分认定。认定前,课任教师做好如下工作:1、在模块考试或考核结束前,审查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考勤记录,向学分评定小组上报考勤合格学生名单和因考勤不合格而不具备

9、学分认定资格学生名单及相关证明材料;2、在模块考核结束一周内向学分评定小组上报考试或考核合格学生、考试或考核不合格学生的名单及相关证明材料;3、在考核结束一周内收集、审查学生学习该模块的一篇以上自我总结文章(可以是某模块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总结与体会,也可以是学生本模块每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并向学分评定小组上报没有完成该总结的学生名单。4、负责打印学生过程性表现的原始材料给学生互评小组和学分评定小组,以确认学生过程性评价的结果。以上原始材料都由任课教师在平时记入学校学生管理系统,系统将自动生成相关的结果,教师只需调出相关材料即可。第五步:过程性评价1、学生自评和互评方法是在课任老师组织下,通过

10、学生个人、小组及班级的民主交流、评议,完成评议表(见附表2)。方法是以班级座位表显示的班级环境为参照,在被评议学生的一个适当的邻域内组成5至8人的评议小组,选定组长。然后,在组长主持下,先由被评议人介绍本模块的学习情况、个人总结及对自己的评价,再经过互相介绍经验,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逐条评议,完成上面两个评议表。评价结果输入学生管理系统,系统将自动生成所需结果。2、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评时的表现记录(学生管理系统中已存在),给学生一个恰当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输入学校学生管理系统,系统将自动生成所需结果。3、评价结果系统将按自评30%,互评30%,教师40%的比例,自动生成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结果,

11、并得出相应的等级。第六步:终结性评价必修、选修系列1、系列2和系列4成绩合成:总分(150分制)=过程评价成绩40%模块考试(考核)成绩60%选修系列3成绩合成:总分(150分制)=过程评价成绩50%模块考试(考核)成绩50%等级评定:优秀:总分120分; 良好:110分总分120分; 合格:90分总分110分; 不合格:总分90分。教师对学生评语:课任老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分析、结合学生学习过程记录及各模块的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给出全面、客观和有个性的评语,以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第七步:课任教师填写学生学分认定申请表,上报学分评定小组,评定小组一周内进行

12、评定并签注意见报学校教导处复核,由学校学分认定小组认定,主管校长审查确认。第八步:学校审查确认后,张榜公布(或在校园网上公布)一周后记入学生学分管理系统,并打印一式二份,一份由学校教务处存档,一份返回学生及家长作为本模块结业通知单自存。四、学分认定的实践与体会通过必修1、2的学分认定的实践,我们得到如下经验与体会。1、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学分认定的基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学分认定,就要设计出能真正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其评价体系应具有导向功能:通过建立明晰的、具有表现性的评估标准,引导师生形成共同的教育期望,引发主动的教育行为,设置适合的评价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调节功能:通过对学习

13、活动的信息收集,进行教育的诊断和审视,对教育活动中的问题进行揭示与分析,提出改进和补救建议,实现教育的补救和调节;激励功能: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褒奖,让学生建立自信,增强学生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适度的否定,引发学生一定的焦虑感,让学生知耻而后勇,更加勤奋地学习,从而使评价的这种激励功能在数学教育中得到充分的表现。2、促进发展是学分认定的最基本功能。生命的成长和人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现象,传授与习得,教育和养成,潜在的和培育的等等,都在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在我们关注的教育视野里,往往遗落了对学生成长最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学习的过程与个性品质和情感态度。从而学分认定的过程要成为促进

14、学生进一步发展的过程,既要从过程中评价学生,即把学生的过程评价真正建立在对学生过程的真实记录和客观分析上,又要从评价中形成一个新的过程,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得到个性品质和情感态度的新的发展,并反过来激励学生后继学习的进一步发展。3、学生的参与是学分认定的基本原则。学生的主体参与是学分认定,使学分的认定从评价的结果向过程发展的重要环节,不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又体现了民主的思想,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会反思与改进。在学分认定中,首先让学生自评,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互评,使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结果进行反思,这样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标准,明确各自的发展方向,并做出必要的改进,同时在评价他人的实践中吸取经

15、验,共同发展。4、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学分认定的保证。学生学分的认定最难操作的内容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从而及时收集和处理信息,成为准确对学生过程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建立了计算机学生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师对学生平时学习表现情况的及时记录,自动生成该学生的过程记录,充分反映了学生学习成长的真实过程,为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提供了真实可信的原始评价材料。由于该系统能把不同时候,不同地点,不同评价源的情况进行综合汇总,省去了的大量的统计工作,现实了学生过程评价准确性和易操作性。总之,学分认定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必需以诚信作为基础,在认定的过程中,牵涉到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方案的科学性、评价内容的可行性、操作过程的准确性以及终结性考试命题的可信度等,从而学分认定还有大量的课题需要我们去探讨与研究。参考文献广州市教育局 2004学年广州市普通高中课程开设指导意见(试行) 广州市教育局 广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广州市教育局 关于当前我市高中新课程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王斌兴 新课程学生评价 开明出版社 2004年6月第1版刘振东 赵国义 新课程怎样评 开明出版社 2004年6月第1版附件:表1:学生过程表现实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