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综合练习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108659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勘探原理综合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震勘探原理综合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震勘探原理综合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震勘探原理综合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震勘探原理综合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勘探原理综合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勘探原理综合练习(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勘探原理课程综合练习题第2章 地震波运动学理论一、填空题(1分/空)1、根据波面的形状可以划分波的类型为: 球面波 、 柱面波 、 平面波 。(3空)2、密度和速度的乘积称为 波阻抗 。(1空)3、反射线反向延长与从震源向分界面所作垂线的交点称为 虚震源 。(1空)4、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路线,满足所用时间为最短的条件称为 费马原理 。(1空)5、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传播时间t与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坐标原点)距离*之间的关系称为 时距关系 。(1空)6、在水平界面情况下,从观测到的波的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t,得到*/2处的t0时间称为 动校正 。(1空)7、正常时差与*2

2、成 正比 ;与v2、t0和h成 反比 。(2空)8、由激发点两侧对称位置观测到的来自同一界面的反射波的时差称为 倾角时差 。(1空)9、所有波中最先到达检波器的第一波峰时间称为 初至时间 。(1空)10、各接收点的地震波属于同一相位振动的连线称为 同相轴 。(1空)11、形成折射波的基本条件是 入射角等于临界角 、 两介质波速不等(下部大于上部) ;形成反射波的基本条件是 两介质有波阻抗差 。(3空)12、反射波、直达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的关系分别是 (1)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2)折射波时距曲线与反射波时距曲线有两个切点(3)直达波与折射波的时距曲线有一个交点*p,在*p的

3、区间,折射波为初至波,而直达波为续至波,反射波总是最后接收到。(3空)13、频谱分析中,研究振幅与频率间的关系称为 幅频特性 ;相位与频率间的关系称为 相频特性 。(2空)二、判断题(准确的打P,错误的打)(1分/题)1、自激自收时间或零炮检距时间,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顶点。( P )2、共反射点必定是共中心点。( )3、形成反射波的基本条件是上下两种介质的速度不相等。( )4、波面是静止的、等时的和等相位的。( P )5、视速度大于等于真速度。( P )6、在水平层状介质中,地震波沿着直线传播一定用时最短。( )7、时距曲线就是波的旅行时与波的传播距离间的相互关系。( )8、形成折射波的基本条

4、件是入射角等于临界角。( )9、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产生不了透射波。(P )10、一个分界面情况下直达波与反射波的时距曲线总会相交。( )三、名词解释(3分/题)1、反射定律 : 反射线位于入射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透射定律 :透射线位于入射平面内,入射角的正弦与投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介质一与介质二两种介质中的波速比。 3、惠更斯原理 :在已知波前面(等时面)上的每一个点都可视为独立的、新的子波源;每个子波源都向各方面发出新的波(称为子波),子波以所在处的波速传播,最近的下一时刻的这些子波的包络面或包络线便是该时刻的波前面。 4、最大穿透深度 :回折波到达*一深度之后开始上拐,此深度称为最大

5、穿透深度。 5、信噪比:有效信号与干扰信号的振幅或能量的比值。6、视速度:沿测线传播的速度。 7、炮检距:激发点到地面个规则测点的距离。 8、振动图 :在地震勘探中,每个检波器所记录的,便是那个检波器所在点处的地面振动,它的振动曲线习惯上叫做该点振动图 9、地震子波:地震波传播到更远的距离(100m到几百米)后,振动图的形状逐渐稳定,成为具有多个相位、延续60-100ms的地震波。四、简答题(6分/题)1、讨论时距曲线的实际意义是什么?A各种波的时距曲线上的特点是在地震记录上识别不同类型地震波的重要依据B如果采用自激自收方式,又各接收点地震道组成的地震剖面上,反射波同相轴形态与地下界面的形态是

6、相对应的。2、 反射波时距曲线的主要特点有哪些?A曲线是双曲线B若为倾斜界面,双曲线极小值点总是偏向界面的上倾方向C反映了反射波旅行时和炮检距之间的关系。3、折射波法在地震勘探中有哪些具体应用?A用于研究深层构造,如盐丘构造的探测B用来确定地表地层的特征,即确定低(降)速带和静校正参数第3章 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一、填空题(1分/空)1、地震勘探中干扰波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 规则干扰和随机干扰 。(2空)2、规则干扰波是指具有一定 主频和视速度,能在地震记录上以一定规则出现的干扰波。如瑞雷面波、声波、浅层折射波、侧面波、工业电干扰 、多次反射波等都属规则干扰波。(9空)3、瑞雷面波的主要特点

7、是 频率低 、速度低、频散和质点振动轨迹为逆时针椭圆 。(4空)4、陆上地震勘探的震源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 炸药震源,二是非炸药震源 。(2空)5、地震信号的动态*围是指 地震波振幅的强弱差别的变化*围 。(1空)6、测定低(降)速带主要采用 浅层折射法 和微地震测井法方法。(2空)7、静校正是指 对引起时距曲线畸变的地面表层因素的校正 ;静校正量只与 表层因素 有关,与 深层因素 无关。(3空)8、在地震勘探的野外施工时,为完成施工任务而选取的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空间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称之为 观测系统 。(1空)9、多次覆盖是指 对同一被追踪的界面进行多次观测。(1空)10、从多次覆盖观测系统的

