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养老政策的现状与问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127345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养老政策的现状与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析养老政策的现状与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析养老政策的现状与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析养老政策的现状与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析养老政策的现状与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养老政策的现状与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养老政策的现状与问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浅析养老政策的现状与问题学生姓名:图门指导教师:汪春劼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7 年 8 月摘要:中国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正在从基于企业的养老保险计划向社会统筹转轨,从现收现付制向个人帐户实帐型转轨。近年来养老保险基金出现赤字的现象,基本养老保险扩面以及加强养老保险管理和政策执行力度也是当前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同时,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定量微观研究还是相当缺乏的,这些定量微观研究对于确定政策方案是十分重要的。关键词:养老政策;养老机构;养老保险目 录一、当前中国养老政策的现状1(一)中国目前的养老政策概述1(二)养老政策的现状2二、当

2、前中国养老政策存在的问题3(一)养老保障制度“碎片化”4(二)养老资源严重缺乏4(三)老年产业发展滞后4(四)老年事业体制机制不顺畅5(五)收支矛盾大,基金资源来源单一5(六)基金管理效率低,公共养老金替代率高6三、建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6(一)加快养老保险立法进程,完善养老保险法律体系6(二)丰富养老资源6(三)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促进社会和谐发展6(四)积极发展老年产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6(五)加强政府监管,确保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安全完整6(六)扩大基金来源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7(七)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8总结8参考文献9 中国受国情和人口政策的影响,虽然拥有广

3、袤的土地,但是人口数量比起大多数国家,将面临严重的老龄化危机。早在1999年联合国公布了中生育率和中死亡率预测结果,结果显示,中国的65岁及其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0%到20%所需要的时间应该为20年,也就是从2017年到2037年,而这一比例日本需要23年,从1984年到2007,美国需要57年,从1970年到2028年,德国需要61年,从1951年到2012年,瑞士则需64年,从1947年到2011。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能够看出中国的老龄化速度要快于其他大部分国家,这对处于工业化阶段发展中的国家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和风险性1。中国属于一个发展中大国,其体制转轨正在进行中,中国要发

4、挥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劳动力优势,中国企业中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是其与世界竞争的强有力武器。老龄化的加快将会随着年轻在职人员的数量和比例有所下降,也有困难会使中国失去这种相对优势。另外,在当今现代化社会进程中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公共事业需要的财政投入力度较大。随着老龄人口的急剧增多将会造成社会保障养老财政负担的加剧,不但会使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供给陷入危机,而且会造成年轻一代的养老负担加剧,因此进一步影响我国社会全面改革的进程。中国的养老保险体制将会因为人口的老龄化处于一个新的阶段,一个旧制度与新制度选择的关键期。一、当前中国养老政策的现状(一)中国目前的养老政策概述目前人口老龄化已属我国基本国情,据统

5、计,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数量约2.3亿人,占总人口数量的16.7%,65岁老人数量约1.5亿,占总人口数量的10.8%,而专家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将达到全国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人口的老龄化对我国的各方面发展都会有深远的影响,如经济、政治、文化等,如何应对人口的老龄化成为了我国一项关乎国情的战略任务2。随着家庭规模的不断减小,现代西方观念慢慢的流入中国,还有我国传统的大家庭制度所依赖的经济基础的转变,导致了我国的养老观念和养老实践慢慢的由传统转向了现代。子女对于父母的赡养行为及赡养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他们的自身养老观念是经历了哪一种转变,都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我国的农村地区

6、,养老问题更突出的是民生,它牵动着各家各户。我们迫切希望能够尽快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使其既能符合民意,还能转变村民的“养儿防老”这一传统观念。所以我们着眼于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乡村养老模式的多元化,并且其独特的价值吸引了我们的视线3。现阶段,我国实施的养老政策属于“多元整合”,即由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三者结合起来的模式,可是养老的责任更多的是由女性所承担。如果对现有的养老政策进行评估,我们会发现以家庭为基础的养老政策使得两性不平等的劳动性别分工加剧。那么理想型的养老政策及如何关注性别公正和代际公平,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养老政策变革。(二)养老政策的现状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

7、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我国虽然银行保险出现的比较晚,但是其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根据养老保险的概念我们清楚知道劳动者年老或者失去劳动能力之后,根据他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及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可以按月或者一次性给付所应得的保险基金,其用途主要是保证职工退休后能够有基本的生活。社会养老保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仅靠社会养老保险无法实现“丰衣足食”安度晚年的愿望。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只是基本上解决了老人的退休养老问题,不能保证老人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会下降。根据国务

8、院发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以及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如果缴费满足15年,等退休后是可以每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4。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主要来源有:一个是用人单位按照上一年度职工的月平均工资的20%提取,另一个是个人则按照工资的8%提取。退休后职工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而且基本养老金的高低是与个人缴费年限的长短、缴费基数的高低以及退休时间的早晚有直接关系。他们的基本养老金是由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两部分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