8、综合平面图上可以得到共激发点、共接收点 、共炮检距 和共反射点四种记录。(4空)11、有效波和干扰波的差别表现在传播方向不同 ;针对这一类型的干扰波,在野外施工时,往往采用组合检波 方法来压制;在进行资料处理时,还可以采用 视速度滤波 进行去除。(3空)12、有效波和干扰波可能在 频谱上有 差别。此类干扰波的压制方法主要是野外记录时进行有目的的采取 滤波 和室内的频率滤波处理。(3空)13、有效波和干扰波经过动校正后的 剩余时差 可能有差别。此类干扰波的压制方法,在野外广泛使用 多次覆盖技术,在资料处理阶段通常采用水平叠加 技术能较好压制它们。(3空)14、有效波和干扰波在 出现规律上 可能有

9、差异。此类干扰波的压制方法主要是利用其统计规律 进行压制。(2空)15、讨论检波器组合的解题思路是:把组合看成一个滤波系统, 单个检波器 的信号看成是滤波系统的输入, 多个检波器组合后的信号 为滤波系统的输出。(2空)16、描述随机过程的参数包括:平均值、方差和自相关函数 。(3空)17、任意两个检波点之间波形的相似程度是用相关系数表示的,若在*距离上不规则波(随机干扰)互不相似,我们称此距离为 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 。(1空)18、关于组合的统计效应的一般结论是;当组内距大于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时,用m个检波器组合以后,有效波相对于随机干扰的信噪比要提高倍。(1空)19、CSP与CMP反射波时距

10、曲线的共同特点是 曲线都是一条双曲线 ;两者的不同点是极小点位置不同 和反映的地下反射界面*围不同 以及t0时间所代表的意义不同 。(3空)20、全程二次波时距曲线的特点是: 界面倾角较小时,全程二次波自激自收时间约为一次反射波自激自收时间的2倍和全程二次波的等效界面倾角约为一次反射界面倾角的2倍 。多次波旅行时与和该多次波具有相同垂直旅行时的一次波的旅行时的差值称为剩余时差 。(3空)21、共反射点叠加也称 水平叠加;其目的是得到能基本反映地下地质形态的水平叠加剖面或相应的数据体 ;其基本原理是 在野外采用多次覆盖的观测方法,在室内将野外观测的多次覆盖原始记录经过抽取共中心点或共深度点或共反

11、射点道集记录、速度分析、动静校正、水平叠加等一系列处理的工作过程 。(3空)22、影响共反射点叠加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其一是 速度;其二是 地层倾斜 。(2空)23、识别多次波的主要标志是 t0标志 和 倾角标志 。(2空)二、判断题(准确的打P,错误的打)(1分/题)1、静校正参数来源于低降速带的测定。( )2、多次覆盖的统计效应一定优于组合的统计效应。( )3、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可以从随机干扰的振动图获取。( )4、动校正时如果速度取小了所产生的后果是校正不足。( )5、多次波的剩余时差规律可以用直线方程来表示。( )三、名词解释(3分/题)1、频散 :波的传播速度随频率而变化2、虚反射

12、 :指从震源首先到达地面发生反射然后向下传播,再从地下界面反射的波。3、鸣震 :是指海底比较平坦、反射系数比较稳定的界面,进入水层内的能量产生多次反射造成水层的共振现象。4、交混回响:当海底起伏不平时,由于地震波的散射和水层内多次波相互干涉,造成的一种严重的干扰。5、交叉时:;在折射波时距曲线图上,当激发点附近没有折射波,将折射波时距曲线延伸,使之与通过激发点的纵坐标轴相交,此交点处的时间叫做交叉时。四、简答题(6分/题)1、分析比较陆地与海上地震勘探的异同点。同:采集、处理、解释的总体步骤相同,都是利用检波器接收反射波或折射波进行勘探,都会出现干扰波异:使用震源种类不同,干扰波种类不同,观测

13、方式不同(海上为匀速前进中观测且有电缆偏角), 海上勘探需要定位2、 可控震源相对炸药震源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不产生地层不传播的振动频率,从而节约能量B不破坏岩石,不消耗能量于岩石的破碎上C抗干扰能力强D引起地面损害小,特别适于在人员稠密的工区工作3、 当今地震勘探(陆地、海洋)使用什么类型的检波器?动圈式地震检波器(geophone,seismometer,detector)检波器是安置在地面、水中或井下以拾取大地振动的地震探测器或接收器,其实质是将机械振动转换为电信号的一种传感器。目前地震检波器几乎都是动圈式(用于陆地工作)和压电式(用于海洋和沼泽)的。压电式水听器(Hydropho

14、ne)这种检波器是用压电晶体或类似的陶瓷活化元件制成的薄片作为压力传感元件,当薄片收到外力(如水压力变化)作用发生弯曲,则在薄片的两面产生电压差,每一面上都有薄的电镀层和电路连接,用来测量这个电压差,该电压差与瞬时水压(与地震信号有关)成正比。数字检波器这种检波器利用硅片收到振动会发生相对形变,从而改变控制电路电压的变化,将这一变化的电压放大并进行数字化,24位模数转换,彻底改变了地震勘探使用了几十年、以机电转换为主的传感器。4、分析说明地震勘探的基本假设条件以及低速带测定的目的意义。假设条件:覆盖介质是均匀的,界面是一个平面,激发点和接收点都在同一水平面上等目的意义:有助于地震资料的静校正处理,从而使资料尽量满足地震勘探原理的基本假设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