9、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的标准是个人账户储存金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是根据职工退休时我国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及利息等因素确定。假定某地上一年度的在岗职工每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是1000元,缴费年限满30年他就可以每月领取300元基本养老金。又假定该地区平均预期寿命为80岁,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放的比例是按本人账户储存金额除以240,则该人60岁退休时,假如个人账户累计的总和是6万元,那么,他退休以后每月可领取250元,算法是60000240,这两项合计为550元,这点钱将够解决人们基本的养老问题。完全不能让老人们退休后“丰衣足食”、安享晚年5。中国旧的养老保

10、险制度是根植在计划经济土壤之上的,有如下基本特征:1、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较窄,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分城镇、集体企业或职工中的固定工,小集体企业、私营、三资企业职工及个体户业主都没有被纳入保障范围。2、养老基金的来源渠道分两个部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基金来源是国家的财政拨款;企业职工养老费用的来源是企业生产性的收益,并且在企业营业外列支。其实质来源都属于国家预算。3、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实行代际之间的收入再分配政策,现在工作的人需要供养已退休的人员。基金的筹资需要保持收支平衡的原则,基本不留积累,易于管理。4、以单位为“单位”的封闭运行。每个单位只需要对本单位的退休者进行负责,这表

11、现出了显著的单位化特征。5、管理制度分立的非统一的制度安排。国家机关与企业职工这两个系统并行,但是分割管理,分割实施。离休和退休制度并行。二、当前中国养老政策存在的问题现在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容易造成人的依赖思想,严重阻碍了自我养老保险的意识提高,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无法与国民收入分配变动的趋势适应。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收入趋向于向个人倾斜,国家的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比较弱6。19801995年,我国的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5.7%降为10.9%。与此同时,居民的个人收入增长十分迅速。按当年的价格计算,1978年到1995年之间,城市居民的年均收入以15.9%的速度在增长,城市居民的年均

12、存款余额也以34.3%的速度在增长,由每年的154.9亿元增加到了23466.7亿元。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现在的绝大部分社会养老费用却依然由国家和企业承担。这样不仅造成国家和企业的负担过重,十分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长效发展,对于人们的自我养老保障意识提高也很不利,造成了过分依赖于国家和企业的局面。 (一)养老保障制度“碎片化” 1、养老保险覆盖率低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健全,许多人群无法得到保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养老问题。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过窄,仅包含城镇中有固定工作单位的人,城镇中的自由职业者或待业人员以及广大农民是无法享受的。全面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应该包含所有人群的,也要包括非

13、城镇人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农民,他们也应该参加基本的养老保险,在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也能按时领取养老金。但这是一个非常艰巨而漫长的任务,短期内想完成是有一定困难的。目前就算在城镇人口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加入了社会保障体系,也有排除在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的人群,主要指那些待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他们是没有工作单位的人,或者说没有固定工作单位的人。这些人的养老应该问题怎么解决,是我国当前研究社会养老保险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显然,社会养老保险想要普及在短期内是无法解决的7。 2、统筹层次低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成国家层面的统筹局面,大部分还是属于市县级统筹,也只有个别的省份建立了省级统筹,导致养老保

14、障制度的“适用性”、“便携性”差,关于养老保险的具体改革方案、基金的调剂和政策制度等相关问题都是由地方政府决定的,而各地区在缴费和待遇的标准等具体方面的政策却千差万别,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养老金已累积达到几百个亿,而那些老工业区和一些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却收不抵支,养老基金很难在全国的范围内进行调剂,这就使得劳动力跨区域的流动方面会存在诸多的困难。3、养老保险收支严重不平衡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临近,我国的支付压力日益增大。据统计,1980年时,我国的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1990年是101,到了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了31。此外,每年新增的退休人员达300多万人,如果现

15、有的政策不加以变,社会统筹的养老金收支均衡赤字将会凸显出来8。 4、养老保险转轨成本高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费的交纳标准要求过高,所参与人员的负担过重。较高的社会养老保险费交纳标准及替代率,会造成国家和企业的负担过重,一部分参与者将无力负担,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定的替代率为90%左右,而国际上一般仅为45%-50%。我国企业的养老保险中,单位和职工个人的保险费交纳标准占到职工工资总额的28%,单位和职工个人均感到难以承担。可是降低了交纳标准,则势必会由国家财政补贴,很可能会导致国家严重的财政危机。历史欠账形成了沉重的转轨成本,已经退休的“老人”和1997年养老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的“中人”都,需要靠改革后的“新人”所缴的费用供养,形成了个人账户空转。2008年养老基金的“空账”已达1.4万个亿。 5、养老金“双轨制”监管力度不够我国的养老金实行的是“双轨制”退休制,也就是企业的职工实行“缴费型”,机关和事业单位均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9。我国在这种“双轨制”的养老保险制度下,间接的造成了企业与机关或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在退休后的养老金上会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也是广大企业职工不满的导火索。由于转制等其他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